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取法造化中此间有真意

14 已有 3314 次阅读   2015-08-26 08:29   标签Microsoft  border  hidden  color  style 
小编推荐
                     【评论】取法造化中此间有真意                                                                                                          ——解读陶洪寿的山水艺术

  寓目花鸟,寄情山川,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文人追求精神愉悦的重要方式,在赏花惜草,游山恋水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山山水水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山水画的产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借山水畅心胸以求达到慰藉心灵的方式。“山水精神”更是成为了传统绘画的核心价值所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儒家的“比德”说和道家的“畅神”说都是“山水精神”得以实现的途径。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观念隐然使山川有了人格的精神和人生的意味。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更是缘于山水意象而纵情玄远。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摆脱了作为人物画陪衬的束缚逐渐独立,经历了隋唐的发展至五代、两宋趋于成熟,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脉。

  传统山水画经历了由“造化山水”到“心中丘壑”的转变,山水画的创作逐渐开始程式化倾向,这不仅压抑了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由于画家们对古画的临摹仿写而失去灵动之气。至今日,超越更使传统山水的发展面临了层层困境,一方面遭遇到如何对待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如何借鉴西方艺术精华的思考。陶洪寿的山水创作能够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与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品位关系甚深。画家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对中西绘画艺术有较深的认识,潘天寿、顾坤伯、方增先、周仓米等国画大家的教导成就其深厚的国画功底,扎实的造型能力又与师承莫朴、王流秋、张怀江、张品操的西画熏陶不无关系。在今日画坛,不仅是那些表达艺术新经验,建立新艺术样式的中国画才会使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新的面貌,体现出新的价值。坚持传统画家潜心传统又个性鲜明的风格也值得肯定,“借古开今”的精神便是品读画家陶洪寿作品所获得的最大感悟。

  董其昌语:“先师古人,后师造化”,山水画是中国人最钟爱的绘画形式,以山水作为审美欣赏、虔诚崇拜的对象。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细细体味到中国画的意境、气势、寓意与情调。在他半个世纪的绘画生涯中,陶洪寿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对历代名家的名作临摹学习达二十余年,一笔一画都认真到位。多年的潜心钻研使陶洪寿的作品在波澜宏大的中国艺术意境本原变化之中走出了自我特色,创造出传统山水的新境界、新天地。他的作品是传统笔墨功力的展现,遍习名作又博采众长,传统山水精神早已融会于心。以文人画为根基,在造型、笔墨上自存风范。更加可贵的是,陶洪寿作为一位生在吴越长在吴越的画家,其艺术面貌并没有吴侬软语般的娇柔之气却多了几分北方的苍茫与雄壮。他的作品,无不透露着雄浑大气,霸悍雄强的风貌。刘大为曾评价其作品“气势磅礴,趣韵无穷”。沈鹏誉其为“大气魄、大山水”。

  笔墨,作为传统国画的至高追求,包含技法、结构、法度等诸多因素。笔墨虽然由皴擦点染构成,但却是画家艺术修养、艺术品位的直接反映。黄宾虹的“五笔七墨”之说,用笔或平或留或圆或重或变,墨以浓、淡、破、泼、积、焦、宿区分,便是对笔墨法度的概括。显然,陶洪寿的山水创作对传统山水的法度有所坚持。自山水画脱离人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以来,山石、树木、溪流、飞瀑成为了山水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如何在这一主题中形成个人特色便成了画家们艺术追求的重点。陶洪寿的作品用笔精炼老辣,用墨清润绝妙,袭宋人之格局铺陈,承元人之笔墨节奏,在与古人笔墨的“似与不似”之间拿捏得当,于层峦叠嶂之中尽显山石的浑厚、松柏的苍秀、云雾的浩渺、溪流的湍急、河流的奔腾……以淡墨晕染云气、远山,显得飘逸淡雅。近处山石的刻画通常用墨粗犷浓重,其间点缀以细笔勾勒出的房舍、人物,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淡雅与浓重,粗犷与细腻,形成了画面的节奏感,极具艺术张力。在构图上深得深远、高远之法,前景的峭壁,以树木和云气相托,造成高大险峻的气势,溪流、飞瀑随山势曲折、盘回,不但在形式上给人以跌宕起伏的美感,而且强化了山体的运动感,使山与山之间有空间,有气象,使作品的意境壮阔幽深,品读起来有激荡兴奋之感。传统绘画的造型依附于笔墨,学院派教育所带来的造型能力,为陶洪寿创作中物象的处理提供了保证,在他的笔下,山石坚硬厚重,林木恣意繁茂。

  与此同时画家以一颗真诚的心仰观俯察,独出机抒,使人在凝神观看的瞬间与“山水精神”相通,以诗意气息重返心灵。画家的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作客观刻板的写实描绘,而是把山水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重视山水自然性的刻画的同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用笔墨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交错纵横、明暗虚实的交相辉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转折,去创造一幅幅或意境幽深或气象万千的山川景象。陶洪寿的山水创作,继承了潘天寿雄奇壮美的写意精神,构图以险取势,以险造境,笔墨干净果断,层次分明。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传统山水创作的思考——极欲冲出传统程式,却又被一种难以言说和形容的文化传统在左右其意境的营造,其来源于画家的人生感悟,是精神、思想、情感,艺术的外化。那令人沉醉的或壮丽或幽邃的意境,那缜密、精到的笔墨功力,与现代人渴求回归自然、亲近传统的心态契合。

  由此便是画家立身画坛、享誉海内外的高深的艺术造诣。师古而不泥古,他的山水画并没有留下明显的“写生”山水的痕迹,而更像是画家“精神”山水的展现。五十余年来,陶洪寿只坚持做一件事——笔耕不辍,创作不止。他的水墨艺术不仅在山水创作中成就卓越,花鸟、人物画等也极具个人特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在艺术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肯定。多部极具分量的个人画集出版并与吴冠中张仃黄永玉范曾刘大为喻继高靳尚谊赵无极、孙其峰、詹建俊冯远、欧阳中石、沈鹏等出版《当代书画艺术大师》、《中国画大师》、《中国书画一代大师》、《中国国宝书画大师》、《聚焦中国艺术大师》、《中国书画巨擘》、《艺术大师三人行》、《中国国宝书画三大家》、《中国艺坛功勋人物》、《中华五大名家》、《大家书画》、《中国画坛传奇人物》等多部合集,便是对画家艺术成就的肯定。

  正如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莺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看书、写诗、创作、谈艺便是陶洪寿生活的全部。陶洪寿既是艺术家又是诗人,其创作的诗文与画作相得益彰,更添文人情趣。国画艺术的创作讲究唯意而取,不受视角、空间的限制。陶洪寿的山水创作便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感官世界,从中品读出豪放与瑰丽之气。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