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原创 他是李白仰慕的人,李白为他写下: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4 已有 56 次阅读   2024-11-01 12:02
原创 他是李白仰慕的人,李白为他写下: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赵静雯 2024-10-31 12:15
在人们的印象中,李白大名鼎鼎,才华横溢,贺知章与他相比逊色不少,两人基本不再一个重量级上。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那个向来傲气十足的李白,那个曾经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研墨的李白,一遇到贺知章,整个人立即变得非常低调,极其柔顺。甚至还为贺知章留下了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这样情谊满怀的感人诗句。那么,李白与贺知章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是什么特殊的经历让李白在见到贺知章时会如此恭敬和低调呢?
贺知章首访李白
大概是唐朝的天宝元年,李白受唐玄宗的诏书进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很郁闷,进京之后没有人理他,所以这一天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所以李白一个人就跑到一个小酒店去喝酒了。李白心想,我已经42岁了,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进京,但是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所以越想情绪就越糟糕,情绪一糟糕,酒就越喝越多,喝多了之后就去睡觉了。
李白还在梦中,这个时候门上就突然响起了“咚咚咚”的敲门声。李白醒来之后,揉着惺忪的眼睛打开门,眼前站着一位白发飘飘的长者。李白并不认识这个人,心里想这是谁啊?是不是敲错门了?然后就开口对这个长者说晴雯您找谁?门口的长者说在下贺知章,您是李白吧?李白一听说眼前站着这个白发飘飘的长者居然是贺知章,他大喜过望。贺知章是当时位高权重,诗名也很高的一位名流,所以李白很激动。贺知章进了房间之后,就直奔主题,他说我今天来不为别的,因为很多人向我推荐你,有的人把你说的神乎神乎的,有的人甚至说你是当今写诗的第一号人物,我就优点怀疑,所以就想来亲自见一见,你最近有没有写得比较好的诗给我看一看。李白一听贺知章要看诗,他正好刚刚抄完了一首《蜀道难》就放在桌上,他赶紧过去双手把这个《蜀道难》捧给了贺知章。贺知章打开一看,第一句: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第一句就非常有气魄,非常地有气势。贺知章禁不住说好诗好诗,说完之后就继续往下读,几乎每读几句贺知章就要停下来说好诗好诗。等他终于把这个诗读完了,贺知章非常激动,过来拉着李白的手说,没想到你的诗写得这么好,你的诗里面不仅全是才气,而且全是仙气啊,我觉得这不是凡间的人写的,你好像是天上被贬谪到人间的诗人,你是“谪仙人”啊。
李白虽然平时写诗也得到了了很多人的赞美,但是眼前这位长者是李白倾慕已久的人物,他对自己的诗歌评价这么高,所以弄得李白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贺知章就拉着李白的手三步并两步,就走进了不远处的一个酒店。刚刚坐下来一摸口袋,糟糕,今天出门仓促,本来只是想来见见李白,来读一读他的诗歌,压根就没有想到两个人去喝酒,身上没带钱。然后他就对店主人说,今天出门匆忙了没带钱,但是我身上佩戴的这金龟还是值钱的,你看我能不能用金龟去换酒喝呢?店主人当然是识货的,他一看这个金龟不仅值钱,而且值大钱,所以就同意了。
贺知章与李白两个人酒是喝了一壶又一壶,他们当时喝了多少酒?贺知章是怎么回去的?李白是怎么回去的?他们可能都记不住了,但是这次喝酒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个时间就被唐代的另外一位诗人叫孟棨给记录下来了,他的话是这样说的::
李太白出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禁,称叹者数四。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和贺知章的交往在当时被很多人关注并且记录下来了,这段话里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访”这两个字,看上去是时间先后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情绪郁闷,又满怀着理想的李白来说,谁第一个来找他,那就仿佛他人生旅途当中的第一缕阳光。最后一句“由是称誉光赫”就是说从此以后,李白的知名度就声名鹊起,就广为人知了。
贺知章究竟有着怎样的崇高声望
中国诗坛星光熠熠,若论名气,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颗。与他同时期的诗坛大家也有不少,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也是光耀华夏,誉满四海,。在唐代众多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诗人中,贺知章算不上特别出彩,名气也差李白很远,这就让我们感到奇怪了,李白作为一个超一流的大诗人,怎么会需要不怎么出名的贺知章来提携推荐呢?
如果我们把贺知章跟李白放在天宝元年的时候,李白在贺知章面前那还是个后辈,不仅仅年龄是后辈,连诗歌的名声也未必有贺知章那么有名。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们把唐诗打开,我们翻到贺知章这一页,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说贺知章的诗写得其实可以的。比如说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回乡偶书》那就是广为流传的一首诗歌,诗是这样写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写得意思很简单,几乎不用解释,大家都能明白。这首诗歌短短的诗句把几十年的人生沧桑都写进去了。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的人,没有一定的创作水平,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贺知章生于唐高宗的显庆四年,也就是公元659年。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年去世,活了86岁。我们如果把唐代诗人的寿命做一个统计的话,贺知章在唐代诗人当中绝对是属于高寿的了。贺知章这个人资格很老,他在武则天时代就考中了进士,所以对于李白这个年龄来说他是老牌的进士,在唐玄宗时代,他又备受重用。
比如说在开元的十三年,也就是公元的725年,唐玄宗去封禅泰山,也就是祭祀天地。这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活动,能够跟着去的都是一些重要的大臣和亲信,当时的贺知章就以礼部侍郎的身份跟着去了。那么这是贺知章身份地位的一个标志。在开元的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的738年,这一年贺知章被封为天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这个官名比较长。这里面的官职都是非常重要的官职,比如说太子宾客,是正三品以上,能够封到这么高的品级的,当然是可以体现出贺知章在朝中的一个地位,所以李白才能够享受到贺知章的地位给他带来的好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唐玄宗面前推荐李白的人此前就有啊,但是唐玄宗没有重视,只有贺知章推荐以后,李白的命运才真正地开始发生了转变。
再说,如果不是非常亲信的大臣,也不会等到86岁的时候才让他退休啊。这些都足以说明贺知章在当时的地位之高。这么重要的人要退休了,那跟一般的人退休肯定是不一样的,贺知章退休那是整个国家或者说整个朝廷的一件大事,这个大事当然得有所表现。贺知章在当时诗歌的声望很高,所以贺知章退休要吃顿饭这是肯定的。。第二也要写诗也是肯定的。而且这顿饭不能由别人来召集,必须由唐玄宗来召集,所以唐玄宗就召集了当时的百官大臣,然后一切来为贺知章送行。酒过三巡之后,唐玄宗就说了何先生是诗人,所以我们今天在座的要不要都写写诗来送给贺知章啊。群臣当然是及基地响应,唐玄宗说我先写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
大家注意,这个“独有”也就是说贺知章享受这份退休的荣誉,不是很多人都有的,是不可替代的。“群英怅别深”,群英就是很多的大臣对于贺知章的退休感到非常地留恋与惋惜,对他的离别感到非常惆怅,所以大家可以看出贺知章的人缘特别地好。这个“群英”当然是很多人了,其中就有李白。唐玄宗就说了李白,贺知章当年推选你是不遗余力,今天他退休了,大家都写诗,你要不要来一首啊。李白说那当然是要写的,所以李白挥笔就写下了一首应制诗,所谓“应制诗”就是皇帝的命题作文。这诗写得怎么样呢?老实说不怎么样,但是最后两句写得很有意味,这两句是这样写的:
接稳预期珠树鹤,何年却向帝成飞
“珠树”就是传说中长在昆仑仙境中的树,这个树据说是千古都不死的。他的意思就是说希望您像昆仑山的珠树一样,像珠树上的鹤一样长寿。“何年却向帝成飞”你什么时候能够再回到京城与我们共事呢?我觉得第一句话意思大家还能理解,但是你对一个86岁的人说你什么时候再回到朝廷来跟我们工作呢?这话听上去好像有点假,但是如果你了解李白的话你就会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愿意说假话的人,或者说你如果让李白说假话,就等于让李白受罪。李白除了写这首应制诗之外,还写了别的诗,另外一首送行诗。
贺知章就要出发了,李白就去敲了贺知章的门了。他说贺先生,你要走了,我要专门再送你一程,所以两个人就一起上路了。一边走一边聊,一直走到长安城东五六十里的地方,叫做阴盘驿。在这个地方李白又写了一首诗来送给贺知章。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首诗我觉得写得相当地好,好在哪里呢?我觉得第一个来说他把对于贺知章的了解跟理解都写在里面了,第二方面吧自己对贺知章的感情也写在里面了。这个诗的最后两句那是用了一个典故“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个典故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里面说到了一个有关王羲之的故事,说山阴也就是浙江绍兴有一个道士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但是王羲之的名气太大了,他不好意思开口。后来这个道士就问别人,到底有什么办法把王羲之的字弄到手呢?别人就给他出主意,他说据我所知,王羲之这个人特别喜欢鹅,你如果能够养一群鹅把它送给王羲之,他一定很高兴,他一高兴挥笔不就帮你写字了?这个道士果然就养了一群鹅,有一天他把这群鹅赶出去了。事情就这么巧,王羲之就从对面走过来了,看到一群鹅,果然是双手往后面一摆,盯着鹅兴致勃勃地看着。道士看出王羲之那么喜欢鹅,就对王羲之说你喜欢鹅吗?我可以送给你,但是我只有一个条件,你能不能帮我写一部《黄庭经》。王羲之就答应了,后来道士就用这群鹅换的了王羲之的一群鹅。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首先这个人是个道士,第二他要王羲之写的是《黄庭经》,《黄庭经》又是一部道教的经典,这里面也是契合着贺知章的心意来写的。贺知章为什么86岁的时候要提出退休呢?因为他提出的申请就是我要回去做一个道士。贺知章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想法呢?这与他之前做的一个门有关系。这个梦做的很长,睡了好几天,也梦了好几天,他梦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居住的地方意味着什么呢?贺知章梦醒了以后就在想,他觉得这应该是天帝让我去做个道士吧。所以梦醒之后,这一次就坚决地跟唐玄宗说我要退休,我要回我的老家去做个道士。唐玄宗就同意了,说回去把你的老房子改名为“千秋观”,变成一个道观,也就完全地满足了贺知章的这么一个愿望。
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诗歌每一句话的意思都是顺着贺知章的心意去写的。
一首感动人心的追忆诗
在唐代诗坛上,李白给人留下的常常是桀骜不驯,傲气十足的形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他的诗中这种狂放不羁的经典名句随处可见,他的傲气甚至还为我们留下了“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这样的历史典故。然而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傲气十足的李白,每当遇到贺知章时,整个人立即变得非常地低调和柔顺,这与他平常的表现大相径庭,与我们印象中的李白判若两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白的行事风格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李白其实自己就已经回答了。大概在贺知章去世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的747年,这一天李白一个人在家里喝酒,喝着喝着又想起了贺知章。他想贺知章这个人对自己这么好,去没有什么所图,他不因为对我好,他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者名誉,都没有。所以这么一个全力来提携自己的人,现在已经化为黄土了。想到这里,李白一边喝酒,一边就泪流满面,然后又写下了一首追忆贺知章的诗歌。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这首诗情感非常深,当然也很悲凉,尤其最后一句“却忆泪沾巾”,眼泪把自己的手巾都湿掉了,所以这不是一般的伤心,而是伤心到了极致。前两句其实说的是贺知章的籍贯,“四明”,贺知章晚年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号叫“四明狂客”。后面两句是说他们当年在一起见面喝酒,回忆完这个以后就想到了现在。现在在这个贺知章已经是松树下面的黄土了。想到这里,李白的情景也忍不住,所以泪流满面。这个诗写得情感之深厚,在李白的诗歌里面其实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写李白对另外一个人的这种情感。“金龟换酒”是一种激情,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认同,贺知章对于李白的认同是付诸行动的。
贺知章后来就专门去拜见了唐玄宗,就对唐玄宗说,您不是一直希望翰林院里面有一个写诏书,文诰的高手吗?我现在发现了一个人,这个人绝对不负你所望,他的名字叫李白。唐玄宗一听李白,这个名字我知道啊,我还专门下了诏书让他进京呢,不过他进京以后呢,朝廷的事情多,我还没空去召见他,你已经见过他了?贺知章说我已经见过他了,见过他以后非常佩服。他对唐玄宗说,你知道我佩服的人其实不多的,而李白那就是我不多的佩服的人之一,他的诗歌,文章写得好,我觉得是当今一流的,所以我建议您赶紧把他召到翰林院来。唐玄宗对于贺知章我不能说言听计从,但是也是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就赶紧派人把李白召进宫中,在金銮殿上来接见李白。
从这段经历我们就能明白一个道理,李白当然是优秀的,但是一个优秀的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候需要一个同样优秀的人来赏识他,来提携他。贺知章就是在李白的人生最重要的关键时刻来发现和提拔李白的这个人。在贺知章面前,李白一种用的是一种仰望的一种眼神。
两位能人羞辱李白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回忆起贺知章初见自己的那一天,李白早已是情绪难抑,泪流满面了。那一天,他能跨越了声望地位,年龄的重重阻隔,终成莫逆之交。那一天,他们情绪激昂,畅谈世事,留下了“金龟换酒”的千古佳话。没有贺知章的赏识和提携,就没有他李白的今天。斯人已逝,但记忆中的影像每每重现,悲伤变便会不断涌上心头。有人认为,素有仙风道骨美誉的李白,在贺知章的面前过于低调,在贺知章逝世后的情感投入也太过了。以李白当时的才气,即使没有贺知章,也会得到其他人的提携帮助的,那么事情真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吗?在没有见到贺知章之前,李白又度过了怎样一段人生经历呢?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骄傲的李白曾经被更骄傲的李邕轻视了。李白他一直在寻找生命中的贵人,他也知道一个人有才华还需要贵人提携,这是唐代特殊的社会状况所决定的。他年轻的时候在重庆,他听说渝州刺史李邕是一个非常爱才惜才的人,他就主动要去去拜见李邕。李邕见了他,李白觉得终于见到了一个爱才惜才的人,我得好好表现。所以李白就主动介绍自己,李白介绍自己,当然会把自己说得非常地能干,非常地聪明,具有天才一般的才华。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眼前坐着的这个李邕是一个比他还骄傲的人,他受不了李白这么骄傲,所以李白的自我介绍还没有完,李邕就打断了李白的话,对他说割下高才,前途无量,但是我今天很忙,没有时间再听你讲了,你请回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李白一听这个话的意思当然就是对他不感兴趣,说直白一点也就是对他下了逐客令。李白哪里能够忍这口气呢,所以临走的时候就对李邕说,你也是喜欢诗的人,我今天见到你“很高兴”,我要写首诗给你,在这个诗里面,李白把自己形容为一个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也就是能力非常大。后面的四句是这么写的:
时人见我恒殊,闻玉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就是说我这个人比较直白,喜欢说大话很多人也知道。也经常被人嘲笑,但是你别忘了“宣父犹能畏后生”,“宣父”就是孔子,因为孔子都说过后生可畏,所以你李邕如果瞧不起年轻人的话,那说明你以后也要被年轻人耻笑的。所以李白对于自己被李邕的轻视是心怀不满,而且这种不满直接的就用诗歌来表达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他曾经上书韩朝宗,希望他推荐,但是遭到了冷遇。这个事情大概是在李白34岁的时候,因为他想见韩朝宗。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这些读书人到处流传着一句话,就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就说明韩荆州对于年轻读书人的一个影响力。李白在这个信的一开头就把这个话说上去了,在这个信里就说了自己从小读了什么什么书,在哪些方面具有本领,希望航荆州有机会推荐自己。提拔自己,让自己扬眉吐气。韩朝宗有没有理会他呢?其实也没有理会他。
当然去求人求了很多次都受到冷遇的时候,他遇到了贺知章,。贺知章给李白带来了一个亮色,一下子就让李白感动了。所以一个天才真的是需要另外一个天才去认识和重视的,一个人的一生如果遇到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那么他的人生就充满了快乐。对于李白来说,谁给了他肝胆相照的感觉呢?就是贺知章啊。
有的人常伴一生,但是互不了解,好像是路人,有的人一见倾心,便一生常伴。李白和贺知章,我觉得就属于他们一见倾心,从此成为莫逆之交的一个典范,所以从贺知章与李,白的关系里,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天才的惺惺相惜,如果这种现象多了,我们就可以纠正成语“文人相轻”。但是我们读了李白和贺知章的故事,我觉得这个轻视的轻可以改成为亲密的亲,亲爱的亲。就是文人与文人之间也有一种非常亲密和亲爱的关系。李白和贺知章他们诠释的其实就是另外一种“文人相亲”。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