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厚积薄发自由表达——油画家王心悟访谈

11 已有 4971 次阅读   2015-11-07 18:38   标签油画家 
厚积薄发自由表达——油画家王心悟访谈 

    记者:记得您曾经写给我的一篇文章里,反驳过国内一位重量级的画家提出的“作品地域性特征”的概念,而您今天所绘制的大西北风景系列作品,却有着很强的地域特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心悟:是的,你指的是那篇很多年前我写的一篇批评文章《失语还是倡导》吧,那时因为你刚提的国内一位重量级画家用“有色眼镜”来看待西北地域的艺术而引发的,其实“作品地域性特征”也不是那位画家提出的,它是一个全球化地理学的概念,这里不再讨论了。我认为基本的概念是当今全球化进程加快,那么地域性的作品也是会跟进的,或许也是国际性的作品,这个有待商榷。不过我还是欣赏批评家李小山说的那句话:“尽量使自己保持清醒的现实感,在当代,现实感要比想入非非的‘思想理论’更值得肯定。” 

    近些年,我注意到近现代俄罗斯、美国的许多画家的油画作品,如俄罗斯19世纪风景画家萨符达索夫,他在那个年代就远离城市,关注俄罗斯边缘地域的大自然风光,他的作品有着强烈地域性,从而留给了人们很深的记忆;美国19世纪的风景画家乔治·英尼斯也同样将目光从东海岸转移到了美国的大西部,因为那里更能凸显美利坚的异域风貌,他们的作品和视角或多或少对我产生了些影响,所以说地域性特征的概念比较大,它与地理学有直接关联,而我所指的地域性,特指的是中国的大西北,更具体讲就是宁甘青陕和内蒙古西部。近半个世纪来在中国大陆,我们看到画家太多的是对大海、对江南水乡地域的青山绿水诗歌般式的描绘,而在当代,大西北也不正是一个可以自由吟诵的热土。大西北是我生长的地方和熟知的地域,故我的大西北风景油画系列的地域特点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是不觉中凸显的,这也说明了,大西北的风景有着让你梦回萦绕般的独特魅力及审美和学术价值。所以,当下,我在自由的、寻根般的用油画方式表现大西北,它让我感到自然、真实,重要的是可信。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有如此强烈的愿望去表现大西北的风景? 

    王心悟:应该说近些年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从而改变了我的油画创作轨迹,用个好听的词叫“暮然回首”吧。其实,从2011年起我就开始关注大西北风景,因某种缘故,我先后三次经过固原去甘肃的庄浪、天水、秦安一带,虽为宁夏人,但一直生活在西北的川区,而那一年,让我彻底重新审视了大西北的田园山脉、人文、地理和历史,而且我的情感归属又选择了在历史上秦朝就在甘肃渭水一带设立的陇西郡地域,加之今年6月在固原六盘山等地写生,特别在宁夏隆德红崖村老巷子绘制大量的民间壁画和写生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并与他们愉快相处,在这里感受了另一种朴实的文化艺术欣赏价值观,它与我们常说的精英文化艺术观相去甚远,但这种乡村文化艺术显得更接地气,更真实,更有着审美快乐的普遍意义,令人感动。让我更多地思考和触摸到大西北的山川秀美以及充满生机的活力以及宏厚人文、乡土人情、历史及地域特色和处处独特而让人充满了激情和快乐,是大西北生动、宏厚的情怀触动了我,有了用油画来表达我对大西北的浓浓乡愁的强烈愿望,重要的是大西北风景,让我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且真实可信地说服了自我,不去表现它,似乎就没有道理了。

    记者:请问您是怎样成功地把自然的、生物的、精神的和社会的视觉经验,转换为极富生命感的理性化审美过程的? 

    王心悟:其实油画艺术也有其自然的属性,从产生到现在,经久不衰,足以说明它存在的生命力,而被物化的油画艺术决定它的还是人们几百年来的喜爱、欣赏和收藏,而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是人把自然界的物象、事物以及图像用生物的、精神的活动转化为一个独立的视觉经验体系中,我在2007《萎缩与力量》的美术评论文章中,就提到精神是可以生长的,而精神的生长过程,也随时可能转化为社会的视觉经验,且伴随精神活动的过程而产生不同的视觉审美,这时,在将其与自我的经历,以及自我的审美判断,用艺术的语言搬到画布上,肯定会或多或少、有形无形地在作品中体现出绘画的审美性,这里主要还是指这两年我所做的大西北风景油画作品系列中,当然还须进一步去表现和丰富画面的生命感和理性的审美,这需要坚持和勤奋的劳作。

    记者:您感兴趣的是一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所以你的色彩是根据主观感受,而不是模仿实际。你超越于传统艺术观念之上,不再以模仿客观世界为己任,也不表现晦涩的哲学内涵,你想抵达什么样的艺术境界? 

    王心悟:我以为“只有主观的感受和色彩与造型,作品才有较强的表现力。”如果模仿世界,其实不用绘画,用好的相机就能完成一半,重要的是用油画语言方式表达,加之艺术家的细微观察和对现实物象的理解,才能走得更远。 

    但我不反对你所讲的晦涩的、哲学内涵的作品,那些作品的表达也有着它的理由。我更多地期盼作品能更加自然流畅,且将精神的、审美的、理性的和主观的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需要努力工作的方式和艺术境界。

    记者:在您的作品中,事物都是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表现,但您作品中的美感特质还是显而易见的,请问您怎么看待您作品中所具有的这种“美”和那些晦涩难懂的作品的区别? 

    王心悟: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美学思潮,一类是以王朝闻和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美学,另一类是来自繁多的西方哲学美学体系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其实很多画家都不太愿意正视“艺术即是美的”这样的判断标准,因为有这样的观点存在会让许多艺术家印上了传统的保守的标签,容易把这类有美感的作品,归为缺乏思考和个性的“烙印”中,似乎前卫的、观念的或看不懂的,才是有个性的、有批判性的,才是学术的、艺术的。至少,我在创作风景油画作品时,不是在这类议论声中而去创作的,首先我目前所感受到的是,自然的,有感而发的,创作态度很明确,就是自然地去表达。

    记者:能够为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油画的鉴赏知识吗? 

    王心悟:油画艺术已历经了近六百年的演变和推进,无论在题材、风格、样式、叙述、创造和流派等方面,都非常广泛且包罗万象,很难具体概括。 

    所以,油画的鉴赏比较宽泛,在这里我就目前的风景油画说一点。风景油画的情境表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命题,它包括风景画的再现方式、观看和思考的角度,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手段。这里的情要真诚以待,有感而发,这里的境是意境,就是你所看到的画面情绪和你的感受,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样的诗句就是一种对风景画的意境感怀的表达方式。 

    鉴赏风景油画,首先要看到风景油画,画面中物象的景色应有较强烈的空间感、色彩对比感、真实感和质感。其色彩艳而不俗,丰富而不凌乱,生动而充满活力,笔触有节奏旋律以及力度感,能带给你视觉快感,或生活记忆的片段,让观者在有限的画面里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欣赏风景油画,归根到底是观者的感受最为重要,但对待油画艺术要学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品鉴底蕴。  

    本报记者 牛亚洲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