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辜鸿铭的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本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作为一位融通中西,思想真正产生过国际影响的优秀学者,辜鸿铭通过这本书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他眼中的中国精神核心。中国人的精神不只是简单的民族性格,更是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和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图片来自豆瓣
读完此书,能感受到辜鸿铭先生对当时浅薄、片面的西方汉学的批判,意图回应外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轻视,奉劝西方改变交往态度,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辜鸿铭曾不恰时分地为清朝落后的政治统治辩护,也陷于诸如三从四德等对妇女含有歧视性的陈腐的观念。但我依旧能感受到辜鸿铭先生对于 儒家文化的狂热挚爱,对于 中国文化的坚守。
在本书中,辜鸿铭先生提出中国人给人留下的典型印象是 “gentle”,即为文雅或者 温良。他认为这是中国人精神的核心特质之一。温良并非单纯的温顺或软弱,并不是精神颓废的、被阉割的驯良,而是一种内心宽容、外表和善的深厚道德修养。就像书中所说“中国人像是一块被冶炼适度的金属”,而温良,这一词形容得恰恰好,君子如玉,春风和煦之感。诚然,这一词,这一品质也在千年中国史发展中广泛渗透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 伦理体系中,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图片来自pixabay
温良的内涵:仁爱的外在表现
辜鸿铭先生指出,“温良”的人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文雅,是 同情与智能这两样东西相结合的产物。关于“智能”一词,书中对其的描述是中国人——被驯化的动物的智能,也就是并非思想型的智能,也并非动物生存的本能和习性。辜鸿铭以纯种阿拉伯骏马能够听懂英国主人的意图,是源于热爱和依恋他的主人作为例子,指出这种智能起自 同情、爱心和依恋。
图片来自pixabay
这不禁让我想到,“温良”本身由“温”和“良”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温和、宽厚和良善、仁爱,不正是辜鸿铭先生说的同情与智能?由此可见,温良并不是单一的性格特质,而是 道德自觉和 行为规范的统一。它不仅意味着行为上的温和,更强调内心的仁慈与同情。而这也正是儒家学派倡导的 “仁爱”这一重要思想。仁者爱人,中国人给予他人的温良的总体印象和散发的难以言喻的风雅便是这种爱人的外在体现。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 “温良恭俭让”,这是理想人格的五种重要特质。这五种特质共同构成了儒家伦理的核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与秩序。“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得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的魅力。中国人是用着心灵的力量,过着精神的生活,或许这本身也是一种 中国式的浪漫。
图片来自pixabay
温良,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冲突与矛盾时,不急于争执,而是通过理解和包容化解问题。这种包容性并不是一味妥协或屈从,而是一种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和 克己复礼。在传统儒家社会中,温良的精神指导着人们如何处理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复杂人际关系,并在 礼乐文化的框架内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中国文化中强调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依赖于成员间的理解、宽容和责任感。温良作为一种美德,促进家庭成员温和沟通,化解冲突。在各种家庭关系中,温良体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孝顺不仅包括表面的尊敬和顺从,更体现在内心的体谅与关怀。家庭中的温良是一种深层的 道德自觉,促使每个人为家庭和谐努力。即便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变化,温良精神仍为家庭关系提供道德指引,帮助家庭成员以平和方式沟通,增强家庭凝聚力。
而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层级分明,礼乐制度构成了社会的伦理规范。然而,仅靠外在的礼仪约束并不足以维持社会的长久稳定,温良的 内在道德力量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温良不仅要求个体对家人温和宽厚,还要求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抱有仁爱之心。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温良作为一种宽容和谐的精神价值,在 多元文化和利益冲突中具有重要的调和作用。
图片来自pixabay
温良与忠诚
书中不仅提到了温良, 忠诚一词也是书中反复提及的。除去辜鸿铭先生对于清朝政府和维护和辩解,不可否认,忠诚在儒家伦理中也同样是重要的道德品质。温良并不意味着温顺,忠诚也不意味着“服从”。
同样的,忠诚不仅是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还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修养。温良和忠诚在根本上都是儒家道德体系中强调的个人内在修养,只是分别侧重于不同的道德责任。忠诚侧重于个体对家庭、国家或他人的 责任和义务,它要求个体能够忠于自己的承诺,保持对道德原则的坚守。而温良则是一种更为宽容、柔和的 道德自觉。两者在表面上似乎有所区别,但实质上 相辅相成。忠诚和温良共同构成了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如果说忠诚是一种对外部责任的坚守,温良则是对内在道德的自觉。二者相互补充,使得儒家道德体系更加完整。在现代社会,忠诚与温良结合,不仅能够塑造具有责任感的个体,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图片来自unsplash
现代的道德内核运用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价值观的构建,而温良亦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精神,可以为 企业文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管理制度的执行,更是 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温良精神与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包容性、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理念相契合,可以为现代企业提供更加人性化和道德化的管理模式。温良强调的宽容与理解,能够帮助企业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营造 包容性文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员工与客户,而温良所代表的包容精神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 处理文化差异,促进员工之间的 合作与理解。而仁爱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企业在实现商业目标的同时关注社会公益与可持续发展,为持续的企业和品牌经营提供道德准则和划定底线。
图片来自unsplash
从管理层面看,温良在现代组织或社会管理中也有其应用价值。领导者以温良待人,不仅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还能创造出更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宽容、理解的领导方式,强调了人际之间的和谐共存,能有效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生产力。这种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还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或许就是温良结合忠诚在 管理上的应用优势。
除此,现代也无比强调 文化自信的构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守与自豪。温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如何在这种背景下保持对自身文化的 认同与自信,成为了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图片来自unsplash
书中关于中国人的温良特性的阐释也正是在告诉我们坚定自身文化的 独立性与优越性。中国人有着孩童般的精神和成熟的头脑,并不比西方人低矮一头,更不应有贬低中国文明而言过其实夸大西方文明的倾向。摘下对西方文化持有的美化滤镜,真真切切回归到 中国人自身的文化来,自己的精神特质上来,铸就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同时以温良的同情包容看世界文化。
温良作为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提炼出的中国人核心精神之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宽容、仁爱的道德追求。可以说,本书展现了辜鸿铭先以鲜明的立场和敏锐的观察力,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辜鸿铭先生对中国传统精神的深刻解读具有一种跨越时空的 道德力量,反驳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偏见与歧视,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无时无刻不向外展露其强大的生命力。温良,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在今天依旧可以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 理解、包容、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持久魅力与影响力。
苏静琳|文字
图源自网络,侵删|图片
陈斐斐|编辑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