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以花城、福文化、岭南文化为主题,应征者可任选一至三项。内容健康,言之有物,情感真实,唯质是取。
(一)广州美称“花城”,已有一千多年种花历史。从五代南汉时代起,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这里既有老城门下每天早上的花市,又有19世纪6O年代初形成的一年一度的花市。早期的花市在藩署前(今省财政厅一带),后迁双门底,除卖鲜花外,还卖古董、杂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更加开阔,游人更多,还扩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带。所卖花卉品种更多。许多商号、酒楼、茶居食肆也都定购四时花卉。西关一带还出现花贩,专为大户、店铺送花。随着商业经济发展,花街更加繁荣。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不但居家,各大宾馆酒楼也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桃花成了广州的春节“圣诞树”。和桃花一起装点门面的还有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代代果、佛手果等也同受青睐。此外,春节还要插供水仙花。
近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出现了不少象征富贵与财运的花木。如青枝绿叶的“发财树”,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
(二) “福”的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随着社会的发展,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出现了护佑的意思。《说文解字》对福的解释基本采用《左传》上的说法:“福,佑也。”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
现代人对福的解释是幸福、福气。有人认为,“福”字的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连起来就是说,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就是有福。
总之,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境界。
中华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术角度看应该是中华大文化的分支,但从中华民族精神和发展看,中华福文化可以作为中华大文化的根本和归宿。
(三)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她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如韶关就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分,是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成。在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
从地域上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又是当今岭南文化的主体。狭义的岭南文化又特指广府文化。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近代,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都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岭南文化既“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
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一)广州美称“花城”,已有一千多年种花历史。从五代南汉时代起,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这里既有老城门下每天早上的花市,又有19世纪6O年代初形成的一年一度的花市。早期的花市在藩署前(今省财政厅一带),后迁双门底,除卖鲜花外,还卖古董、杂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更加开阔,游人更多,还扩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带。所卖花卉品种更多。许多商号、酒楼、茶居食肆也都定购四时花卉。西关一带还出现花贩,专为大户、店铺送花。随着商业经济发展,花街更加繁荣。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不但居家,各大宾馆酒楼也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桃花成了广州的春节“圣诞树”。和桃花一起装点门面的还有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代代果、佛手果等也同受青睐。此外,春节还要插供水仙花。
近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出现了不少象征富贵与财运的花木。如青枝绿叶的“发财树”,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
(二) “福”的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随着社会的发展,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出现了护佑的意思。《说文解字》对福的解释基本采用《左传》上的说法:“福,佑也。”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
现代人对福的解释是幸福、福气。有人认为,“福”字的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连起来就是说,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就是有福。
总之,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境界。
中华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术角度看应该是中华大文化的分支,但从中华民族精神和发展看,中华福文化可以作为中华大文化的根本和归宿。
(三)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她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如韶关就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分,是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成。在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
从地域上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又是当今岭南文化的主体。狭义的岭南文化又特指广府文化。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近代,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都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岭南文化既“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
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