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从“定力”海上书画展说起:书法欠缺让中国画少了什么

2 已有 2623 次阅读   2018-11-30 01:51
从“定力”海上书画展说起:书法欠缺让中国画少了什么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元代赵孟頫则写下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源”、“书法的绘画性与中国画的书法性”、以及书画之间互生互益的紧密关系,同样是今天的中国书画所探讨的重要课题。

11月27日,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定力——海上名家书画作品展”在上海市文联三号楼展厅开幕,展览同时邀请上海书画界与评论界相关人士就中国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座谈。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此次邀请到陈佩秋、韩敏、施大畏、卢辅圣、韩硕、江宏、萧海春、毛国伦、车鹏飞、陈琪、汪家芳、陈翔、廉亮等20位沪上艺术家参展,共汇集书画作品120余件(组)。这些作品既于尺寸之内彰显艺术家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又在平面视觉中展现当代书法、绘画之间的紧密关联。书法的绘画性与中国画的书法性,以及书画之间互持、互生、互益的紧密关系,成为此次展览的重要课题。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陈佩秋作品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便是最早的“书画同源”说。

座谈会江宏发言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江宏表示,“‘书画同源’的‘源’是人的心、手、眼共同创造的原始文化奇迹——象形文字。文字的最初状态其实是画,画的形象简洁、概括、明了、生动,体现了眼的观察能力和心的提炼能力。绘画的书法性,成就中国绘画的独特性。中国绘画一直把笔法当作生命线,一直在探索和运用这个生命线,但中国画的笔法进入书法化,走了很长的时间。书法引导着图画的线型。篆书和游丝描、铁线描的关系密切;隶书的提按笔法,开启了张僧繇、吴道子风奔雷吼般的气势。”

研讨会现场

在展览开幕后举行的座谈研讨会上,与会书画家、学者围绕此次展览的展品,对“书画同源”的议题进行了创作剖析,探讨挖掘了当代书法、绘画间的紧密关联。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邵琦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在书法作品学习中,不仅在书法线条、笔法上,而且要注重书法作品内容。而绘画也是一样,不仅仅看线条、绘画中的单个物象,更要注重其绘画意境与内涵。“书与画的关系,在董其昌以后,渐渐脱离物象造型本身,纯粹进入了线条的把控之中,这也和欣赏书法的‘线条’美有了趋同,越来越走向一致。正因为此,中国画与书法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具有不可分割性。‘书画同源’的认同,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重要一点。”

卢辅圣作品

展览现场

而知名画家、艺术史论家卢辅圣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阐述“书画同源”的发展。他认为,“中国书画发展到现在,书画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纠结。书画本来同源,但还是作为两条线路在各自发展,而发展到唐代,书画开始交叉。宋元以来,随着文人画的发展,中国绘画都往以书入画的道路上走,而后的明清民国基本上把绘画定性为‘书画同法’的状态。这样就有大画家与大书法家的统一。而到了现当代,书画在国际大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书法开始丧失实用性,书法就作为纯艺术而存在;而中国画发展到现在,认识到了自己的绘画性,可以有笔墨性,也可以没有。即书法对现在中国画的绘画性有了一定的阻碍。到底保持具有笔墨的书法性的绘画传统,还是直接抓住绘画性,这就是现在中国画所面临的境遇。”

画家、上海中国画院原副院长车鹏飞回忆说,潘天寿先生曾主张画家要“三分读书、三写字、三分画画、一分其他”,而陆俨少先生则强调“三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近代画家谢之光平生自叹“写字方面没有下功夫”;钱瘦铁先生则用笔如锥画沙。近现代名家对“书与画”都有深刻的认识,更何况古人。

江宏作品

画家汤哲明则认为,“现在画家未必都纠结。书与画的关系会因为时空转化而不同。书与画的探讨其实有这样一个现象,如果在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不会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明清以前则更不必有。而在80年代则会被人排斥,90年代则是没人做。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中国画抽象与具象问题,他们则是同时产生且共同存在,没有高低之别,只是功能不同。写实的绘画为了记录,抽象的绘画为了装饰。”

萧海春书法与山水画作品

知名编辑陆灏认为,中国画有文人画与画家画之分,以明代仇英为例,他的书法目前并没有流传,但其绘画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让人对书画之间的影响有更多反思。

江宏认为,仇英在项元汴家临摹了大量古代书画,通过这些古代作品也充分了解了中国书画同源的关系。

复旦大学出版社学术总监陈麦青认为,当下不少中国画家包括高校的学者在书法修养方面存在缺失是有历史原因的,通过这样的展览可以看到,画好真正的中国画,书法是必不可少的。好的书法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境界,一个是功力,再有就是趣味。

艺术评论家石建邦表示,老画家刘旦宅曾称中国书法与古希腊雕塑等并为天下“三大奇迹”,相比其他艺术形式,书法还有内容的呈现,是一种兼具时间空间的艺术。即使以当代艺术而言,国外不少知名艺术大家通过借鉴中国书法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当下对书法存在着不少误区,比如认为书法是美术作品。

“澎湃新闻·艺术版”主编顾村言认为,中国画在宋元及以后走向文人画为主体并不是偶然的,以文人画而言,所追求的并仅不是绘画的本体性,更在于心灵的自在与胸怀所寄,“书画如其人,从书画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文化品位与生命状态,也见出胸怀所寄,书画要有格调。以文人画系统而言,不仅仅是书法,读书更加重要,诗、书、画一定要结合起来。相比西方艺术,中国画写意性发展比较早,以目前发现的汉晋壁画、砖画均可见出同时期书法的影响。”

陈翔山水画作品

上海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陈琪表示,中国自古讲究“书画同源”,很多人本身既是国画家又是书法家。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画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发展,与书法艺术提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现在中国画创作正在回归传统,这越来越体现出传统书法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而此次展览之所以名为“定力”,也正体现出一批上海的优秀艺术家沉下心来,研习书画的一种精神状态。

展览现场的廉亮竹石图

江宏认为,“而今抱怨不出大师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个现象当然有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书法失缺。只要看看如今画家的书法水平,便可以得出结论,书法远离绘画,绘画将不会完整。”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