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吴唯理,女,三宝弟子宽音居士,广东丰顺吴德广公第二十世裔孙女。生于四川省眉山市,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中小学美术教材主编,四川省嫘祖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艺术大师,全国著名佛像画家。
吴唯理的堂伯父吴道悲与张大千、徐悲鸿和关山月并称“书画四杰”,堂兄吴建堂是中国捻条画创始人。母亲也出生书香世家,能书能画。故幼承家学,酷爱书画。六岁就拜著名画家刘既明为师,同时还陆续受教于施孝长、邵仲节、赵蕴玉。黄纯尧、屈义林等著名书画家。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学期间,又得到全国著名画家苏葆桢等名师指点,在众多名师指导下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积淀了深厚的学养,对国画人物、花鸟、山水皆有涉猎。2004年皈依佛门后,潜心于佛像画的研究与创作,探索出贯古今、溶中西绘画技法于一体的佛像画技法。所绘佛像供奉于万佛寺、大慈寺、昭觉寺、镇江寺、普照寺、应天寺、文殊院、峨眉金顶等全国著名寺庙。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大展,并有不少作品被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国际友人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代表作品《九龙拥宝图》镶刻于中国八达岭新长城。个人传略及作品已载入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图说中国当代美术史》。
妙手禅心 慈悲为怀
——吴唯理观音画艺术
回顾中国美术史,人物画是最先成熟的画科,也是形神韵要求最高的一类题材。有“成教化、助人伦、懂美丑、知善恶”的社会意义和审美功能,盛于唐宋,元明之后逐渐被山水、花鸟画所取代,不复主流。返观当代画坛,尤其是含有哲学思想的佛教绘画几乎也是如此。我与画家吴唯理女士虽为四川老乡,却素味平生,是从近几年专业报刊中看到她既古又新的观音画后,渐渐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在对同类题材观音画作品的欣赏中,看到了她不一般的笔墨功力,美学追求和文化底蕴。
绘画的人都知道,佛教绘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属雅俗兼备的绘画艺术。它虽为人物画又不同于人物画,更不同于山水、花鸟画。在构图布局、用笔用墨、设色晕染、形神意态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都采用以形写神、形神结合的表现手法。
吴唯理的观音画同晋唐、明清的佛教绘画相比多了一些精致与美丽。相对于当代画家的观音画在构图上更疏朗一些,在墨色上更绚丽一些,在线条上更流畅,更劲健一些,在形神描绘上更生动,更亲切一些,在背景空间与人物主体的处理上既协调又统一。既符合佛教文化的形神要求,又具有中国画的笔墨特质。作到了工而不板,艳而不俗、笔精色妙,展现出形态准确,神韵生动,端庄慈祥,雅俗相宜的观音画形象。如《如意观音》、《普照观音》等作品。
美术作品要以美为主,以美为归、这是绘画作品的第一视觉要求与审美基础、佛教绘画更是如些。在吴唯理的观音画中能看到她在创作中一直坚持寓精微于线条的舒展之内、寓刻画于笔墨的渲染之中、让人物形态潜藏于心手相应的笔墨描绘之下,让人物神韵的表达妙合于虚实变化之间。在对西洋绘画的色彩借鉴中,在对印度佛教文化与现代审美认识的体验中,敢于走出只能顶礼膜拜的偶像领域的神圣性,远古性的佛教绘画范畴。
她的观音画,不难看出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学习与借鉴中,兼融了晋唐佛教绘画的华美与庄重,宋代佛教绘画的清俊与典雅和现代造型艺术的丰满和端庄,精微和空灵。表现出对中国传统绘画与佛教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对人类真善美的阐释,对世界和平的热爱……形成了华丽典雅、俊美慈祥,形准神足,亲切智慧的“吴氏”观音画艺术面貌和美学品格,如《宝印观音》、《渡海观音》等作品。
如果说,中国画是以笔墨意趣为抒情达意和审美归旨的话,那么画家的心性高低与学养深浅便是作品有无文化底蕴和思想境界的根本所在。观音画既要有人物画的现实性思想性,又要有释家文化特有的哲学性、精神性,非平庸的功力型画家所能为之,由此可以说,佛教绘画的复兴与弘扬,是一个社会和谐,政治平等,民族团结、信仰自由、富强文明的折射和反映。
我们在凝神敬观她形神皆妙的观音画艺术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对慈悲、包容、仁德、豁达、圣洁,平等的佛教哲学文化的虔诚与崇敬。寄托了人们对太平生活的憧憬,对人类和平共处的宏大愿望、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信仰与人性的尊重……她的观音画能让喧嚣归于宁静,让功名归于淡泊,让利禄归于烟云,让冲动归于理智,让战争归于和平,让心灵得以净化,让精神得以超越,让人性的本质得以回归……如《如意观音》《杨柳观音》、《送子观音》等作品。
她的观音画艺术,不同于传统,有别于他人。在自己多年笔耕色耘中实现了中国绘画:传承、融合、突破的三关融汇和佛教文化:物性、心性、人性的三性结合。她集中西技法于一体,融古今绘画于一炉,开当代观音画之新貌而独树一帜。实现了天与地,古与今、物与情,人与神的沟通与交流,诠释了“艺术重在个性,文化重在传承”的现实意义。
故而,她的观音画今人观而悦心,思而无邪。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艺术的追求是无限的。随着综合素质,人生感悟,品格心性的不断修炼,她的作品将会步步生莲,创作出更多超凡脱俗的圆满之作。
文/张剑
2017年5月30于松荷轩
作品欣赏: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