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苍凉的音乐,一杯浓浓的酽茶,一张粗糙的毛边纸,一枝磨秃了的毛笔,常常带我进入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境。有时我会想到远古,而又不知道远古除了老屋青灯还有什么;有时我会想到家乡,而家乡的样子仍然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样子;有时我会想到学生时代,而那一张张青涩的脸神秘又模糊。
古老的埙声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古人将这种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这神秘朦胧的声音常常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向往,时而又会产生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尤其是在这寒意料峭的季节,北风萧瑟,落叶走地,风吹树梢发出的呜咽声与古老的埙声叠加,听来更使人平添几分愁绪。
浓浓的普洱茶汤几近酽红,回味厚重的沉香掺进了历史,杂揉在此时的音乐声中,脑海里的画面也从腥风血雨的古战场变迁到魏晋风骨,继而又成了铺在眼前的淡黄色的毛边纸,以及毛边纸上那几分像又不像的兰亭集序临写。王羲之端坐在会稽山阴的一条小溪边,面带醉意,尽情挥洒。在以后的岁月里,站在他身后的人成几何数增加,学着他的样子,比对着他的字迹,把宣纸写成了山,用过的墨汁汇成了河,最终成为一种膜拜。
时代的脚步砸翻了历史,变化成了一种不变的常态。而前些天看家乡微信群里上传的视频,家乡却还是老样子,与我三十多年前离开时没有多少变化。冬天干燥的天气让土地变成了细沙,村里的老少爷们在一动腿就能带起的尘沙中玩得不亦乐乎。看后虽然像是被呛了一嘴土,却还是感到亲切。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这样的视频配上古老的埙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埙声里,走出来几位少年。那是我中学时期的同学,青涩的脸庞上写着“少年老成”。规规矩矩的少年时代不仅用两年男女生没说过一句话能形容,同样也反映在偶尔曝出的早年留影中。那时的一寸半身照经过现代手机相机的再拍照,依旧清晰。然而,当把一组半身照放在了一起,却像是一张通辑令,一个个严肃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我想笑,眼睛却在流泪。我不知道是在为找到了过去而高兴,还是为断送了的青春而哭泣。看看这些像是穿越了时空飞来的照片,再想想近期聚会时诸位的样子,我流泪的笑脸上堆满了苦涩。
收回投入在思绪中的感情,再次拿起毛笔,这次不用字帖,直接在黄色的毛边纸上写字,流畅了很多,也平添了几分古拙之意。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