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艺术家217期】常世江:绘画与表现主义并行

已有 151 次阅读   2021-11-25 15:36
【艺术家217期】常世江:绘画与表现主义并行 

常世江的绘画与表现主义并行

文/冯相成(著名国际艺术家)

《披着袈裟的山水—01》140X160cm 2014

Expressionism painting即表现主义绘画,其艺术潮流源自20世纪初期德国绘画领域,流行于北欧诸国。它以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以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为特点,在画面上强调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在艺术观念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受当时欧洲社会现实及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艺术家用色彩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是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表现主义绘画在美术的革新运动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史学价值,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推动。以代表画家挪威的蒙克为先驱,后有凯尔希纳,基希纳、马克尔、科柯施卡、贝克曼等重要艺术家也成为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组成成员。

《鱼韵—02》100X160cm 布面油画 2012

而于此同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战争,上世纪初二三十年的抗日战争和四五十年的解放战争,这使得在留洋西学印象派,野兽派的学子,诸如常玉,关良,林丰眠的艺术主张在中国中断,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革命题材的创作浪潮,以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红色作品席卷中国大地,这是当时党和国家面对的民族利益所需,也是受中华民族命运主宰,更是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需要,所以一直到八十年代之前,中国各大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都是以红光亮为精神指引,确定艺术培养方向,以表现革命事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形象以及新中国建设为题材的创作方向,用前苏联马克西莫夫为代表的油画表现手法来实施教学和再现手段,这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革命性的表现主义绘画时期,这期间的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王式廓,罗工柳,冯法祀,钟涵等。

《吉祥长白天池》140X140cm 布面油画 2014

进入上世纪末,随着中国的国力日新月异,西方的艺术资讯不断传入国内,西方18,19世纪现代大师的艺术及理论书藉也成为新一代从艺者的营养,于此同时,美院的一部分年轻师生也跃跃欲试,将自己所掌握的油画技法用以表现当代的人物面貌和社会现象,逐步把个人内心的想法加以突出和强化,这部分代表艺术家如朝戈,段正渠,夏小万,闫平,夏君娜,徐小燕等,他们逐步在新学院油画体系中编制了一个大网,这种力量使中国油画即将走上自我之路即中国表现主义绘画之路。

常世江早年师从冯法祀,王克举和闫平,年轻时代的他更是意气风发,在九十年代初他紧随中国画坛的巅峰成为中国表现性绘画的追随者和实践者。

《吉祥长白山北坡/2》120X200cm 布面油画 2021

常世江绘画作品的突出性有以下几点:

第一,色彩的主观神秘性

我们说具备主观性的表现主义绘画,在用色观念上,本质上和印象主义的用色规律拉开了距离。印象主义更多的以客观色彩变化即光线下物象产生的颜色规律为推导,而表现主义绘画是后印象派思想的延伸,在他们的眼里,所有的事物景物都成为反应画家内心活动的载体,而作品过程的体验和对色彩的某种要求才是最重要的艺术目的。在表现性画面产生的同时,我们会看到它有着虽然“自然”的形,但又是一个主观的形,它有别于客观对象的规律性的重复,而这种表现性色彩规律完全于画家内心的把控之中。

常世江的绘画色彩正具备了这种颜色力的变化,同时具备了表现性绘画特征的内质。他在体验对象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对颜色进行主观提炼和臆想,并在自然色与主观色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取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以内在自我情绪释放轨迹特征来布控画面色彩斑块,达到表现性的运行规律。

当色彩成为是人类寄托一种美好愿景的手段之时,画家必然会改变了视觉的自然行踪,从而更光明敞亮的延续自然美,这是画家内心和自然递进关系。常世江也正基于此动力,美妙的把主观情绪引入画面,达到一种升腾,使画面充满了一种神秘性倾向,他将具有地域特点的山与石,草与树表现的看似怪诞实则灵异,看似奇异实则规律,这是他在结合西方现代哲学和对表现主义大师作品研究后自我升华的结果。所以透过他色彩流淌的画面表象,透析出隐藏的哲理层面中一种不确定的主观因素,即用颜色去暗示着某种内心情结和对社会的观察和态度,所以这种神秘感正是色彩发挥出作品艺术性的作用,让我们在常世江的画面里面里读到更多的哲学用意,这样也使得他的作品和现实性写实绘画产生很大不同,并确立了他表现性绘画的地位。

《遒劲的舞者》140X160cm 布面油画 2014

《老酋长》140X140cm 布面油画 2018

第二,构图的错位感

现实主义绘画往往是通过对象的三度空间的把握,把景物的近,中,远的关系表现出深度的意境感和特定时空下的色彩,形体,空间的变化。然而表现主义绘画是在自然客观的基础上,加之主观的安排重新布局,这种主观体现在它把不同时空,不同位置的景物色块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再在画面加以呈现,甚至是把有创想的画面介入,这样具有抽象思维的构成原理是一种现代作画方式,并符合最终艺术家要求的画面效果,此时的画面甚至是远离了眼睛看到的一切,它是由画者对对象的一种主观的意念激发和瞬间生成的感觉而形成了一种错位安排。

所以我们注意到了常世江的绘画作品里面,它具备了表现主义这种错位的特性,他把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进行一种夸张和强化,把同样的物体的成像变成不同样的块面进行组合。我们看到他的画面,更多的是一些不确定的形和一些主观意念下所强调的一种构成关系,这些看似矛盾的形同时并置在画面里面,形成了画面的一种韵律和特殊张力,甚至这种未完成感,反而强化了新的绘画可能性。其元素的安排凸显了画面的精神性和神秘感,以提炼达到某种情感的内在需求和迸发,使艺术性达到更加直接的触摸和豁然开朗神秘迥异的画面效果。

《长白山高山花园/01》140X160cm 布面油画 2010

《长白山高山花园/06》160X140cm 布面油画 2012

《长白山高山花园/05》140X160cm 布面油画 2012

第三,用笔如写心

在现代绘画表达过程中,我们当沿用了诸如印象派及前苏联油画技法的表现过程。那么再现过程是通过笔触来实现,很多艺术家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对于笔法运用的环节这是一个基本学习必然的过程。无论你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还是用当代表现性的手法,笔触的痕迹在画面里面直接体现了画家内心的韵律和情绪。那么一个完美很有秩序的笔触构架更容易把对象所要发散出的意境和绘画状态达到高度和精确。而表现主义绘画就更加强调这种笔法的魅力和内力,其具有夸张式的人为大胆处理,使笔触规律可以单独形成画面个性语言并置在画面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当代图式效果。常世江的绘画也是以写的手法去传递画家对景物观察后的情感触动。他的笔法既来自于对象景物的客观自然情韵和结构变化,同时又有自我的提炼和研究判断。我们从他的画面中,不但可以感受到形式律动变化,同时他的笔法配比也和表现主义的内质完整统一。

在早年,他受学习中国历代名家写意手法及受到西方表现主义大师手法的影响,他的笔法日趋老练和张扬,如写书法写自然,当他的表现主义的学术方向确定以后,其笔法在这里面更起了一个关键的语言性作用,也使画面重新回到了一种活力和时代感,即笔触让人预示到艺术家对时代关怀的紧迫感。所以说他的绘画是用笔触写心的痕迹,同时他找到了对应自然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更有利于他内心对自然景物呼唤和敏感,这一切合点正淋漓尽致的表现在画面之中。同时也超然出常世江对于未来艺术革命性的探求姿态, 这种探求符合他内心运动的变化和追索,他酣畅纵横,发自内在更加自然的流露,准确表现了和自然进行对话的通透性,这恰恰说明了他个人不凡的艺术气质和修养的高度。

《山海经/龙龟&句芒》160X140cmX3 布面油画 2015

第四,绘画意念的创新

从绘画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代艺术以及当代绘画更强调画外的某种意念,这种意念是艺术家不自觉的内心活动状态,他具备一种超越想象空间和一种敏感的突变要求。当代绘画在意念方面,超越了传统写生绘画的一般形式,而受画家以敏锐感应和冥想状态生成,是情绪掌控整个画面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天生禀赋的自然流露。当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这种意念产生的时候,就等同于神来之笔的力量,它规定着画笔的走势和轨迹,带动画面去向。

常世江游走于自然,内心与笔触之间,掌控的却是一个心灵之力,这种无形的推力把他画面送向一种力量和神奇的高度。所以当代风景绘画和传统绘画的重要区别在于把个人的主观性在画面里面起的成分比重加大,常说一张画要达到一个形似容易,而达到神似确实非常难。所以常世江的绘画,在神采意念上独辟蹊径,走向了一个高度,他转化了绘画的惯性思维和技法规律,用不确定性把自己内心的这种状态逐渐变得强大,在操控作品本身的初始意图下让绘画走向更多的可能性。

《致敬巴塞利兹》248X110cmx3 布面油画 2015

第五,对中国学院油画的开拓和借鉴意义

学院油画教学在中国已经五,六十年的历史。那么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也就30年,在上世纪90年稍早于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出现。那么从常世江的绘画特征上看得出来,其画面对当时从事油画写生的画家来说,触动是很深的。我们从他的绘画中看到了当时一部分年轻人特别是油画专业的学生,他们试图解放并力求创新和突破,这种意识对中国油画教学体系的改革有着很大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文化开放后,当西方美院的教学体系逐步被我们熟知的时候,当西方当代艺术以及艺术品市场逐渐带动整个中国油画状况发生变化之时,我们绘画基础训练也应在创作思维的前提下,面临重大的拓展和改革。或许常世江等同时代的年轻人的油画变革也是一个中国油画教学的重要转折期。它兼顾着我们对于油画教学的一种真正改良,同时也是艺术品真正走向市场化,走向人民群众的开端。

常世江绘画上出现的特点让我们更多了一些思考,即中国油画之路的缺口在哪?未来绘画的可能性在哪?难道我们还要驻足于现在的教学状态吗?在中国近十年来,写生力量的恢复对于整个艺术教学体系是一种温故而知新,在当代艺术的不断洗牌同时,它刺激和触动我们更需要去读懂好作品,读懂大师的画,更好的把握民族性和创新意义的本质,把更具价值的艺术品精髓用在我们创作中,这种精神的内涵高度时刻把我们的艺术带向高远。

重复意味着落后,创新才有发展,我们必须发自内心的呼唤原创,而我们年轻人必须肩负这一责任和具备担当性。

最后预祝常世江的绘画之路宽阔无际,在艺术领域展翅高扬,更放光彩。

冯相成

2021年11月16于温哥华

《山海经/龙龟&句芒》160X140cmX3 布面油画 2015

常世江

艺名:长白山朝圣达者,吉林省长白县人。2009/2011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12/2015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写意精神”高研班(博士层次);曾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油画高研班主讲导师;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立美术馆访问学者(奥地利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骑士国际艺术联盟副主席, IOCCSLP国际华人风景画创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新意象油画会”会长。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