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月,就是淄博一个普通家庭林老先生和太太于女士的金婚纪念日。受林老家人的委托,帮助整理一本关于两位老人的书。
这是两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年轻时一个从四川、一个从山东相继到了新疆建设兵团,他们先后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后又经历了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他们先结婚后恋爱,成立家庭近五十年,用微薄的工资拉扯了几个家庭。但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们却始终相敬如宾,互敬互爱,培养了三个有出息的孩子。退休后跟随子女落户于淄博。
说实话,为家庭写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家庭不像单位,有很多文字资料可供参考,与其它单位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可以拿来。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必须经过细致的采访和一字一句的提炼从零写起。开始我并不想接受,但最终还是被老人的故事和子女们的孝心所打动。为林老整理书稿时正好赶上祖国六十八岁生日,这让我想起了成龙先生唱的一首歌——《国家》。
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言,说明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家和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查其出处,应该出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个家庭的变迁,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林老一家的命运,始终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既有时代的共性,又有个体家庭的特点。这不能不让我更多地思考家与国的关系。林老这一辈子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虽然谈不上“治国、平天下”,却足以称得上是“修身、齐家”的典范。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中的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奋斗。如果问一下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您们这么辛勤地工作都是为了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说,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或为了其他鸡毛蒜皮的事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这种幸福包括了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精神上,家庭和睦,子孝父慈,夫妻和谐,孩子健康,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生活有情趣。物质上,当然希望条件优越,跟得上时代脚步,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
然而,每个人在为家庭处心积虑奋斗的同时,不应该忘记我们共有的那个共同家园——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还没有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国家是作为民众的利益共同体而存在的。国是指利益的共同体,家则是指民众共同的家园。只有国家才能代表这个国家所有民众的利益。
国和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国家好了,小家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而小家的幸福得到了保障,又会反过来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
国和家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但又相辅相成,所谓“家国一体”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家的稳定才能促使国的兴盛,而国的兴盛更能保障家的稳定。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道德和法律的规范,道德很大程度来自于家,是说教的;而法律很大程度来自于国,是强制的,家国一体,哪里出了问题,社会都会不和谐。
“家和万事兴”。林老家史,看似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变迁史,但却代表了一个时代。往大里说,是国家命运的缩影,往小里说,是几个人演绎的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本书的意义就不是一个家庭的私事,两位老人的精神会影响到很多人,尤其是他们的后代。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