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专家谈广西花山岩画申遗: 申遗之路不易 保护至关重要

3 已有 1855 次阅读   2016-12-05 16:35   标签花山岩画  微软雅黑  normal  color  style 
专家谈广西花山岩画申遗: 申遗之路不易 保护至关重要

2016年07月15日15:2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分享到:
 

花山岩画景观(崇左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陈灿 陈苑 李岩 欧兴荣)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当地时间15日上午,中国提交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项目通过了表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9处世界遗产。

“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岩画方面的空白,申遗成功实至名归。”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表示。作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左江沿岸骆越人留下的重要文化遗存,笔法古朴粗犷的花山岩画与山崖、河流和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文化景观。历经十三年准备,花山岩画申遗的过程也困难重重,对此,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采访到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花山景观(崇左市委宣传部供图)

花山岩画:“断崖上的敦煌”

乍一听到“花山岩画”这四个字,可能大家都感到很陌生。其实,花山岩画的奇特图案曾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卷轴画中。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即战国至东汉时期),古骆越人在左江江水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上,绘制出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了部落的祭祀场景。漫漫700年间,骆越人在沿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留下了大量画作。花山岩画所在的崖壁相对高度270米,南北长350余米,岩画最高处距江90余米,最低处距山脚台地约10米,距江面约30米。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洗刷,仍有数千个图像遗存至今,被称作“断崖上的敦煌”、“崖壁画的自然展览宫”。

广西左江岩画何以能脱颖而出,代表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呢?广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家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蓝日勇介绍说,花山岩画有其独特性与稀缺性。首先,“花山岩画是骆越人的珍贵遗存,骆越人为壮族的先祖,鲜有文献记载,这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6条评估标准之一:‘能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其次,花山岩画以“蹲式人形”(双腿下蹲、双臂上举的人形图案)为主题,其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岩画中首屈一指。第三,它有独特的图像表达系统,从简单到复杂,“比如早期是单个的蹲式人形,中期时除了人物还加上刀、剑等物表现人物身份,后期则更为复杂,人物也出现了主次之分。”此外,花山岩画是亚洲东南部最大的画幅,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共有人物、犬、器具等各种图像1951个。蓝日勇说,“岩画是骆越人祭祀活动的真实记录,一方面画作记录了祭祀过程,另一方面,绘画本身也是一种祭祀活动。”

“青山临碧水,岩画面台地”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所具有的独特空间特征,每处岩画都与其所在的山崖、山崖下的河流、对面的台地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景观单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曾多次去往广西进行实地考察,他形容说:“岩画在高高的崖壁上,像巨大的屏幕,居高临下地展现给江对岸的人们看。”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认为,花山岩画的规模如此之大,延绵200多公里,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岩画是骆越人稻作文化的一种荣誉和代码,它除了是纪念蛙神的图腾崇拜,还寄托着骆越人对人口繁荣的希冀。他说,岩画里出现了佩剑的蛙神形象,这证明骆越人进入文明社会,出现了等级分化。此外,佩剑的蛙神是首领,但岩画里并未出现对抗现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我们现代也提倡一种社会的和谐。”

岩画局部(崇左市委宣传部供图)

申遗之路: 3次进入中国申遗梯队

“我们申遗也有13年了,3次进入中国申遗梯队,这段路走得不容易。”蓝日勇介绍,早在2003年,广西在全区的文化遗存中筛选出一批重点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被列入其中。2004年11月,花山岩画第一次被列入当时由国家建设部审定的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清单,与上百个项目一起排队备选。2006年,国家文物局对原有的备选项目进行筛选,重新设置《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缩减至35个项目,花山岩画第二次进入申遗“梯队”。2012年,国家文物局对《预备名单》进行第三轮筛选,花山岩画再次进入名单,正式开始编制申遗文本。

花山岩画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实现了中国岩画申遗、广西世界文化遗产这两个“零突破”。蓝日勇表示,申遗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政府、党委的高度重视,将花山岩画申遗列入长期工作计划中;其次,当地民众对申遗的支持也是必不可缺的。此外,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对申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庆柱表示,“考虑到岩画本身的内涵以及地区平衡,还有与岩画相关的考古遗迹也有很高的价值,花山岩画成功是实至名归的。”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认为,作为我国第一个成功申遗的岩画类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又一次见证了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多元特征。

岩画保护现状(崇左市委宣传部供图)

申遗成功后:岩画保护是“头等大事”

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后应该如何进行后续保护?这也是目前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花山岩画虽历经千年风雨仍鲜艳如新,但其保护工作仍是“头等大事”。

“我们在保护工作方面做得很好,有些甚至是世界领先的。”蓝日勇表示,“比如岩体开裂加固工作,我们用水硬性石灰当做粘合剂,这在世界上的岩画保护中都是开创先河的,也得到了国际岩画专家的赞许。”此外,蓝日勇特别提出,当地民众长期以来对岩画的敬畏和崇拜也利于岩画保护。谈及申遗成功后的下一步保护工作,蓝日勇表示,最重要的还是把岩画本体保护好。“此外,这次申报的38处岩画点,只有一处是‘国宝’,其余的都是‘省宝’,国际上也要求我们把它们都升为‘国宝’,提高保护等级。”我们还要保护好山崖、河流和台地这些自然遗产。申遗成功后,为了避免过度开发,我们应该合理利用,以保护为主。“我们应以此为品牌,引领地区的大文化旅游的发展。”

刘庆柱在保护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应该把岩画本体保护好,利用自然科学技术保护好裸露在外的岩画。第二,对整体生态环境也应该注意加强保护,定时进行大气监测等。第三,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也要注意对花山岩画附近的古遗址和墓葬的保护,这样可以对岩画的认识更深入、更透彻。第四,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岩画,还要保护好当地的微环境,建设餐饮等服务设施也应与岩画区域拉开一定距离。“岩画表达的多是祭祀内容,欣赏岩画需要一个很清静的环境,如果很拥挤嘈杂,我们就很难理解岩画的文化意义。”

对于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广西东江花山岩画,文博研究馆员陈远璋认为,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族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也是壮族祖先当时生存状态的真实反馈。“对它进行很好的保护,有利于我们将来研究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的生存状况。”

在采访中,孙华特别谈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界曾出现过一次研究花山岩画的高潮,如今花山岩画的申遗,必将掀起一次新的研究高潮,对其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宗教等多方面价值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考古学领域和艺术史上,对岩画遗迹的研究一直处于比较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刊物就明确提出不刊登关于岩画遗迹的文章”,孙华分析说,“这一方面是由于岩画的年代难以断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内容简单容易引发曲解,导致大家都不太关注岩画”。

中国的岩画遗址分布较多,而花山岩画是属于南方岩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遗址。花山岩画申遗成功,还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岩画考古研究工作,加强我们对岩画遗迹的重视与保护,花山岩画从一个地域性的文化遗产进入了国际视野,赋予了花山岩画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