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一种难以被忽视的灵魂的庄严丨罗伯特·瓦尔泽评梵·高

2 已有 25 次阅读   2024-12-15 09:50
一种难以被忽视的灵魂的庄严丨罗伯特·瓦尔泽评梵·高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12-14 09:40
“对他(梵·高)来说,她不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模特儿——没有任何形象对他而言是平平无奇的。他画的她就像她自己,朴素而真实。然而无意之间,一些伟大而高贵的东西进入了这幅简单的画作,一种难以被忽视的灵魂的庄严。”
原文作者 | 罗伯特·瓦尔泽
《观画:瓦尔泽艺术札记》,作者:(瑞士)罗伯特·瓦尔泽,译者:陈思然,版本: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4年10月
梵·高的画
在几年前的一个画展上,我看到了一幅可以说是令人着迷的珍贵画作:梵·高的《阿尔勒的女人》。这是一位平常妇人的肖像,她年事已高,无疑并不漂亮,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地看着前方。她穿的是素日常见的那种裙子,她的手也是随处可见的那种手,平常得让人不会多看一眼,绝对称不上美丽。她的头发上扎着一根朴素的发带,但这也并不算起眼。这个女人的面容冷酷刚硬。她的五官诉说着种种深刻的经历。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阿尔勒的女人:约瑟夫-米歇尔·基努夫人》,1888—1889年
我得承认,起初我只想对这幅画草草思忖片刻——在我看来它无疑是件有力的作品——以便尽快移步观看下一件展品。但是,一种奇怪的力量牵制住我,就像我的手臂被抓住了一样。我自问,这幅画里到底有什么美妙之处值得我仔细端详,很快我就确信,这位艺术家实在是值得同情,他枉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去描绘如此低微而简朴的主题。我问自己:这是一幅我想要拥有的画吗?但对于这个特殊的问题,我不敢随意回答“是”或“否”。
“高贵华美的女人们,”我对自己说,“已经被提香、鲁本斯、卢卡斯·克拉纳赫画过。”随着说出这些话,我感到内心充满了痛苦,可以说是为我们的这位艺术家而痛苦,因为他经历的生活想必苦难大于欢乐;也是为我们这个时代而痛苦,因为它方方面面都是如此艰难和阴郁。
“当然,”我继续说,“这个世界显然还是美好的,快乐的希望必会开花结果。但某些事物的状态极其压抑,这无可否认。”
梵·高的画被一些悲伤或令人不安的东西萦绕,所有艰辛的生活境遇似乎都从它的一旁或是背后涌现出来——尽管并不清晰,但仍然可辨——即便如此,我还是乐在其中,因为这幅画算得上是一种杰作。色彩和笔触有着非凡的生命力,造型上也极其出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有一抹奇妙的红色,令人愉悦地流动着。然而,作品整体上反映的内在美更甚于外在美。某些书之所以不畅销,不也是因为它们不易懂吗?换言之,不也是因为很难赋予它们某种价值吗?只是,有时候,美的事物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
梵·高这幅画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听了一个严肃的故事。那个女人忽然开始说起她的生活。曾经,她还是个孩子,还要去上学。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父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各种知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教室是多么明亮,她与玩伴们的嬉戏是多么欢乐。青春是多么甜蜜,多么幸福啊!
这些刚硬的五官曾经是柔软的,而这双冰冷的、近乎凶恶的眼睛曾是友善的、纯真的。她和你一样多,也一样少。前程一样富足,也一样贫乏。她和我们所有人一样,也是一个“人”,她的双脚带着她穿过许多白日明亮而夜色黑暗的街道。她想必经常去教堂,或者去舞会。她的手曾无数次打开一扇窗,或者关上一扇门。这些都是你和我每天都在做的事,对吧,这样的境况中包含着琐碎,但也有庄严。她难道不曾有过一个爱人,体味过快乐,也体味过很多悲伤吗?她听过钟声悠扬,用双眼捕捉花枝绽放的美丽。岁月在她身上流逝,夏天过去了,冬天也过去了。这难道不是简单得可怕。她的生活充满了劳累。有一天,一位画家——他自己也是个穷苦的劳作者——对她说,他想要画她。她为他坐下,平静地让他画她的肖像。对他来说,她不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模特儿——没有任何形象对他而言是平平无奇的。他画的她就像她自己,朴素而真实。然而无意之间,一些伟大而高贵的东西进入了这幅简单的画作,一种难以被忽视的灵魂的庄严。
在把这幅画仔细地记在脑海中之后,我回到家为《艺术与艺术家》(Kunst und Künstler)杂志写了一篇关于它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现在我已经不记得了,因此我想再写一次,此刻已经写好了。
罗伯特·瓦尔泽(1878―1956)瑞士作家,20世纪德语文学的大师,在欧洲同卡夫卡、乔伊斯、穆齐尔等齐名。在世时读者稀少,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受到卡夫卡、本雅明、黑塞等诸多作家推崇。
关于梵·高《阿尔勒的女人》
面对这幅画,人们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当沉浸在那一方光景当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简单又非同寻常、令人诧异,似乎无法回答。正是在其无法作答当中,诸多问题找到了它们最美好的意义和最精巧、最微妙的答案。比如说,当一个情人问他的心上人:“我还应该抱有希望吗?”而她没有回答,那么她的不作答或许就意味着那热切的“是”!一切玄奥、伟大的事物都是如此,而我们面对的正是这样一幅画——它充满了谜团和伟大,充满了深邃和美丽的疑问,也充满着同样深邃、庄严和美丽的答案。这是一幅不可思议的画作,我们不禁感到惊讶,一个19世纪的人竟然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因为它看起来就像是出自一位早期基督教时期的大师之手。如此质朴却又如此高贵,如此静默却又如此动情,美得令人心醉却又如此谦逊——这就是这幅阿尔勒女人的画像,让人想就这么随意地、带着请求和疑问走近她:“告诉我,你是不是受了很多苦?”它时而只是一幅女人的肖像,时而,这个女人作为画家的模特,作为参照的典型,残酷的生命之谜以她的形象显现。
这幅绘画中的一切,都是以同样的一种爱所画就,这种爱有着天主教的庄严、坚定不移的忠贞,真诚而一丝不苟——从袖子到头饰,从椅子到眼圈发红的双眼,从手到脸;那神秘而有力的运笔和笔触看起来气势有如雄狮一般,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面对庞然巨物的印象。但说到底,这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女人的画像,而恰恰是这神秘的况味,才是那伟大、动人和震撼之处。画面的背景就像是艰难命运本身的必然性。在这里,一个人就以她本真的面目被描摹出来,连同她想必早已习惯悄悄藏在内心的一切情感;其中的一半她也许早已忘记了——那些她想必曾经忍受、曾经暂且搁置、曾经克服过的一切。人们想要抚摸她——这个受苦的女人——瘦削的脸颊;心中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不该戴着帽子站在这幅画前,而是应该摘下帽子,就像进入教堂神圣的穹顶之下。而奇怪却又一点儿也不奇怪的是,那位受苦的画家(的确如此!)怎么会想为这个受苦的女人画像?他必定是一眼就被她无限吸引,于是就画了她。这个被世界和命运残酷对待的人,如今可能自己也已经变得残酷,她对他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伟大体验,是一场灵魂的冒险。而我也听说,他确实画了她好几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