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大英图书馆珍宝漂洋过海来见你

4 已有 3863 次阅读   2017-04-29 13:43   标签图书馆  normal  style  大英 
大英图书馆珍宝漂洋过海来见你

屈 菡

2017年04月28日08: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原标题:大英图书馆珍宝漂洋过海来见你

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版四开本的标题页

  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版四开本的标题页

  本报记者 屈 菡

  经过认真筹划和精心布置,大英图书馆的珍宝终于向中国读者展露真容。4月21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展览“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正式开幕。在略显幽暗的展厅里,保存完好的手稿安然地放置在橱窗里,向读者静静地诉说着几百年前的故事。

  “这种机会可谓一生难求”

  此次展览向中国读者展出了11件英国文学经典巨著的手稿和早期珍贵印本,涵盖诗歌、戏剧和小说三个领域,均系首次在我国亮相。

  “展览从浪漫主义诗歌开始,展出了代表人物拜伦及其手稿《唐·璜》的章节,柯勒律治《古舟子咏》的部分手稿,以及威廉·华兹华斯诗歌《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的手稿。”英方策展人亚历珊德拉·奥特介绍,文学不单指阅读,还与表演密切相关,因此也选取了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早期四开本,以及两本曲谱——《贡多拉船夫》的总谱原稿、本杰明·布里顿基于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改编的曲谱。“最后一个部分聚焦现代小说以及现代小说作家。从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手稿开始,到查尔斯·狄更斯手稿《尼古拉斯·尼克贝》以及《大卫·科波菲尔》的印刷品,再到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

  除了大英图书馆精心挑选的馆藏珍品外,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也同时展出,包括这些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著名译作、改编及评论书籍或稿件等,多方位展示英国文学经典巨著在中国的传播与广泛影响。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这是大英图书馆送给中国读者的一份厚礼,选取10位中国读者熟悉的英国著名作家手稿和初印本,展现了英国文学的魅力。我馆在此基础上从本馆及嘉兴图书馆珍贵馆藏中遴选出相关翻译家手稿及近现代出版物配合展出,彰显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光辉历程。”

  大英图书馆主席特莎·布莱克斯通称,此次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展览是大英图书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最激动人心的国际项目之一。“这次展览一定会让文学、音乐和戏剧爱好者眼前一亮,亲身领略这些英国和世界经典文学的珍贵手稿,这样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谓一生难求。”

  墨迹中饱含历史故事

  此次展出的第二版四开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非常罕见、珍贵,是作者威廉·莎士比亚在世时出版的印刷本,而且被认为是忠实于莎士比亚原剧的改编本。“虽然第一版四开本在1597年已经出版,但其内容与其他版本迥然不同。1599年出版的第二版四开本的标题页注明此版本是‘最新勘误增订本’,表明它是忠于莎士比亚原著的改编本。”亚历珊德拉·奥特称,此本原为英国乔治三世国王的旧藏,后由乔治四世赠予英国博物院图书馆,即后来的大英图书馆,现为大英图书馆国王图书特藏之一。

  夏洛特·勃朗特《简·爱》的手稿是勃朗特交付给出版商的修订稿本,书写整齐,通篇可见修改痕迹,足见她的认真与严谨。亚历珊德拉·奥特介绍,这部手稿十分特别,因为上面有墨痕指纹,说明它曾经出现在印刷工厂里。上面还有印刷工的名字,正是这些人把她的手稿变成了印刷品。这本《简·爱》的手稿来自出版商后代。此外,在标题页的上方,签有勃朗特的男性化笔名“柯勒·贝尔”。在那个妇女仍受歧视的时代,勃朗特认为这个笔名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同时也可避免她的熟人们对号入座。“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很清晰,但在19世纪,‘柯勒·贝尔’的名字在文学界掀起巨大波澜,这个作者到底是男是女令大家好奇又困惑。”亚历珊德拉·奥特说。

  拜伦《唐·璜》是一部史诗级别的诗歌。“这份手稿写于1822年,展示了拜伦的工作状态,他如何写、如何修改、如何涂画,他在修改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墨水,他创作用的纸张大小不同……”亚历珊德拉·奥特说,这部手稿有助于人们了解作家如何写作、如何创造。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中国读者对“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这首名作并不陌生。此次展出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手稿只有一页,上面标注了给出版商的信息,注明这首诗在整卷诗中应如何编排,要求将此诗置于“我的心绪”部分。“这显示他在思考、修改、写作的同时也考虑到出版的问题,并告诉出版商他希望这首诗出现在书中的什么位置。”亚历珊德拉·奥特说。

  相得益彰的中文译作

  “英国文学经典作品传入中国后,经过翻译、改编,实现了其‘中国化’的演变历程,增添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意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配合大英图书馆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了馆藏的经典译本,相得益彰,多方位展示英国经典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流布与广泛影响,彰显中英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恒久魅力和深远的现实意义。”韩永进表示。

  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的馆藏中有李霁野翻译的《简·爱》,查良铮翻译的《唐·璜》,梁实秋、田汉等人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郭沫若创作的、受华兹华斯诗作和理论影响的《女神》等。中国现代戏剧的主要奠基人曹禺、郭沫若、老舍等都深受莎士比亚剧作的影响。1924年到1929年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老舍,在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贝》《匹克威克外传》等小说的启示下,接连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小说。

  展览还展出了嘉兴市图书馆收藏的中国翻译家朱生豪有关莎士比亚的翻译手稿等。朱生豪文学修养颇深,汉语、英语都很有造诣,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他的翻译工作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译稿在抗战中三次被毁,可他仍坚持不懈完成了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其译本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宗旨,译笔流畅,文词华丽。朱生豪所译的31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手稿,由他的夫人宋清如于1987年捐献给嘉兴市人民政府。朱生豪翻译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译笔流畅典雅,较好保持原作的神韵,传递莎士比亚戏剧的气派。

  此外,从1930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到1967年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梁实秋,始终抱有“存其真”的态度,以再现莎士比亚作品原貌,不单只为流传,还要对学术负责。

  翻译家林纾用文言文翻译的莎翁作品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十分流行。作为近代文学家,林纾本人并不通外语,他的翻译作品依靠旁人口述,由他进行笔译,译作虽有不少增删、错讹之处,但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其译作流畅传神,有其特色。

  展览创造了一个独特空间,在这里,英国的剧作家、作曲家、诗人和小说家们,跨越400多年的时空,由一个共同的主题联结在一起。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英国文学与音乐的瑰宝之作,通过鲜活的人物与生动的叙事,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的译者与观众,引导他们使用母语走向改编和创作之路。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之广泛与受众之巨大,充分印证了精彩的原创和高质量的译作的珠联璧合。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