宋朝时期重文轻武,因此诞生了很多文人才子,比如北宋就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南宋就有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除了这些才子以外,宋朝还有李清照、唐婉等才貌俱佳的女子。
而说起契丹族,别说才貌俱佳的女子了,就是才子都很少见到。不过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契丹是游牧民族,他们喜欢马背上那种潇洒的生活,不喜欢说话文绉绉的。
大部分的契丹人都是如此,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来自辽国的女才人,她还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萧观音。
萧氏是辽道宗的第一任皇后,小字观音,原本是钦哀皇后的侄女。萧观音不仅长相貌美,还善于诗词歌赋,最重要的是,她弹得一手好琵琶。这样一位才女,在辽国是十分少见的,所以才注定萧观音的命运不凡。史书记载:“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
果然在重熙年间,燕赵王耶律洪基,将萧观音纳为妃子,后来耶律洪基成为皇帝,萧观音身为他最疼爱的妃子,便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虽然萧皇后才华卓越,还善于弹琵琶,但耶律洪基身为典型的契丹人,还是更喜欢出去打猎,因此常常不在宫中。
耶律洪基常常外出打猎,就给了一些奸臣祸乱朝纲的机会。有个叫耶律乙辛的人,因为早期立过功,所以得到道宗的信任及重用。趁着耶律洪基外出打猎的时候,耶律乙辛就开始结党营私、为所欲为,打算谋害皇后和太子。
当时萧皇后已经生下长子,而长子也被立为太子,耶律乙辛知道,要想掌权,就必须除掉二人。萧皇后喜爱作诗,耶律乙辛就打算从这方面下手。
耶律洪基长期不回宫,萧皇后难免觉得寂寞,便常常写诗来表达思念之情,希望皇帝能够多来看她。《回心院》一词因此而诞生:“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袂。铺翠被,待君睡。”(《回心院》节选)
皇后思念皇帝,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坏就坏在,萧皇后还请来宫廷乐师赵唯一,来为自己的词谱曲。赵唯一也是很有才华的人,他谱的曲深得萧皇后心意,二人也彼此钦佩对方的才华。不过他们之间清清白白,都是出于知音之间的惺惺相惜,可在有心之人眼中,这就是一次可以利用的好机会。
耶律乙辛知道萧皇后喜欢诗词,便找人送了首诗给她,这首诗就是《十香词》。《十香词》中的语句用得十分香艳,萧皇后看到都不禁脸红,可送诗的人却谎称,这是宋朝皇后写的(宋朝皇后无奈背锅),萧皇后也就信了。
随后送诗的人对萧皇后说,这诗是宋朝皇后所写,如果能够令她再亲手写一遍,那这首诗就更绝了!或许萧观音对这首诗的来历深信不疑,也丝毫没有怀疑送《十香词》来的这位宫女,于是便亲手摘抄了一份。
这不抄还好,一抄就坏了大事,萧皇后就是因为写了这首诗,随即被皇帝下狱。这就很奇怪了,第一这诗原作者也不是萧皇后,第二这诗也没什么不轨的词汇,再说辽国也不兴文字狱,为何耶律洪基要这样做?
问题就出在其中有这么一段:“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萧皇后之所以被皇帝下狱,只因大臣说诗中有一人名,毫无疑问,这个大臣就是耶律乙辛,而这个人名就是赵唯一。这不仔细看,还真的很难发现,词中竟有如此玄机,耶律洪基一看也有些怀疑,加上耶律乙辛添油加醋,辽道宗这便深信不疑了。
不得不说,耶律乙辛这一招实在是高,用一首诗就将皇后给陷害了。而怒火中烧的耶律洪基,下令将皇后及赵唯一下狱,与此事相关的人,也全部受到牵连。原本萧皇后和赵唯一,对此子虚乌有之事丝毫不屑,可最终也耐不住严刑拷打,只能屈打成招。
这时候的萧皇后万念俱灰,她想在自尽前,再见辽道宗一面,可是遭到皇帝无情拒绝,就这样,在写下最后一首《绝命词》后,一代才女含恨九泉。
在《绝命词》中,萧观音将临死前的心情展露无遗。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萧观音主要表达能够嫁给辽道宗,是她毕生的荣幸,这么多年来,她也一直谨守本分。第二部分:主要表达自己受到小人陷害,她感到非常痛心,同时希望皇帝有朝一日能够明白过来。第三部分:主要抒发临死前的绝望心情。
全诗最妙的就是最后两句:“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我生兮必死,又焉爰兮旦夕。”前一句表达自己被冤死,有一种无限悲痛和绝望的心情,可后一句却说自己不畏生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萧观音作为一代才女,她心中有一股傲气和尊严,直到最后一刻,仍然保留着文人的傲骨。也正是有了这首《绝命词》,才更让世人对她钦佩不已,将她铭记在心中。
其实萧观音从未参与过政事,也根本没想过要争夺什么,终日与她为伴的,只有那些在寂寞中写出来的诗词。她唯一的不幸,就是被耶律洪基看中,成为皇后,生下太子,便成为奸臣的眼中钉。
也正是因为这样,别人叫她抄写《十香词》的时候,她才不会有一点怀疑,毕竟她对宫中的这些尔虞我诈毫不知情。只能说一代才女,最终也难免沦为权力的牺牲品,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唯有一句诗能够表达:“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
(参考文献《辽史》)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