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水浒传中的包拯狄青都是大明太宗文皇帝?

4 已有 23 次阅读   19小时前
原创 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水浒传中的包拯狄青都是大明太宗文皇帝?
王跃明V 2024-12-23 15:30
采菊帖: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水浒传中的包拯狄青都是大明太宗文皇帝?
楔子
在头条解读四大名著,今日已是第2111天,五年又九个月时间里,愈解愈明朗,逐渐揭秘了隐藏其中的真相。总结一句话:“
四大名著一脉相承,读懂一部,其余迎刃而解
”,这四部可并论于世界文学之巅,令《战争与和平》等匍匐仰视的名著隐写的都是大明历史,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必亡。
四大名著中,我最先读懂的是《水浒传》,然后是《石头记》,再就是《西游记》,最后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何最后读懂?原因是这部书被改写为《三国演义》后,主题基本上被淡化,基础读者,包括我在内,只知《三国演义》而不知《三国志通俗演义》。如此,就存在信息不对称,我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看官们却以《三国演义》对照,解读起来就有点麻烦了。
但正是因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演义》,才又坚定了我揭秘真相的信心,这个信心就是彻底否决了“施彦端”的《水浒传》著作权。《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才有的,明朝时,最迟在万历年间都叫《三国志通俗演义》。然而,民国文人作伪,却说施耐庵写了《三国演义》。后来,再读《平妖传》以及《三遂平妖传》,却知《三遂平妖传》是冯梦龙的扩写本,伪“施耐庵墓志”又说施耐庵写了《三遂平妖传》。
否定了施耐庵故于洪武三年,这就破除了一道最坚固的虚构壁垒,《水浒传》的作者疑似大明谷王,大致成书于成化年间。
揭开了《水浒传》之谜,其余三部书的真相也就如掌纹那样清晰可见了。到今日止,也就有了一个关于四大名著的系列帖子,总共四篇:采菊帖、东篱帖、南山帖、飞鸟帖,似乎还可以有个“真意帖”。于是,便依照读懂四大名著的顺序,分别宣示于次,以辩有来有去之真意。
仁宗不是宋仁宗,而是“孙立”
《水浒传》“引首”中说,赤脚大仙不愿下界,降生之时昼夜啼哭,天庭就差太白金星化作一老叟揭了皇榜。入到宫中,抱着太子,附耳低声说了八个字:“文有文曲,武有武曲”,赤脚大仙于是就不哭了。后来,“
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
那么,为什么是太白金星来给赤脚大仙报信,“文有文曲,武有武曲”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包拯、狄青又写的是哪位大明皇帝呢?
《水浒传》是借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隐写的大明历史,这在我很多解读四大名著的文章在已经讲过多次了。而且,也以扎实的考证,铁证“施耐庵”绝对不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此人高度疑似大明谷王朱橞。因此,此“仁宗”也肯定不是宋仁宗。
书中的太祖、太宗、仁宗、英宗、哲宗、徽宗等等,几乎都没有冠“宋”字。即便是“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也不是写的宋仁宗,否则,这个仁宗就不会在唐朝的大明宫早朝了。
此仁宗非宋仁宗,那他又会是谁呢?要解答这个疑问,就得引述书中的这句话:“(太祖)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寓意深刻,实写的是梁山好汉“孙立”。北宋皇位传承本是这样的顺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施耐庵故意遗漏了真宗,写的是太宗把皇位传给了仁宗——这就是“孙立”。北宋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搞“孙立”,也就是立孙子做皇帝的是朱元璋。所以,梁山大聚义好汉排座次,地煞前三名就是“朱皇孙”。
北宋建于庚申,大明建于戊申,都是“猴”,而“庚”则是隐写的生于庚子年的永乐皇帝,书中以“白日鼠”隐喻。而且,书、叔、蜀、术等等,都是“鼠”的谐音,都是燕王的隐喻符码。开篇词第一句“试看书林隐处”,交代了《水浒传》是以大明之叔挑起的靖难之役为主线,隐写的大明诸侯(朱猴)之乱。
以历史真实而言,太祖不是“受禅开基”,也不是“传位于御弟太宗即位”,而是借“陈桥兵变”、“烛影斧声”得的皇位。施耐庵绝不信“禅让”,历代皇帝登基的背后,都暗藏刀光剑影。因此,把禅让写成了“禅杖”,佛门戒具都成了杀人兵器,而“花和尚”就是隐写的朱元璋。花,草化,是“曹化”的谐音,隐喻大明朱姓化自邾国曹姓。四大名著所有的“曹”都是此喻,包括曹雪芹的“曹”。
仁宗天子在大明宫紫宸殿早朝,这一笔隐写了三个篡位的太宗,也就是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是属牛的窦太后,排行第二,书中就以唐牛儿、牛二、李小二、牛子隐写。
又借唐太宗写靖难之役,施耐庵认为,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大明天策上将在南京皇城玄武门射杀了“建”字号的皇兄,《水浒传》隐写了建文帝结局,“施耐庵”应当是现场见证者。此天策上将是朱棣次子朱高煦,巧合的是,朱高煦的生母徐皇后也属牛。
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这里却说是二十二年,在位二十二年的太宗正是明太宗朱棣。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朱棣反复“记载”太祖要把皇位禅让给他,《水浒传》便毫不留情地戳穿了这等谎言,并且,揭秘朱棣不是马皇后嫡子。
那么,此仁宗是不是隐写的明仁宗朱高炽呢?当然也隐含了朱高炽,《水浒传》中的人物绝对不是一对一的索隐,而是一人多喻多人一喻。一人非一人,多人又一人,一事非一事,多事亦一事,《西游记》也是这样的笔法,《石头记》则总结为“
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
”。
我曾经讲过,“四大名著一脉相承,读懂一部,其余如观掌纹”,下文中将涉及到《石头记》等。
邾分三国,《水浒传》隐写大明藩镇之乱
仁宗是“朱皇孙”,朱元璋“孙立”是引发大明藩镇之乱的一大诱因,靖难之役是大明两个皇帝之间的争夺,最终以朱棣得胜而告终。如果没有靖难之役,朱允炆身后的谥号极有可能是“太宗”,这就有两个太宗了,所以是“二人宗”。
人,在高俅发迹的故事中有专写:“
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这一笔,就写到了“花”,也就是大明朱姓得姓先祖诸侯国的历史。
“(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邾,即邾国,又称邾子国,《西游记》以“朱紫国”隐写。邾国在春秋时一分为三,史称“邾分三国”,《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分天下之寓意也隐含了这段历史。林冲水寨大火并,主持重排座次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邾,古称朱娄,《石头记》之“朱楼”即此,加个木字边寓意朱家“水木火金土”五德字辈中的木字辈皇帝。以“金陵十二钗”为主线,大明兴于木字辈,亡于木字辈,故是“红楼梦”。
邾国三分,其中有小邾国,鲁国灭之。国破之时,宗室逃难,以其邑“郳”而改“兒”姓,后来“添作立人”而为倪姓。所以,“二人宗”就是指的大明成与未成之两太宗。
小邾国与邾国一样,都是“去邑”而得姓,邾国建于“邹”,书中的邹渊、邹润叔侄无疑就是大明叔侄皇帝。《水浒传》中隐写了大明两次叔侄之战,一次是靖难之役,另一次是宣德元年朱高煦谋反。
梁山大排名,地煞前三名再往后数是丑郡马宣赞,此人也是“孙立”、“朱皇孙”,朱棣立隔代之君。宣赞出场时,书中写道:“
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
”,这句话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永乐十一年端午节,永乐皇帝车驾
东苑观击球射柳,
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皇太孙击射连发皆中,上大喜
”。
番将即藩将,暗喻大明诸王。“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的故事原型就出自这段记载,而且,《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大宴铜雀台”诸将射柳的情节,也是写的朱皇孙旧事。所以,射柳已毕,书中有诗赞道:“君臣庆会休辞醉,携得天香满袖归”。
四大名著都有“天香”,其余如《封神演义》、《牡丹亭》、《平妖传》等等也有“天香”。天香,是朱元璋出世时的异象。
宣赞之下是井木犴郝思文,谐音“好思文”,文,既是建文帝,又是大明太宗文皇帝,这个人物不是说的思念建文帝,而是隐写了仁宣时期有意迁都回“蒋”的历史,蒋即蒋州,也就是南京,蒋门神是镇守南京城门、靖难之役做了朱棣“李应”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与徐达之子徐增寿,书中的“姑舅兄弟”,就指的是李景隆与徐增寿,谷王朱橞则高度疑似“施耐庵”。
仁宣之后是正统皇帝朱祁镇,正统十四年中秋节,英宗朱祁镇被也先俘虏,朱祁钰就在南京登基。此后,又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朱祁钰暴亡而得恶谥“戾”。朱祁钰本封郕王,扈家庄扈成就是个“郕”字,而土木之变、夺门之变也写进了《水浒传》中。
《水浒传》的主题是“封建必亡”,朱元璋“封建诸子”引发藩镇之乱,大明必定亡于太祖。后来的《西游记》、《石头记》承袭《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主题,见证了大明亡于封建的历史。
“十二风流曲曲新”,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太白金星是启明星,是“启明”之大明太祖,大明就是一只“公鸡”三声啼出来的——朱元璋《金鸡报晓》诗云:“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鸡叫,实为鸡啼,所以,赤脚大仙下界时“昼夜啼哭”。
昼夜乃阴阳,阴阳即“明”。大明出自帝颛顼之后,颛顼乃姬姓高阳氏,四大名著谐音为“鸡”。大明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是“元初籍淘金户”,朱元璋又定鼎金陵,故是“金鸡”。
赤脚大仙昼夜啼哭,听到李长庚“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就不啼了,这八个字为何就能止住赤脚大仙的哭声呢?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三年九月,朱元璋“定朝会、宴享、乐舞之数”,“
其《十二月》,按律乐歌
”——这就是八大山人在《问香楼》诗中说的“十二风流曲曲新”,也就是警幻仙姑给贾宝玉演奏的《红楼梦曲》。
风流,这个词在四大名著中反复出现,写的就是大明。风,指的是风姓娲皇氏,也就是女娲。女娲是颛顼帝之先祖,自然也是大明朱氏先祖,四大名著中都有女娲补天神话,且以“积芦灰以止淫水”贯穿全篇,寓意大明实亡于太祖。
淫水即洪水,淫谐音“寅”,肖虎,也就是大虫,虫,邾邑。太祖崩于戊寅,出生于戊寅的顺治取代了大明,南明亡于壬寅——《石头记》“虎兔相逢大梦归”,就是说的大明以及靖江王(亡于庚寅)灭亡。
流,水?,水指朱明水字辈皇帝,《水浒传》专指朱洪武。“?与荒同”,荒,凶年也,“风流”寓意大明亡于洪武。流,又谐音柳,是书中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柳宿,象征大明皇城。
《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共十二曲,隐写自长陵至德陵大明十二陵,“金”是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的朱姓,陵就是皇陵。十二曲前后有“引子”、“收尾”,而朱元璋所定之《十二月》则有文曲、武曲,正是十四曲。
八大山人是《石头记》第二作者,就把太祖的《十二月》写进了书中。而《水浒传》则以“文曲”、“武曲”隐写这段历史。
朱元璋之文武二曲讲的是武能开国、文能定邦,此二曲在《水浒传》中多处点化引用
。“储嗣既立,封建乃行”,这两句讲的就是“封建诸子”。限于篇幅,本文不解读文武二曲在《水浒传》中的点化寓意,今后以专文细讲。
仁宗天子隐写大明靖难二帝,都得这八个字而得享天下。“
储嗣既立
”指的是朱标,朱标早亡,朱允炆的得以为皇太孙继承大统。“封建乃行”,若无“封建”,朱棣就做不成藩王,就不会坐大而争夺皇位。所以,太白金星说“文有文曲,武有武曲”,“仁宗”就不再啼哭了。
文曲包拯、武曲狄青都是太宗文皇帝
文武二曲各缀“星”字,此“星”即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星宿,也是大明金陵皇城的暗喻。书中借用文曲星、武曲星,以包拯为文曲星,狄青为武曲星,都是隐写的永乐皇帝。
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带桃花(煞)。《水浒传》中有桃花村、桃花山,此亦文曲星。桃,木兆,寓意朱棣篡位早有预谋。朱棣是朱家木字辈皇帝,木在东方为青,故桃花山、桃花村都在青州境内。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燕即燕王朱棣。
朱棣驾崩后,谥庙号太宗,帝号文皇帝,这就是大明的“文曲星”。包拯,字希仁,希:“铄摩也。燕、齐摩铝谓之希”,这句话中就有永乐之“乐”、燕王之“燕”。《史记·三皇纪》:“女娲有盛德,代宓犧立,号曰女希氏”。希,就是指的大明以及燕王,仁,上文已经讲过,不再重复。
文曲星包拯就是隐写的大明以及燕王,而故去六年又出现在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早朝中的范仲淹也是文曲星,正是此文曲星引出了“洪太尉误走妖魔”。范仲淹自幼丧父,随母下嫁朱姓商人,曾用名朱说,所以,误走妖魔是“朱说”,朱元璋说的。
范仲淹谥“文正”,假语为文皇帝。正,君也,君即皇帝。
武曲星有好几个,狄青是其中之一。所谓狄青,实则青帝。《水浒传》是诗禅小说,灯谜是其隐写手法之一,狄青、青帝,是“秋千格”。
《三国志通俗演义》开篇是大青蛇,这条大青蛇有“二十余丈长”,寓意永乐二十二年。然后是“木兆”,即桃园结义。这两个情节合起来就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书中的青帝就是关羽。
关羽在书中肯定戴的是青巾,绝不是绿巾,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关羽就是“青帝”,四大名著中都有此青帝。同时,关羽也是武曲星。
青在东方为木,青帝就特指朱棣。关羽,针对的就是朱雀七宿,朱雀“张飞”被“关羽”,就将坠落。青龙“偃月”,明月掩影,大明将亡。
曲,是大明灭亡的惊天大预言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日,朱元璋在皇城文楼问朱标,汉初七国之乱“
此曲直孰在?
”朱标答:“曲在七国”。朱元璋说:“
此讲官一偏之说。宜言景帝为太子时,常投博局杀吴王世子,以激其怨,及为帝,又听晁错之说,轻意黜削诸侯土地,七国之变,实由于此。
朱标认为,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错在七国,朱元璋却说,七国之乱错在一场博局以及削藩。这是朱元璋要学高祖封建诸子,以朱姓王天下。《水浒传》开篇词:“七雄纷纷乱春秋”、“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讲的就是这段历史,论的就是封藩曲直。而书中不断写到的赌坊,以及书中人物的赌博,也是此喻。
木有曲直,木乃朱家木字辈,《水浒传》特指永乐皇帝。因为朱元璋“封建诸子”,大明将亡于朱家木字辈中的由字辈。而且,施耐庵在梁山大聚义这回书中,以大金盘坠于梁山正南,预言了大明将如北宋那样亡于金,将出现南明。
第七十一回照应第一回,梁山设七昼夜罗天大醮,到了第七天夜里,“西北乾方”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裹着一团火块“
竟钻入正南地下去了
”。这只大金盘本出赵匡胤《咏日》:“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朱元璋的《金鸡报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就化自《咏日》。
西北乾方正是燕藩,也就是大明新都所在,日即皇帝,大明将在南方终结于“金”。因为大明封藩,所以,将亡于“曲木”。曲,解开是二由,历史证明,施耐庵准确地预言了明朝灭亡,大明亡于朱由检,南明亡于朱由榔。
《石头记》中的“红楼三尤”就是“朱楼三由”,朱由检亡大明,朱由崧“地陷东南”,朱由榔亡南明。
文曲武曲,就是大明“封建必亡”的深刻寓意,大明之亡,实亡于太祖太宗,也就是《西游记》、《石头记》中隐写的“二祖”。
此《水浒传》之真意,其中也涉及了其余三大名著的些许真相。后面的东篱帖、南山帖、飞鸟帖,或者还可能有的真意帖,也将撷取书中的片段揭秘隐藏其中的大明历史。有分教:种豆荒径因秋兴,扬鞭醉眼会鸥*。欲知这几个帖子将讲些什么内容,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