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雨果,被文学耽误的“中国风”画家

2 已有 960 次阅读   2019-11-02 11:53
雨果,被文学耽误的“中国风”画家 

维克多·雨果,世界级大文豪,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是,在文学背后,雨果一生创作了超3000幅画作,包括一批中国风格的彩绘木刻……用现在的流行语形容便是:雨果,一位被小说耽误的画家。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东方景观,1837年

雨果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系统学过绘画。他喜欢像中国文人那样使用墨水作画,手法没有局限,镂花模版、擦印画法、铅笔、水彩、木炭、钢笔、拼贴等技巧混合使用,显得复杂精巧。有人将雨果的绘画形容为“墨渍画”。

雨果的绘画创作方式,其长子夏尔·雨果在《过路人在雨果家里》有描绘,“一旦纸、笔和墨水瓶端上桌子,雨果便坐下绘画,事先不勾草图,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运笔异乎寻常地自如,画的不是全图,而是景物的某个细节。

雨果钟爱的主题之一是中世纪城堡、寺庙,有时候会融入想象的成分。

维克多·雨果 中国寺庙与宝塔 1837年 牛皮纸墨画

维克多·雨果 东方寺庙 1837年 牛皮纸墨画

维克多·雨果 雾中的弗斯滕伯格城堡 1846年 牛皮纸墨画

维克多·雨果 圆顶中式寺庙前的雕塑 1837年 牛皮纸墨画

他笔下的景观是沙漠般的旷野,偶有几栋奇特的东方建筑,这些建筑的外观融合了波斯清真寺和俄罗斯球顶教堂,但建筑的铭文有时却是模仿中国汉字。此外,雨果通过打乱建筑物的比例突出了作品的梦境感:例如加入一个跟建筑物一样高的中国雕像。

维克多·雨果 平原上的城市,年代不详

《平原上的城市》没有像其他成品一样注明日期,因此这可能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尽管如此,通过这幅作品的笔触和点墨,仍可以感受到雨果作为画家的天赋和想象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雨果离开法国,亡英属诺曼底岛屿开始创作海洋主题作品。

维克多·雨果 帆船远去,礁石犹在 1856年

墨水、水炭和水粉画

维克多·雨果“风浪”或“我的命运”,1857年

可以看出,不同于潜心创作小说,绘画更像是雨果流亡途中的一种消遣,不求大成,只求自娱。

雨果鲜少将其绘画同小说联系起来,唯一例外是小说《海上劳工》上的插图。他在绘画《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中描绘了小说主人公生活的地方,暴风雨来临之际,妻子焦急地盼望着渔夫丈夫的平安归来,画家通过对海天之际光与影的处理增强了凄婉之感。

维克多·雨果《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1864年

除了墨水作品,雨果让人惊叹的是彩绘木刻创作,并且作品中的人物造型大多身着中国服饰。而雨果一生并未到访中国,所以虽然极力模仿,但人物依旧是西方人的面孔。

维克多·雨果 壁板,持圆扇的中国女子 1863-1864年 彩绘木刻

维克多·雨果 壁板,长胡子蓝衣中国人

维克多·雨果 壁板,

中国男子坐像(左)、中国女子坐像(右)

1863-1864年 彩绘木刻

从来没来过中国的雨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中国审美?因为雨果身处十九世纪的法国,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最早接触中国艺术品是9岁时,在西班牙的玛塞拉诺宫看到精美的中国大花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国画、中式屏风、瓷器、家具甚至汉字,都成为他绘画创作灵感的来源。

维克多·雨果(1802—1885)鸟镜,1870年

1870年,雨果流亡期间创作的最后一幅装饰作品《鸟镜》,也可以看出中国审美的影响——用来装饰镜面周身的花鸟图案,就像是从宋代花鸟画里撷取出来的一样。

相比于文学上的成就,雨果在绘画方面非常低调,绘画对他而言只是一个爱好,画作都是他为朋友和家人创作的私人作品,作为“贺卡”赠给亲朋好友,并不希望公之于众。

这也是为什么画了几千幅画,仍然没有人知道雨果会画画。

请大家说说,

该给雨果画的中国人物打几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