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转译的现实

8 已有 3606 次阅读   2015-09-04 09:06   标签color 
                                        转译的现实
                                      ——吴静一的图像世界
                                              游江/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中出现了图像的转向,有关视觉文化的探讨也随即展开,在艺术创作领域,一部分艺术作品也出现图像化倾向,尤其是在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这种情况就更为多见。“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得当代的艺术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合法地位和艺术表达中的个体语言,他们有意排斥“机器复制时代”下的千篇一律,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新的文化语境,诠释着当代文化,展现新的历史阶段艺术家的趣味指向和对社会的思考。
     一个时代,一种技术,就可能出现一些技术性的产物,而这样就会有依附于技术性产物的各种新的客观存在(图像)。原本艺术家对于风景、人物、场景的描绘仅仅是对于生活的某个层面的记录,而随着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影像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新的图像不断大量涌现,这不仅改变了人们观看事物的视角,在创作方面,也激发了当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思维,拓展了创作的空间。艺术家们根据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利用各种来自于生活中的图像创作出转译的图像世界。
     吴静一的作品应该属于一种异质化的图像。所谓“异质化”的图像更接近于一种“异质化”的符号,因为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将现实的生活中的图像及各种公共图像抽离出来作为作品中的图像符号,对这些图像进行“陌生化”的处理,或者改变其原本的造型和色彩,或者将其脱离原先的文化语境,将其存在空间进行错位。这些图像由于脱离了原初存在的上下文语境,可能其意义就发生了改变。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变异的图像不可以被牵强的赋予某些社会学的意义。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异质化的图像的意义就在于当下。它是当下的艺术表现的一种样态。我觉得,“图像”从最初作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视觉内容,到某种历史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自身的意义发生了很多改变。因为图像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被所在社会中的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图像中每一个表情、场景、甚至色彩都在与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中显示意义。所以说艺术家对于图像的运用并不是处于随意和无意识,而是根据自身建构的逻辑和视角,用自己喜好和擅长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多年的学院背景和教学实践使得吴静一的作品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底,但与其他那些学院青年教师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创作局限在所谓“学院派”的主题和技法中,而是利用娴熟的技巧开辟了一条倾向于写实主义风格、具有强烈观念性语言的图像话语世界。观其近期的作品,题材上,他超越了传统的各种客观存在的景物组合,一方面他不进行宏大叙事般的主题创作,另一方面他更是直接摒弃了对人自身的描绘,而是精心挑选了假山石、猫、鸟等具有强烈符号化倾向的物象作为描绘对象。在色彩和构图上,他摆脱了自然光下“印象派”般的斑斓色彩,而是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主观地为画面设置基调,营造氛围,呈现出一种舞台般戏剧化的视觉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从《石头记——好梦昼初长》、《石头记——借得山川秀》,再到《石头记——落花满地鸟惊飞》,吴静一用作品反映了他对现实的种种关怀。第一,对环境的关注与思考。假山,作为一种庭院陈设,其本来意义是通过这些小块的天然石组合来满足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假想要求,而在吴静一的画面中,孤立的假山石与动物,共同塑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息,似乎在向观者展示一种对未来环境某种可能性的寓言性呈现,从而引发当代人对环境问题的思考;第二,对技术性观视的反思。我们从他的作品中都能发现一些马赛克的图案,这些程式化的格子特别像当下数码图片记忆格式出现问题时发生的图像,我想,画家在这里的刻意处理正是向人们强调,在技术性成像和观视下一代人,正在面临着对于数码图像、虚拟图像的依赖性,批判当代人对于数码成像的过分依赖;第三,对当代青年自身精神状态的一种视觉化呈现。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吴静一作品中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表现。为什么不选择人而是选择动物来表现,是因为有些时候某些动物自身的特性就自然而然的强调了画家所要表达的当代人的某种精神状态,画面中着小丑装却又庄重的猫,不同时空错位飞翔的鸟,精致华贵的欧式家具,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被有机的统一在画面中,用一种非逻辑的画面组合来表达当代人的某些精神状态。在我看来,这些符号化的塑造出来的物象,不再具有现实世界的真实意味,而是画家试图以一种超于现实的视觉整合来表达一种转译的现实,从而影射客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吴静一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当代一部份优秀青年艺术家艺术创作新的角度和方向,即对自身创作的新图像的组合与运用。使用新图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艺术家们从表达个人的特殊感受出发,新的图像既积淀了新的生活经验与艺术观念,体现着新的文化价值与审美趋向;另一方面,在架上艺术作品的创新中,新图像的运用使得绘画的发展寻找到了全新的空间。但是正如我们在吴静一的作品看到的那样,这些新图像是区别于85思潮以来较早一批艺术家对于历史图像的挪用和重组。因为不同时期出现的图像是不同的,不同环境所能接触到的图像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图像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结合个体生存经验甚至喜好的一种选择。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图像记录和代表了一代人的成长思考和记忆。
    艺术创作总是与生活、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当下艺术的创作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部艺术再现的社会变迁史。吴静一用他娴熟的技法和丰富的想象,用转译的、艺术化的图像世界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面,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让人们反思当下生活的种种现实,使我们从作品中获得生活的感悟。
                                           2013年10月写于深圳东湖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