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1480—1528)擅长于祭坛画。当丢勒潜心研究意大利绘画时,格吕内瓦尔德却对意大利绘画视而不见。他是德国文艺复兴画家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位。德国绘画在16世纪出现了三位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师:丢勒(1471~1528)、格吕内瓦尔德(约1470/75~1528)、荷尔拜因。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是德国文艺复兴绘画中最不可思议的画家之一。说他不可思议,是指他的作品在德国画风中属于一种特殊现象。
格吕内瓦尔德的艺术师承不详,可能从莱茵河中游一带的地方画师习艺,但他也学习了文艺复兴的新技怯,并精通建筑与水利工程。他的传世之作不多,但现存代表作─伊森海姆祭坛画(15l0~1515)是多幅的宏伟巨构,包括基督诞生、受刑、复活以及圣安东尼故事等6幅图画,皆属精品。其他重要作品有《圣埃拉斯穆斯和圣莫里斯》。
死亡与痛苦、幻想与病态是他的绘画形象的基调。他喜欢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追求暗色背景中的闪光,有点像中世纪彩色玻璃画。这种画法影响了后来的德国浪漫主义画派。
他从1509年起成为德国宫廷画家,后被擢升为梅因斯大主教的艺术总监。1510年,他从法兰克福一商人处接到订货,为丢勒所画的祭坛画《圣母升天》的两个侧面再画四个使徒。在这四个使徒像上,他用装饰性手法与高度的造型表现,取得了某种神采奕奕的效果,从而一举成名。
格吕内瓦尔德用色绚丽奇幻,善于表现纯朴激动的感情,是一位植根于民间艺术土壤又充分吸收了新技法的大师。他的伊森海姆祭坛画被认为是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中独放异彩的一大杰作。
它采取德国中世纪祭坛画常用的多层屏柜形式,第一层(最外层)是一幅凸宇形的《基督受刑》(一名《十宇架上的基督》);沿此幅画中轴打开,第2层中央为《圣母子与天使》,它占据了原来的凸字形位置,在第一层的背面又画了《受胎告知》和《基督复活》两幅画,分列两边,当把第2层画从中轴打开时,它的背面又分别画有表现圣安东尼的两幅画《诱惑》与《论道》;第三层中央则为木刻群像,是他人所作。这祭坛画是为伊森海姆的圣安东尼修道院而作,它的三层6幅图画都充分体现了格吕内瓦尔德的艺术特色。
例如《基督受刑》,以全身青紫、伤痕累累的形象表现十字架上受尽残酷折磨的基督,既基于写实也不惜夸张,令人感到无比悲愤,两旁使徒们和圣母悲痛欲绝的神态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同类题材的画幅中罕有其匹。《基督受刑》后面的《圣母子与天使》则充满欢悦情趣和绮丽风光,与前者的悲苦形成强烈对照。格吕内瓦尔德这些宗教题材的图画,反映了当时德国民间宗教思想的活跃,并接近于平民群众对基督敦义的新理解,因此它们不仅以其艺术特色引人注目,而且忠实反映了促成宗教改革的那个动荡的时代环境。
《最后的晚餐》几乎所有宗教画家都画过《最后的晚餐》,在文艺复兴初期也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将犹大与众门徒分开来,将犹大置于桌前孤立地位。其主要原因是画家无法描绘人物的外貌与个性特征。直到1495年,达·芬奇在米兰格雷契寺院画的《最后的晚餐》,画上第一次以各自不同的个性表现塑造人物形象,犹大虽处于众弟子中但也能为人们所识别。格吕内瓦尔德的《最后的晚餐》,将基督与众弟子安排在一个圆桌周围,前景中央留一个空白,形成一个有缺口的椭园形构图。这是在达·芬奇作《最后的晚餐》5 年之后画的,没有根据说受过芬奇的影响,但可以看出格吕内瓦尔德也开始重视人物个性表现。通过画中人不同的外貌和手势,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情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基督说的“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画的前景右侧那个起立取杯者是犹大,他做贼心虚、不安之心态一望而知。在他的腰间还束着一只钱袋,那里面就装着出卖主的钱。人物形象塑造以单纯的衣着色块对比产生丰富变化美感,笔触简略,注重人物手势动态之间的联系,具有现实主义表现倾向。就艺术语言而论与德国现代表现主义有相似之处,所以他的画很受德国现代艺术家们关注和推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