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坛奇闻] 原创 苏轼写了首词赠给婢女,19年后李清照写词无意间反驳,惊艳千年

3 已有 114 次阅读   2024-10-30 23:46
原创 苏轼写了首词赠给婢女,19年后李清照写词无意间反驳,惊艳千年
小倪说史 2024-10-29 15:17
宋代文坛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男性词人,他就是苏轼;还有一个永远饶不开的女性词人,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比苏轼小了47岁,但她的父亲李格非曾是苏轼的“后四学士”之一,而李清照在当时被誉为“天才少女”,在当时文坛颇有名气,不管两人是否有机会见过,但对于这个才女之名苏轼肯定是听说过的。而李清照对于父亲的这位恩师,自然也少不了关注。
这一年47岁的苏轼与好友登上登蔡景繁西阁,席间曾作过一首词赠给婢女,名为《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全词语言清丽、婉转动人,此时的苏轼笔力早就已入化境,不管是豪放还是婉约都能信手拈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宋代:苏轼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全词大意:乌云密布,却并不下雨,只让人感到溪水寒桥冰冷。点点寒意已经从东风中渐渐显露端倪。桥下潺潺水声,绵延不绝;桥边是一枝和月香,淡雅芬芳。我在桥上看花,花在月下看我。我怜那花儿冷冷清清,比我还瘦!不忍凭栏看它,夜深了,这枝花还要忍耐夜寒露重呢!
词的上片,开篇就渲染一种寒凉的气愤,湿云、溪水、东风无一不透着寒意。而在这样的寒凉之境,除了水声一切似乎都静止了,只有那一枝梅花映入词人眼帘。用“和月香”来形容夜色中的梅花,将花和月融为一体,这花香四溢,让这洒向人间的月色似充满着香气。
词的下片开始写人和花。人在桥上赏花,殊不知,花也在怜人!“人怜花如旧,花比人应瘦”,花和人实现了精神的高度契合,互为爱怜。但在词人眼中,人虽相思入骨,却仍比不上这“夜深花正寒”的梅花,因为它还要忍受更深露重的洗礼。全词就此收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刚刚出生,以李清照家和苏轼的渊源,以及苏轼在当时的知名度,我们很难说李清照在少女时期没有读过苏轼这首词。就在苏轼这首词19年后,少女李清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无意意反驳了苏轼“花应比人瘦”的观点,惊艳了千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这是夫妻婚后小别,因思念丈夫写下的名篇。词的上片以一个“愁”字统领全篇,重阳佳节,半夜初凉,此时的词人眼前是“薄雾浓云”,金兽香炉中轻香缭绕,让这股愁更难消减。
词的下片中词人在黄昏后把酒赏菊,此时西风吹起了珠帘,词人发出了“人比黄花瘦”的一叹。就这最后一句,将人与花作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相思入骨的女子形象,而这“人比黄花瘦”真切自然,读起来百转千回,当真是无人超越的经典。
无论是苏轼的“花应比人瘦”,还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其实都是将花与人相比,以花喻人。两首词大家更喜欢哪首呢?欢迎一起讨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