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书讯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新异导读中国经典《论语》

3 已有 88 次阅读   2025-02-08 19:58
书讯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新异导读中国经典《论语》
搜狐文化 2025-02-06 09:47
孔子圣言,首在《论语》。尊王政而黜霸道,崇礼乐而厌刑罚,亲君子而蔑小人,孔圣懿行嘉言,多经《论语》而传。今天的中国人,未读过《论语》者,已在少数;而未读懂《论语》者,则在多数。《论语》是易解的,“学而时习”“为政以德”,稚子亦朗朗上口;它却又是精深的,诸子“问仁”,孔子答以七说,“仁”之一字难辨。本书作者鲍鹏山,详说诸家,参酌字句,阐明版本,发挥义理,以今译、注释、导读、成语等,导读《论语》,链接古今,使圣贤之哲慧渐明,儒家之光耀大盛。
鲍鹏山先生以其多年研究先秦诸子和中国古代文化史的深厚学术积累,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逐句翻译与原义阐明的《论语》读本。本书不仅精准注释和翻译了《论语》原文,还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现代价值的多层面阐发,探讨了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使得这部古典文献与当代读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读者提供了思考与追问生命意义、回应现时代问题的智慧。
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央视《百家讲坛》《典籍里的中国》、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山东卫视《新杏坛》等栏目的主讲嘉宾。浦江学堂、花时间读书社、学商书院创办人。出版有《寂寞圣哲》、《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孔子传》、“水浒系列”(《鲍鹏山品水浒》《鲍鹏山新批水浒传》《江湖不远》)、“孔子三来”(《孔子如来》《孔子归来》《孔子原来》)、“经典导读系列”(《〈论语〉导读》《〈道德经〉导读》《〈大学〉〈中庸〉导读》《〈孟子〉开讲》)等著作三十多部。《光明日报》、《中国周刊》、《美文》、《寻根》、《走进孔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等多家报纸杂志的专栏作者。
例 言 / 1
学而第一 / 3
为政第二 / 21
八佾第三 / 44
里仁第四 / 69
公冶长第五 / 88
雍也第六 / 115
述而第七 / 142
泰伯第八 / 174
子罕第九 / 193
乡党第十 / 220
先进第十一 / 228
颜渊第十二 / 256
子路第十三 / 283
宪问第十四 / 314
卫灵公第十五 / 357
季氏第十六 / 392
阳货第十七 / 409
微子第十八 / 435
子张第十九 / 447
尧曰第二十 / 469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夫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喜爱一个人,憎恶一个人。”
1 好(hào):喜爱,喜欢。
2 恶(wù):厌恶,讨厌。
这一章的关键词,是讲人之“好恶”。仁者的好,是仁;仁者的恶,是义。
有仁义,方能好恶。无仁义,如何好恶?仁者爱正义,必恨不正义。不仁者未必恨不正义,也就未必爱正义。
仁者的爱憎是公正的。所以,只有仁者才有资格爱,尤其是有资格恨。被仁者所爱的人,必有可贵可爱之处(仁者以仁待天下,则天下之人皆有所可爱);被仁者所恨的人,亦必有可恨之处(仁者以义则天下,则不义之人皆为所恶)。
不仁者的爱憎是私爱与私仇。所以,不仁者未必有真爱,但却常常有刻骨的恨。为不仁者所爱者,未必真可爱;为不仁者所恨者,更未必真可恨——恰恰相反,倒有可能是一个正直的人。
仁者之于爱恨,有三个逻辑层次。
第一,仁者有爱有恨,是为仁者的道德。爱恨乃道德的两面,无爱无恨是道德的麻木。
第二,仁者能爱能恨,是为仁者的能力。仁者有能力区分善恶美丑并予以爱恨。
第三,表达自己的爱恨,是为仁者的责任。仁者的爱恨是这个世界激浊扬清的能量,不可或缺。仁者的爱,是对善的鼓励;仁者的恨,是对恶的制约。在仁者的爱恨里,世间善恶此长彼消。
*以上内容摘自《论语(导读)》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