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毛主席:我写过几首诗,没有一首是我满意的

2 已有 19 次阅读   6小时前
原创 毛主席:我写过几首诗,没有一首是我满意的
熊英 2024-10-30 12:30
1957年1月初,毛泽东主席给刚成立的《诗刊》编辑部写了一封信。信中指示《诗刊》编辑部,他以前写了很多古诗词,现在可以选几首发表一下了。
毛主席在信中说: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者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
看起来毛主席是比较谦虚的,说自己的诗“诗味不多,没什么特色”。毛主席对自己的诗词好像向来都怀有某种谦虚。美国一个记者曾在延安采访他,写了一篇报道,其中就提到毛主席谈自己的诗。
毛主席说他的诗写的很糟糕,羞于见人,不值一提
。但那位美国记者从这“谦虚”中又看出了一点别的意思,报道中写道:
“它恰恰给毛以某种满足感,因此他会咯咯地笑个不停。”
既然毛主席信中说本来不愿发表,为什么现在又愿意发表了呢?其实早在延安时,毛主席的诗词手抄本就已经流传开来了,那些从白区去的知识青年如饥似渴阅读着他的诗。也就是说他的诗词并不是什么最高机密,没必要藏着掖着。如今通过正式的刊物发表他写的诗词,一来是告诉人们通过正规渠道发表了,别再偷偷摸摸似的搞什么手抄本,又不是见不得人。二来也是希望告诉知识青年,咱也是写诗的人嘛,拉近与知识分子群体的亲近感。
由于毛主席写的都是古诗词,现在是新中国、新时代,不易提倡那些陈旧的、具有浓厚封建特色的产物,所以他在给《诗刊》编辑部的信中还特别提醒:
“写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原来写古诗词也会束缚思想,而现在一般认为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过在后来的一次讲话中,毛主席似乎对新诗又颇为看不起,他说:
“今天的新诗没有什么格式,没有人读,即使你给我100元,我也不读。”
爱写新诗的郭沫若同志应该会比较郁闷了,给钱人家也不读。
毛主席一生写过很多(唐)诗(宋)词,比如(唐)诗的代表作有《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宋)词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采桑子·重阳》等等。
毛主席认为他的(宋)词写得好一些,(唐)诗写的不行。
1965年他给陈毅元帅的一封信中说:“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诗,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我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
陈毅元帅也是爱写诗词的老革命家,被誉为“元帅诗人”,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按信中毛主席的意思,陈毅元帅的诗词写得也不咋地。但不能直接那样说,那可太伤人了,所以说“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捎带上自己,会显得比较委婉一些。
那么,毛主席的诗词究竟写得怎么样呢,是不是真如他所说“还未入门”呢?
郭沫若老同志说:
“主席的诗词经过反复锤炼,所以气魄雄浑而音调和谐,豪迈绝伦而平易可亲。人人爱读,处处传诵。”
郭老这位同志毕竟是文学家,说话修辞比较多,艺术化表达也比较多,擅长抬轿子,所以他的评价我们需要认真斟酌。
加拿大华裔汉学家陈志让说:“虽然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但它们并非等闲之作,
这些诗词将使毛本人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
,这和他在政治领域内的领袖地位毫无关系。”
陈志让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后来去英国留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如果你看过《通往奴役之路》就会晓得,哈耶克老先生是非常反……陈志让受哈耶克老师的思想熏陶,其本人又在加拿大,不会有顾虑,我想他没必要抬轿子,应该是他真实的表达。
著名的钢琴家傅聪,他是逃出去的。后来在W革期间,傅聪的父母受到批斗,在家中自缢身亡,死后墓地还遭到**兵破坏。那么傅聪更不可能抬轿子了,
但他承认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毛主席的老对手王明跑去苏联治病,一去不回。他在苏联写了本回忆录,其中也有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但他不是从文学艺术造诣方面去评价的。王明批判毛主席的诗词中
“没有歌颂工农阶级,没有一首描写工农兵的生活”。
王明真的是冤枉毛主席他老人家了啊!王明可能没有看过毛的诗词,或者他是故意苛责的。毛主席写过很多关于工农兵的诗词嘛。
1927年秋收起义,毛主席写过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30年写的《如梦令·元旦》其中也有一句“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这也算是描写工农兵的生活嘛。红军向江西吉安进发,但由于老蒋的军队向吉安围堵,于是红军没有到吉安,在中途就退回了赣南。
1930年7月彭老总率领红三军团攻进长沙失败,毛主席写了一首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其中也有对工农兵的描述: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首词描述了工农红军面对失败仍充满革命斗志,甚至还预言了今年大火的电视剧《狂飙》,预言高启强最终会从天上落下来,是要失败的,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还有1931年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闻听前方捷报,毛主席喜形于色,诗兴大发,在马背上吟词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主席雄心壮志,说要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大家同心协力将红旗插满在不周山下,不周山象征着天下。不周山是传说中支撑起天地间的一根天柱。《淮南子》记载,共工同志与颛顼争夺帝位失败,生气地撞断了不周山,致使天地崩塌,于是才有了后来女娲补天的故事。共工同志的意思就是——我当不成这世界之主,我就要砸烂这旧世界,大家都玩完。
这首词中尤其还提到一个人——张辉瓒。张辉瓒是国军第18师师长,兼江西南昌卫戌司令,兼江西永丰县剿G清乡委员会主任。在江西龙冈的战斗中,张辉瓒部被红军主力包围,张辉瓒本人被活捉了。
说起来,张辉瓒是毛主席的老同学、老相识,早年间他们一起参加驱逐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张干的运动。活捉张辉瓒后,毛主席的意思是不杀,开个公审大会把他斗一斗。这件事由何长工同志具体负责,结果在公审大会上群情激愤、场面失控,张辉瓒遭当场斩首……张辉瓒的头被装进一只竹笼里,丢进了赣江。
过了几天,国军官兵发现这只竹笼并打捞上来。按照老蒋的命令,厚葬于他的故乡长沙岳麓山。
毛主席的诗词人人会吟诵,影响力很大。W革期间,**兵们根据那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找到了张的坟墓。**兵们认为,毛主席在诗词中直接提到一个人名,这是非常罕见的,那说明这个人一定很坏!于是他们撸起袖子,把张辉瓒的墓给刨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