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个人展厅] 丘壑、笔墨与意境——读张登堂的山水画

5 已有 3153 次阅读   2013-05-02 15:45   标签山水画  意境 
   
  八大关印象 136cm×68cm
  万木霜天 503cm×133cm
  涅瓦河畔小景 68cm×68cm
  白桦林中小木屋 68cm×68cm
  古城墙一角 68cm×68cm
  青岛一角 98cm×180cm
    张登堂,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市,1948年定居济南。1962年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美术科。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开始参加山东省及济南市美术展览,至今50多年来经常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美展,并在国外举办画展十余次,曾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埃及、法国、英国、比利时、德国、韩国、意大利等近二十个国家举办艺术交流采风写生等活动。
  代表作品《雄峙》、《泰岱旭日》、《蓬莱仙境》、《黄山松云》、《黄海旭日》等巨幅山水画分别陈列于中南海会议室、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山东大厦等场所。
  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圣邦美术院副院长、济南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画院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张登堂在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上已经奋斗了五十多年,早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他便参加济南市及山东省美术展览。之后,他凭着勤勉好学、奋力拼搏,不断取得进步,终于成为活跃于画坛的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个人艺术成长的经历,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国画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显示出笔墨写意传统的内在精神力量。张登堂成功的道路,再次说明传统中国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产生这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是它既有相对稳定的美学原则,又有广泛的审美包容性。用写意的笔墨肯定人与自然的力量,表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是中国画艺术的审美理想。千余年来,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形成了自己的法则,其中包括文人画笔墨规范。摆在后人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借助这些法则和规范继续前进,攀登新的高峰。这就是近现代中国画遇到的如何继承和如何发扬传统的复杂问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张登堂刚刚步入画坛时,中国画界也刚刚摆脱了民族绘画虚无主义的困扰,开始在山水画领域大力提倡写生,以摆脱晚清以来文人画陈陈相因的模古之风。那时,李可染、傅抱石、赵望云、石鲁等人分别在北京、南京、西安等地领风气之先,以其深入大自然的实践和杰出的创作成果影响了全国画界。张登堂迎着中国画革新的热潮,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和与他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一样,张登堂在学校里接受的是中西融合型的美术教育。这种教育方法注重写实造型功力的培养多于笔墨的训练,对中国画的写意方法和意象造型很少涉及。中国画教学的这一弊端或缺失,在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初期已被画界许多有识之士所觉悟,因此,在他们的积极倡议之下,开始了中国画研究院的筹备工作,以继承和发扬国画传统为己任。而作为预备阶段,也是为了完成当时的创作任务,在颐和园藻鉴堂成立了中国画创作组。创作组中除集中了有传统艺术造诣的名家们外,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优秀中青年画家。这里不仅为他们准备了安定的创作条件,而且还为中青年画家们创造机会,使他们与前辈们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张登堂就是这些青年画家中活跃的一员。也在这期间,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胆识,并创作了不少装饰政府厅堂的大幅作品。张登堂的早期山水画多受李可染、傅抱石等人影响,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画面造型饱满,写实传情,很有气势,也很有生气,但笔墨功力尚待完善,意境经营还欠火候。在艺术实践中,他逐渐意识到这些不足。可以说,近20年来张登堂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也正是主要在加强笔墨功力和艺术境界的经营上下工夫,使自己的艺术更富有传统的格调和趣味,并使其个性面貌更加鲜明。张登堂从90年代初中国画复归传统的大潮中获得不少启发,加深了对中国画笔墨的理解,他不仅研笔墨技巧,而是更自觉地追求在运笔用墨中表达传统文化的意味和精神,此外,他也努力摆脱作品的写生痕迹,在艺术构思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辩证地处理画面空间虚实和黑白关系。由此,画面的形式语言更为丰富,更富有情趣。由此,他的创作路子也更为宽广,山峦、树木、水流也因表现对象不同和画面需要有别而有多种表现手段。在笔墨的点、擦、皴、染中,他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享受创作的乐趣。他笔下的山水宏伟、雄健,有力感和美感,具有开阔、深远的境界。
  在分析和品评张登堂的山水画时,必须指出他在实写与虚写俱能、水墨与彩墨均佳的这一特点。他在实中求虚,注重虚实结合和虚实相生;他有时发挥黑白灰的交响,有时巧妙地处理墨与色的关系,使它们相互陪衬,相互辉映。
  在当代中国山水领域,大致上可分为两大派别,一派尊崇黄宾虹笔墨,以“游于艺”审美理念为旨意;另一派兼重丘壑与笔墨、以表现对客观自然的感受为艺术目标。两派在理论上均强调意境之重要,皆主张发扬传统的写意方法。但具体到艺术实践,笔墨派以情趣取胜,但处理失当易流于对前人特别是黄宾虹笔墨符号的模仿而失去笔墨的真正意义;后者以重视丘壑表现、强调写生为其优长,如倘若缺乏传统笔墨功力,便会失去传统山水画之格调。张登堂的山水画属于兼重丘壑与笔墨的派别。不过,他非常自觉地注意从传统大师的作品中吸收养分,发挥笔墨在造型上和在文化精神表达上的双重功能。他认为,前人的笔墨应为我所用,为画面的整体意境服务,而不宜模仿前人的笔墨符号。在他那些既有气势又有潇洒绘画语言,既重视丘壑又讲究笔墨与意境的山水画面前,我们感受到他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而自由的艺术技巧,感受到他面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激情和灵感。他的画是气象正大、格调纯正和富有艺术魅力的。
  有朋友曾向张登堂提出建议,希望他不要满足于已经成熟的风格而使作品面貌有更大的开拓与变化,这愿望肯定是友善的,建议也是有益的。不过我个人认为,艺术家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易于变化自己的艺术面貌,另一种人的风格较为稳定,一生风格变化较小,这是各人的性格使然。每一位艺术家风格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应随其自然,不可勉强。其实,为变而变,风格多变而无新的开拓,并无意义。相反,在相对稳定的风格面貌中,画好每一幅画,求艺术语言的渐变渐进,也是一条可取的途径。细细观察张登堂的山水画,我们会发现其面貌是在渐渐变化中的。近十多年来,他的画比以前更为轻松、更有情调和亲近感,也更有文化内涵了。随着他生活经历和艺术经验的积累,他的艺术还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这是没有疑问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