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评论】曾迎春:天就丹青诗作心

7 已有 4697 次阅读   2015-09-04 09:22   标签Microsoft  border  detail  style  title 
小编推荐
                     【评论】曾迎春:天就丹青诗作心

                                                来源:溢清画廊

半个月亮爬上窗棂、绿丝绦间亲昵的喜鹊、杏花春雨的江南、潇潇疏篱间穿梭的蜻蜓、落地花瓣上列队的蚂蚁、出水芙蓉上孤立的水鸟、秋水中相依的天鹅、绚丽多彩的霜叶、与雪峰寂寞相望的雪莲……这一幅幅诗情画意里蕴涵哲理的精美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


  看女画家曾迎春的作品,仿佛有一种声音从无生命的纸上透出,直达你的心灵,忽然间让你的思绪似乎踏着古典的旋律,梳理着美丽而又忧伤的情怀。一幅幅构图奇巧、笔墨精到、风格独特的绘画作品,带给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刺激着你的每一根视觉神经,让你在每一幅作品前屏气凝神,驻足流连。


  作为一名女画家,曾迎春这种传统功底深厚又完全不受传统约束的绘画风格得益于她的成长经历。她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上初中时,她写了一篇日记,要通过自己努力,立志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自此以后,她就向着这个人生目标不断地跋涉,虽然路途艰辛,但她从不言放弃。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迎春就尝试着用各种材料拼贴组织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一次画展上,她的这些很有想法的拼贴画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更增强了她艺术创作的欲望。此后不久,曾迎春开始转向国画创作,除了拜师学画,还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校期间,她在主攻国画之余,还挤时间习练书法、研读古典诗词,为她的艺术创作汲取营养。


  作为一位画家,曾迎春经常抽时间,带着画具,走出城市去采风。她由衷喜爱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喜爱绿树、鲜花、蓝天、田野,喜爱牧笛、渔歌、夕阳、明月,大自然的景观让她陶醉不已,并时时激起她内心深处的创作波澜。


  曾迎春第一次随丈夫回老家时,看到农家院子里经霜打后的几株大丽花,那种凋零之前别样的艳红令她感动,让她爱怜。她画笔未落,诗意已然在胸:“一缕墨绿托脂胭,风擎日吻月不眠;静待晓露重出浴,霜打五更梦红颜。”画中的大丽花低低地垂着头,枝杆弯曲,绿叶已成灰色,仿佛不胜秋霜的重压,一弯新月就在花儿的上方朦胧地照着。一次,她在洛阳看牡丹时,被落英缤纷的凄美景象所震惊,也许就在那一刻,飘然而至的灵感拨动了埋在她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根弦,促使她创作了《一种情怀万种思》这幅作品。画面中成群结队的蚂蚁如行进中的大军,毫无顾忌地从离落的花瓣上踏过。当画家将这一微观中的景象放大给人看时,微不足道的小情小景变得有些惊心动魄了,并让人油然生出种种情思与感叹。这也许就是一位女画家对于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独特而细腻的感受吧!她说:“我喜欢悲剧的美,悲剧可以使人深思、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今夜相思》是曾迎春最喜欢的一幅作品,用笔简练,色彩层次丰富,虽然画面只有一堵青墙、一扇窗户、一弯明月,但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想要冲破内心桎梏的一种向往,这幅作品打动了无数观者的心。作品《尘境》,在沉郁红透的西天,挂着一轮明亮的太阳,一群鸟儿在飘摇的枝梢上歇息,画面色彩反差强烈、动静和谐,恰似一曲生命的交响乐、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她在谈及此画创作过程时说:“记得那是一年的冬末,我独自去姐姐家,10多里路没有人烟,一望无际的沃野白雪皑皑,道路弯转而平坦,中午太阳的温暖使冻僵的土路融化得绵软而泥泞,伴着我的只有自己的脚步声。走着走着,前面路旁出现了几株小杨树,枝上落着许多只小鸟,我很兴奋,快速而悄悄地走近一瞧,却是被秋风遗漏下的枯树叶,此时正在朔风中瑟瑟发抖。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穿过树叶间隙,迎面泼洒过来,眼前的一切都被温馨的暖色包裹着,枯树叶还在不停地颤动,我不敢再看下去了,怕亲眼目睹它们离落枝头的瞬间……”正是如此细腻地观察生活和独特的感悟,才使得她创作了这幅与众不同的作品。2006年,金秋时节的川藏之行,沿途湍急的溪流,连绵的崇山,圣洁的雪莲,以及异域风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创作了《天边》、《遥远的清河》、《寂寞寂寞两相望》等一批高质量的绘画作品。


  曾迎春的花鸟画造型是在高度概括、提炼的基础上,艺术地再现了大千世界的万般精灵。在用色方面,她尽量使色彩接近景物之真实色,不仅迎合了大众求真的口味,而且还暗合了中国画“随类敷彩”、“以色貌色”的设色原则。作品中不过多地使用水墨,而是各半或者色彩更多,使画面五彩缤纷、绚烂之极。她的作品因雅俗共赏,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细读曾迎春的画作,就像看到她的心,澄澈、清纯,富有激情。在她日趋精致的笔墨中浸透了自己的情感,花鸟传情,一幅幅隽永、空灵的画面背后,透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在绘画语言上,她运用中国人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方式,不觉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命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生像外”。在图像泛滥,绘画艺术面临极大挑战的今天,曾迎春的作品让我们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承载力增加了一份信心。这个从黑土地上走出来的才情女子,不是已经成为画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了吗?这道风景将会使书画界折射出更加亮丽的色彩!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