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游戏中,李白这个英雄有这样一句台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对某些不太了解李白生平事迹的小伙伴来说,很有可能就会把这句诗,当成是游戏制作组为了贴近李白在游戏中刺客的形象,故意杜撰出来的一句台词。
但其实不然,这句诗李白确实曾经说过,并且他的性格也确实如同诗句风格一般豪放不羁。
诚然,“诗仙”李白天生有一种狂气,因此有些诗除了“原版”之外其实还有着另一个版本,而《将进酒》便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将进酒》,莫高窟出土的这一版只是略微改动了几处细节,但在看到原版之后,其下笔之狂,令人多人直呼:再也不喜欢李白了。
那么原版究竟有多“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生平到底经历过什么?
和大家印象中的李白一样,他是一个天生的浪漫主义诗人,从五岁时便展现出了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等到十五岁时在当地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甚至他的诗词深受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但李白修行自我的脚步并没有被年少时的才华,以及身边的人的吹捧给绊住,于是在二十四岁这一年,他毅然决然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公元724年,李白携一把长剑,带一壶好酒,穿一身蓑衣,行一叶扁舟,一路上再游成都、峨眉,后至渝州。
当然李白外出远游并不只是为了吃吃喝喝,此时的他仍有一腔热血,希望能为人民、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于是在远游途中他多次觐见当地官吏,但却始终是不得志。
公元735年,李白来到了唐朝的文化政治中心——长安,在这里他结识了能改变他未来一生的一位友人“张卿”。
李白借张卿之手向玉真公主献诗,他在诗中写道“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这句话的意思是祝公主早日得道成仙,后来李白还认识了贺知章,并将《蜀道难》等诗词交予他“品鉴”。
时间来到了公元742年,这一年因为贺知章以及玉真公主对李白的交口赞美,于是唐玄宗便也诵读了一番这位落魄诗人的诗词,随后便召其入长安,并赐了个供奉翰林的名号给他。
但仅仅是才在长安城呆了一年,李白便已经厌倦了宫中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于是在连续上演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等戏码之后,后又经小人谗言,于是李白在被唐玄宗“赏”了些钱财后,又一次落魄地离开了长安。
离开长安后,李白又一次过上了居无定所,但是却潇洒快活的生活,于是当他游至甘肃一带时,在莫高窟中写下了这篇千古名诗《将进酒》。
莫高窟版本的《将进酒》与课本上的有何不同?
1900年,莫高窟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历史上的又一大奇迹,在本次挖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写本以及刻本文书,在这其中就包括曾经唐朝时文人们手抄的李白诗手写稿——《惜罇空》,后经专家鉴定,这应该是《将进酒》的原版!
莫高窟出土的这一版《将进酒》与原版出入并不大,除了名字不同外,整文也仅仅是在几处细节处做出了改动。
细节改动一:在原文《将进酒》中有这样一句励志图强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原义是激励人们不要放弃,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是在莫高窟这一版的《惜罇空》中,这句话是“天生吾徒有俊才”,虽然后者只是改动了诗句后半部分的内容,但意思已经是完全不同。
若说在《将进酒》中诗人是在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寡欢,那么在《惜罇空》便是表达了一种目中无人的狂野,因为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天生就是极具才华,谁能奈我何!”。
细节改动二:在《将进酒》作者还用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用古代圣贤也是如此来安慰自己。
但在《惜罇空》却一改这种委婉忧愁之气,直接来了句“古来贤圣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话的意思则是说,古代那些圣贤早就已经死尽了,只有像我这样(爱喝酒)的人才能名垂千古!
这句诗读来也是直击人的心灵,让人不由得感叹李白是真的狂!甚至还有些自傲,这样的人,确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细节改动三:《将进酒》整诗的措辞都比较婉转,让人感觉是个文弱书生所写,如“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这句诗读来便能让人眼前迅速铺开一幅画卷。
画卷之中一位落魄书生官场失意,拉上几位好友哭诉心肠,说到伤心处难免掩面哭泣,此时仅凭言语已经难以表达自己的伤心之意,于是便起身做歌,词曲之中满是悲愤。
然而在《惜罇空》这句诗却是“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翻译过来便是“我现在要喝酒唱歌,你赶紧给我把酒满上!”
虽然只是几个字的改动,但说话人的感觉,却是一下自从武林外传中那个斯斯文文的柔弱书生吕轻侯,一下子变成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梁山好汉,这其中气质上的改变再次让人由衷感叹真不愧是你,李白!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几处较为明显的改动,两首诗在其他的地方也有略微的细节变化,不过并不影响诗意的理解,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当然,手抄本在出土之后学术界也是饱受争议,两派人就到底哪首诗才是李白原稿整个无休无止,不过笔者在这里还是认为《惜罇空》才应该是《将进酒》这首诗的原版。
因为历史上的李白可并不是什么柔弱书生,甚至说他是个仗剑走天涯的的侠客也不为过。
李白的“狂气”出自他天生的才华,后人还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甚至诗人余光中曾经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就是这样短短一句话,便将李白生性豪爽的性格,以及在诗词方面出神入化的造诣描绘得淋漓尽致。
不过我们这些后人能做的也仅仅是靠着“史料”尽可能地拼凑出那一个相对正确过去,或许有关这首诗背后的真相,真的只能靠李白本人来解答了。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