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圈内公告] 山水画的意象

2 已有 1876 次阅读   2016-09-04 20:02   标签山水画 
山水画的意象

莫肇生

    山水画写生从山水画的诞生起便已存在,对于写生的概念,东方山水写生强调意的表述,而西方的写生是强调表达对象的此情此景。因为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观表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与中国的山水崇拜、山水诗、风水脉理等一起构成中国山水文化之大全。它从一开始就寄予山水画不同的文化层面,它与人们对山水的看法、居住、游玩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夫子所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在山水画写生中,多强调其意的表述,如君臣、聚散、朝向、气韵、意象等。可以讲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是写山水的生命,写山水的灵魂,是将自己学过的传统笔墨在自然中寻找共鸣点,其次是在自然中发现新的笔墨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去感悟自然之真谛,从而滋养自我的性情,孕育对山水的情感。

    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遗失,让当代不少学者重新提出要继承传统,并将中国画符号化的笔墨语言重提到一个重要地位。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只要记住这些符号,熟读这些笔墨,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家,并对那些还提着画夹跑到自然中的人嗤之以鼻。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绝对化,我们不要忘记古人的笔墨从何而来,不要忘记古训中既要师古人又要师造化的名言。李可染先生有一句话,意思是讲古人虽总结了不少笔墨符号,但还未穷其尽。古人活动的范围较窄、局限于中原及江浙一带,而当今交通信息之发达,为画家创造了不少有利的条件,我们同样可以在自然中,发现古人未曾发现的笔墨符号而加以提炼,成为自己新的笔墨符号。同时通过山水滋养,不同地域文化之熏陶才可以成为画家,成为一个真正有自己个性的山水画家。

    意象为先,此是中国画的创作过程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环,特别在写意画中更是讲究笔墨之间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或讲打腹稿,或讲胸有成竹,而对山水画写生来讲,“意”更是摆在首位。

    什么是意?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讲是一种意念、意象,在中国画的范畴,我们多讲意象。也就是讲在动笔之前我们先要立意。这种意是我们通过前面几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而形成,或对形体的理解,或对时空的了解,或对境界的感悟,或对人文的诠释。所谓立意也就是我们要明确画什么,什么是你画面的主体、什么是需要你去表现的,是风、是雨,还是春夏秋冬,或者是表现雄奇,还是优雅、清静、诗情、趣味,这些都是立意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讲立意是一种指导性思维,它会使你在构图、笔墨处理上灵活运用来适应你所确定的意象。从这方面大家可以感到写生到一定时候已不再是收集素材那么简单,其本身就是创作,是一件作品创作所需的所有过程。

    中国人谈到气的时候往往贯以很多助词或动词,不论它怎样诠释,“气”就是一种生命,我们讲到“有气、没气”,就是判断一个人生命是否存在的词,气是化生天地万物之元素,或集群、或孤寂。正如袁枚所云:“天之道、气数为之,而不关于义理。”

    之所以在中国画中用气脉这个词来谈论,可见中国画与其他画种之最大区别正是在于其富于生命力,是生命的写照,是生命的载体。山有山脉,有其生长的肌理,有其走势,有其起伏,有其状态,此为山之气脉。水有水脉,有出、有来、有去,中国人对水的感情,比自然其他物象显得更深,如“上善若水”“在山泉水清”“水滴石穿”,水贵在生生不息,滋润万物,它是自然中流动的血脉。树木同样有其长势、生长之脉络,它与山水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随山势、随水流而构成自己的品格。春夏秋冬、风云雨雾在自然界中虽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态,但它们在自然界中起到极大的协调作用,使固有的自然变得千姿百态,使我们品尝到自然的丰富和美妙,它们同样以自己善变的气韵加入到自然这个队伍,是一种动态的气脉,是山水中的灵魂。

    除了自然的气脉,我们用笔墨表现时同样存在笔墨的气脉,我们知道中国画主要构架是线条,线条的走向缓急等同样会使气脉产生变化。另外,墨色的干湿浓淡,更是构成气脉的重要因素。王昌龄在《论格》中讲道:“夫文章兴作,先动气,气生乎心,心发乎言,闻于耳,见于目,录于纸。”其实,画也不外乎如此。所以,构成气脉是有着不同的因素,我们要求画面一定要气脉贯通,走势有序,相互呼应,不然就会气滞、气闷。现在不少人在画画时,只是学了前人的表面形式,而忘记了展现中国画的生命力和组成生命的气脉。所以,在写生时,我们看见的或者看不见的都可以在画面上组合,也就是要注意状态的协调及统一性,要顺势,要紧凑,要凝聚,正如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最后心中的山,独具生命及灵魂才是真正的艺术的山。

    (作者为画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