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没有尽头的修行(15)

8 已有 2491 次阅读   2016-05-03 08:03
小编推荐

写出来的礼品

2013年中秋之前,县城里的一位同学给我打了几次电话,问我中秋是否回老家。因为父母已经离世,除了在父母的忌日回老家上坟之外,我已经很少回老家了。这位同学一听说我没打算回老家,在电话里给我急了眼,让我一定要回老家夏津一趟,并一直强调,所有接待他来安排。既然同学这么说,看来一定是有什么急事,反正中秋也没什么安排,不如就回夏津一趟。

到了县城,还没等我回村里看看,这位同学就已经在高速路口等着了,直接把我带到了他家。原来,同学的儿子在北京某高校毕业后留校工作,女朋友是该高校一位知名教授的女儿,两人就要定亲了。女方家长邀请男方家长到北京参加两个孩子的定婚仪式。

我的这位同学虽说在县城有自己的事业,有时还称得上能够呼风唤雨,但毕竟没怎么出过门,与上层尤其是文化界打交道少。一听说身为大学知名教授的亲家邀请他们去北京参加孩子的定婚,感觉这事很大也很重要,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好。

“老同学,你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也是文化人,你说我该怎么办?拿钱吧,早就给他们买房的钱了;拿东西吧,北京什么都不缺,我们老家只有棉花,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见这位教授亲家了!”同学两口子紧紧盯着我,把我当成了救命稻草。见他们两口子这样,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同学见我笑,给我急了眼:“也不看我急成啥样,你竟然还能笑得出来。”

“老兄,你就别着急了。屁大的事儿,你着啥急!”我给他开玩笑说:“只要你两口子中午把我伺候好,下午我保管你们笑逐颜开。”这两口子果然信实,早早地在饭店定了菜,打电话喊来家在县城住的其他同学,嚷着非要把我灌个半死。我对他两口子说,别说把我灌个半死,就是把我灌醉,我也没办法兑现我刚才的话了。

县城里的几个同学听说我回去了,中午一起赶了过来。他们也正在为老同学的事情发愁,都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位大学教授。有的同学说,如果说他是当官的好办,咱把县里最大的官叫上,再带上咱县里最好的酒,多拿点定婚钱,这事儿也就办了,可他偏偏是个大学教授!有的同学说,听说大学教授都有个性,喜欢较真,你去了人家准管感觉你土。听完同学们的顾虑,我对他们说:“其实你们都多虑了,大学教授素质更高,孩子定婚,人家不是看的财礼,看的是女婿。”

“你说的这话对,但作为男方的父母,咱总不能空着手去吧!可钱多了咱们拿不起,钱少了又拿不出门……。”这时同学又发起愁来。

“这样吧,吃完饭我给你写上一幅字,然后你再到宋楼去买上20个‘宋楼火烧’,这礼也就齐了。”我对同学说。

在座的同学听了,都感觉惊讶,没想到我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有的顾虑我的字,感觉名气小了点。再说“宋楼火烧”,虽然在我们县里有名,但现在连老百姓都很少吃,也很少有人做了。20个“宋楼火烧”,还值不了10块钱,这也太小气了点。

我不得不给他们讲起了这么一个道理。首先说这“宋楼火烧”,虽然不值钱,但来头可不小。宋楼火烧为夏津名吃,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为原料制成。每个折六层,层层刷涂香油,经锅烙火烤膨胀为灯笼形,香酥可口,每只重量仅有几钱,所以又被叫成“灯笼火烧”、“风筝火烧”。据夏津县志记载,宋楼火烧创制于清朝中叶。清同治四年曾作贡品晋献京师,得到宫禁后妃们的青睐。光绪二十五年夏天,该火烧贡献给光绪帝和西太后,还得到赏银50两。

“老弟,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同学听这么一说,问起我来。我说:“我当然是专门研究过了。这火烧虽然不值钱,可这名头大,有历史,就是现在的夏津都很少见得到,何况是北京人呢?教授们就喜欢有来头的东西,所以你送这个,错不了!”同时我又强调了一句:“钱虽不值几个,但里面有你的‘心’。”

两口子一听,脸上的愁云没有了,急问:“那为啥还要送你的字?”

“要说这个呢,那就另一种讲法了。”我不急不忙的说:“首先说,宋楼火烧虽然有名,但毕竟不值几个钱,也是小区域的名吃;所以除了送它以外,还要有份大礼。送钱送物,别说你送不起,就是送得起,也太俗了。所以不如借宋楼火烧这文化之名,再送去一份文化产品,这就是书画。但话说回来,名头大的书画,北京的大教授见识得多了。有名的画你买不起,即使买得起还不一定是真迹,还不如你就干脆送我这无名的。”说到这,我加重了语气:“你老弟的字虽然没有名,但毕竟是练过的,就和这‘宋楼火烧’一样,在小范围还是有点名气的。再保守一点说,这毕竟是‘真迹’吧!”

在坐的几位同学听后,纷纷点头,认为我说的在理。有一个同学还说了一句:“这字比宋楼火烧还便宜,不用你花钱。老弟,也送我一幅呀!”

我听他这么一说,牛脾气上来了。我对他说:“同学送礼的字我可以送,你如果要,三千块钱一幅,少一分不卖。”听我这么一说,刚才还有几个同学想让我写字,便也都住了口。

让同学送我的字,虽然我说的头头是道,但却有一个没有明说的私心,就是想在大学教授面前检验一下我的字。所以在写这幅字的时候,我下了很大功夫。思虑最多的是字的内容和所用的书体。首先说这字的内容,随便写首唐诗肯定是俗气,要想让教授喜欢,又符合送礼者身份,就比较难了。最后,我想了这么一首诗:“夏盟要津黄河道,春秋际会剑收鞘;风云变幻两千年,会盟台上吃火烧。”书体则用秦篆。同学们看后,一个个挠着后脑勺看不出什么名堂,要送礼的同学更是急着追问:“这是首啥诗,字都很难认全。”

当时我卖了个官司,只是对他们说:“教授明白就行了!你尽管送。”他们再怎么追问,我也不回答了。我所作的这首诗,包涵了夏津县名的历史及由来。夏津意为“夏盟之要津”。据清乾隆本《夏津县志》载:(夏津)春秋时为齐晋会盟之要津。历史上称“诸侯会盟”为“夏盟”,“齐晋会盟”亦可称“夏盟”,夏津之“夏”当由此而得。

半个月之后,同学在北京参加完孩子的定婚仪式,还没回到夏津,便在宾馆给我打电话,说我让他们送的礼物亲家都很喜欢,不但详细地寻问了宋楼火烧的来历,还对我的诗和字大加赞赏,说一定要裱起来挂在家里。我突然想起来问:“你亲家是教什么专业的?”同学回答:“国画!”这让我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没想到,遇上行家了,我这岂不是在关公面前耍了一回大刀?国画教授肯定懂书法,人家说我的诗和字好,一定是在给亲家面子。

半年之后,我在淄博遇到了找了教授千金的贤侄,他是来山东高校进行学术交流的,特地打电话约我见面。我突然想起了那幅字的事情,便问那幅字后来怎么样了。贤侄说,他约我见面,就是要当面感谢我给他爸出的好主意,更感谢我给他们写的字。那幅字送出去之后,老教授第二天就找人给装裱了,并挂在了家中的书房里。贤侄见我表情惊讶,对我说,老丈人告诉他,他之所以欣赏这幅字,首先欣赏这幅字的内容,教授认为这首诗既诙谐又有历史内涵,还把送给他的宋楼火烧也带了进来;其次是所写篆书与内容相得益彰,古朴大方。这位教授说,作者在写这幅字的时候,肯定是下了功夫的。

这下,我的心才放了下来。

不过,这件事情过后,麻烦也来了。第二年夏天,老家的一位同学直接来淄博找我,说来淄博是为了给我要幅字。原因是孩子当兵要转士官,要字是为了给孩子疏通关系。我说不行呀,我的字没有名气,给孩子转士官这么大的事情送我的字是不行的。可同学就是不听,说你的字北京的大学教授都挂在书房里,怎么能说没名气呢?我问:“你想让我写点什么呢?”同学说,你当过兵,你看着办。

这下可难坏了我,明明是给人家送礼的字,还要想方设法让人家喜欢。写“清正廉洁”之类的官场词显然在这个时候是不合适的,想来想去用行书只写了一个大大的“武”字,然后用小楷对武字作了历史上比较经典一些的注释。这毕竟是一个中性的词,用在军人身上也比较合适。

还好,不管是不是我的字起了作用,同学的孩子最终还是转上了士官。可如果转不上呢?人家或会认为我的字不好,或会认为我的字得罪了收礼的一方。看来,即使是免费给人家写字,也有很多难处。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中学一位在村里当支书的同学打来电话,说孩子在上海医大附属医院做手术,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写幅字寄给他。他说现在给医生送红包都是上万的送,可他交的医疗费都是东拚西借的钱,实在送不起了。后来他想到了我,知道我现在字写得好,他想给医生送幅感谢的字。

我是在医院待过的人,知道这样的事情不能推辞。接到同学的电话后,啥也没说,连夜写了一幅四尺对开的字。为了达成同学的愿望,在内容上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一定不能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悬壶济世”等别人已经用滥了的词句,而是用隶书郑重地写了三个大字“父母心”。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也许医生并没有给患者要红包的意愿,而患者为了心理上的安慰,却硬要给医生送礼。聪明的医生,一看这三个字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

还好,等同学把这幅字送给医生的时候,医生看了又看,用同学的话说,有点爱不释手。他对我的这位初中同学说:“说实话,做为医生,我的行医原则是既不收‘红包’,也不收任何礼品。但你送的这幅字对医生来说很有意义,我决定收下,但必须把你求字所用的钱给你。”说完,医生在抽屉里拿出几千块钱来。见医生这么实在,我的同学不好意思了。说这是让同学写的,没有花钱,但医生还是坚持要给他两千块钱。我的这位同学当然不能要了,但在出院结帐时,发现医生给他交了两千块钱的住院费。

听了同学的叙述,我真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写上“医德高尚”四个字呢?回头想想,遇上真正医德高尚的医生,要是写了那四个字,人家肯定不会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