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传统深处的孤灯

11 已有 4050 次阅读   2015-10-25 15:07   标签center  color 

传统深处的孤灯

  —王金厚人物画释读

 

    冷寂的书斋,现实中夹杂着一丝忧虑和沉默,独守着情感的激动,专注于学理的沉着,内心的孤独是因为它处在传统的深处。

  

    王金厚,中国人物画传统麦田的守卫者,其作品流露出的生命意志和个性之音,让我们感觉到了中国人物画精神的些许空白和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艺术精髓。

   

    王金厚是中国画界的精英人物,其思想介于现实关怀和学术关怀之间,身上承载着文人传统和民间笔墨意趣的理念,其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委婉轻灵而又不失庄重典雅,吟唱着中国人物画的传统玄妙之音:静静地诉说,一切无须矫饰,一份文气、才气、豪气在纸面上四溢流淌。其笔端所触之处尽是高人名士,陶渊明、苏东坡、李太白、杜工部、唐伯虎、老子、庄……多是饱读诗书,才思敏捷的博学之士。对这些人物的精心描绘,亦寄托着画家的情感,轻盈耐看,无意却有意。

  

     传统被人们无数次地在解释,却不知传统就在人的灵魂深处,传统是一种推己及人文精神,它不是能用图释或语言阐述所能替代。中国人物画的精髓不在于某人某派创设了某种经典,而在于它流布了一种精神。

   

    王金厚的中国人物画从不刻意去模仿某家某派的风格样式,陈老莲、任伯年、四王、八大都是他学习的经典。他在愉悦地自由挥洒之中,畅快地吸收着传统精髓带给他的创作灵感,他将传统作为一种随手应心的工具,肆意倾泻着心中的所想所感。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物画变革发展进程中,范曾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当时,范曾画靡被画坛,影响波及东瀛,拥有大批追随者,王金厚则是其中之一。

  

     王金厚的中国人物画,以古代先贤和士大夫为题材,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为表现手段。以线赋形,较追求线条对绘事对象的直接描写,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

  

     王金厚作画,将所表现的人物置身于特定环境之中,营造一种天人合一的情景,使人物表现得更趋丰满。

   

    营造经典需要一种理念,更需要对传统和和所蕴涵着的对人的塑造的精神的理解,经典不仅仅是精致,它需要体现人的创造力和人对自身的领悟。

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以来的命运是一样的。之所以这样说,是我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受到怀疑甚至被抛弃,中国画也面临着这样的命运。

   

    令我们庆幸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着许多像王金厚这样的守望者,他们在传统里讨生活的同时,也力图将之推动与发展。他们深知传统的深处是幽暗的,因为,很多人没有到达过,就像我现在看到王金厚在一灯如豆般的照耀下,在细细地琢磨和品尝传统之壁上的斑驳之痕,那里记录着彩陶刻画人物的纹饰,汗砖石像人物的印记,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南宋意笔人物大师梁楷的《泼墨先人图》一一显现在他的眼前,我们似乎能感觉到他比一些人更具有把玩和品鉴的能力,这需要学识、时间、功力和耐心,这是一种经典精神,它兼具了画家和学人的气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固守画家的终极理想。

 

   熊灿亭  丁亥仲夏于富绿山庄灯下

转载与新浪: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