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百岁诗人贺敬之:85年创作不辍,他的诗歌为何依然动人?

4 已有 29 次阅读   2024-11-14 11:05
百岁诗人贺敬之:85年创作不辍,他的诗歌为何依然动人?
新民晚报 2024-11-13 21:13
图说:贺敬之在2024年国庆招待会上
今年是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文艺理论家贺敬之从事文学创作85年。今天,文艺界专家学者相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开座谈,回顾他辉煌的创作历程,感受他作品中的文学魅力和精神伟力。5日恰逢贺敬之百岁寿辰,此番他也以书面致辞表达他的心情:“我接受党和人民的哺育太多了,党和人民对我恩重如山。自己写过的这些东西,就是我对党和人民的一点贡献了。”
文心伴时代
贺敬之85年的创作历程,是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壮丽征途,是不断探索、砥砺奋进的文艺长征。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认为,贺敬之为中国文学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南泥湾》《雷锋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道路,以独特的艺术感召力,鼓舞了几代中国人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他早年同丁毅执笔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铸就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不朽丰碑,其影响远播海外。
图说:贺敬之近照
晚年贺敬之又开辟新诗境,传承中华诗歌美学,创作出一系列文质兼美的新古体诗词。他的诗,以飞扬的丰沛诗意,以催人奋进的节奏旋律,讴歌人民生活,唱响时代豪情,成就文学经典。
贺敬之的创作见证着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时期,从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到圣地延安的革命生涯,从筚路蓝缕的开国伟业到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再到新时代的雄伟征程,贺敬之同志以诗铸史,用诗的语言捕捉中国人民在这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生活点滴和精神风貌,始终坚守革命初心,以满腔热情和坚定信念,记录时代变迁,颂扬党和人民的伟业。
诗意颂人民
贺敬之是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践行者。他把延安视为哺育自己成长的母亲,把延安岁月看作人生中最光辉绚烂的篇章。他曾说:“是延安的小米饭把我喂养长大,使我在炮火声和战歌声中成长起来。”在1945年离开延安以后,贺敬之多次回到延安,他深情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饱含深挚眷恋与澎湃豪情的诗句,把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凝练为隽永的诗歌意象,永久熔铸在中华民族的文学长卷之中。
图说:1956年3月贺敬之(左)重回延安
贺敬之是人民与时代优美嘹亮的歌唱者。他为英勇无畏的劳苦人民而歌,《白毛女》从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从人民的情感中迸发出来,经由一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淬炼成为永远流传的经典。他为家喻户晓的时代英雄而歌。他潜心创作的长诗《雷锋之歌》,刻画出“一个平凡的,但却伟大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形象,塑造出感人至深的英雄典型与时代楷模。他为勤劳朴实的新中国建设者而歌。《放声歌唱》中,诗人与人民齐声高歌:“把笔变成千丈长虹,好描绘我们时代的多彩的面容,让万声雷鸣在胸中滚动,好唱出赞美祖国的歌声!”
贺敬之还是文学与诗歌高峰的攀登者。他坚持从民间歌谣中汲取有益养分,把陕北民歌信天游和自由体新诗的表达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南泥湾》《桂林山水歌》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具有民族风格的经典篇章。他坚持将世界诗歌与中国诗歌融会贯通,开创出充满力量、象征前进的“楼梯体”抒情样式,《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等作品,得到广泛的共鸣和传诵。他坚持锻造彰显时代风采的新诗意象,用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澎湃昂扬的情感,展现出共和国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描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画卷。
风骨励后人
“贺敬之不仅是我尊敬的前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亲密的兄长。”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回忆起她与贺敬之的交往故事。座谈会现场,大家也纷纷表示,贺敬之这位革命战士、老党员的风格、风骨和风采深深激励着后来人,让人感受到他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与矢志不移的文学理想。
图说:田华饰演喜儿一角
贺敬之曾担任《诗刊》编委,座谈会上,《诗刊》主编李少君认为,贺敬之是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他由衷地赞美和歌颂时代,创造出了一种政治抒情诗的典范,正是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所应该学习的榜样和前行的方向。”
大家还谈到,贺敬之的文艺创作不仅体现了生命之真、理想之真、信仰之真,更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美学之真。当代文坛要学习这位文学前辈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和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创作更多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