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崔永元:一个1700万粉丝的“小人物”

2 已有 2077 次阅读   2018-10-16 08:11
崔永元:一个1700万粉丝的“小人物”

斗士病重,观者多

作者 | 小鲸鱼

策划 | 霍老爷

01

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崔永元知道,自己要火了。

他丝毫不掩饰心中朴素的得意。

“希望过与喜欢的偶像一样的日子,被人尊重。这一天终于熬到了,要好好利用它。”

而另一个采访里,他更说,

“我们这一代的教育,是要解放全人类的。”

此话听着,有点尴尬。

不过,1996至2002,崔永元确实像解放了全人类。

《实话实说》什么都敢播。

笔仙真假,下岗工人,文革故事,非法传销,甚至谈赌棍如何改邪归正。

结果全场有四分之一时间都在谈赌棍当年如此叱咤风云,与公安斗智。

观众很嗨,嗨完了,还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切都是即兴的,自由的。

无论什么话题,只要有点过了,崔永元都能以独特的幽默感消解掉。

所以《实话实说》是收视率的王牌,5000万忠实观众,不用买,也能冲到62%。

而《跑男》之类红透半边天的,收视率也才2%。

1999年春节,高光时刻来了。

崔永元与赵本山,宋丹丹合作演《昨天,今天,明天》,更幽默,更亲民,完全脱胎于《实话实说》。

这个长达17分钟的小品,笑点安排,措手不及的幽默感,搁在现在也是喜剧里的佼佼者。

02

2002年,崔永元病了。

他的王牌节目《实话实说》太过火爆,电视媒体纷纷效仿,推陈出新。

观众对节目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尝试了几次,没有达到观众的期望。

为此,他焦虑,失眠,看着笑面如花,也能与人正常对话,可就是不住地冒汗,像个人形喷泉。

这一年的秋天,刘震云在冯小刚的工作室里聊创作。

刘震云提了一嘴,创作者应学会向生活要艺术。

工作人员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冯小刚灵机一动,应该拍一部电影,就叫《手机》。

要是拍不好,弄成手雷怎么办?工作室里的人觉得不妥。

刘震云却满不在乎,以手机为创作中心,不正是“向生活要艺术”的典型吗?

于是,他花了三个月时间创作剧本。

冯小刚看伙伴如此激动,也大言不惭表白说,

“在《手机》和《温故一九四二》这两件事上,我都听到了上帝对我的召唤。”

他把等待开拍时的自己比作一头饿了一年的狼,一切只为《手机》诞生而活。

《手机》的男主严守一是谈话节目主持人。

崔永元正好是当时最火最懂谈话的主持人,尽管已因病离开岗位了。

秉着“向生活要艺术”的根本,开拍前夕,冯小刚把崔永元请到家里来,想与他聊聊如何做主持人。

崔永元去了。助理把他迎上楼,徐帆亲自包饺子招待。

期间,冯小刚说让崔永元来演个角色。

崔永元谦虚,拒绝了,说第一自己不会演戏,第二央视也不允许他出来演。

此事作罢。电影上映的前一周,崔永元与冯氏夫妇吃饭。

冯小刚对崔永元说,

“你看吧,一定给你一个惊喜。”

一个星期后,崔永元确实被“惊喜”了。

《手机》里的严守一各方面都像自己,从人生经历到主持风格,甚至说话方式都像。

唯一的不同是人品太烂,私生活混乱。

现实中,因崔永元抑郁无法工作,接替他主持的和晶,到了电影里成了借情上位的凶猛小三。

《手机》贺岁片,华谊兄弟事业的助推器,在当年有5300万收入,占年票房总额的5.3%,堪称大片。

观众多,议论就多,最后火力最集中的猜测,对照,都落在崔永元一家身上。

抑郁缠身的崔永元自然受不了。

他找到刘震云,刘震云前后道歉三次。

他找到冯小刚,只得到:我们就是给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

03

崔永元是当真了。

他付出最多的节目《实话实说》收视率一跌再跌,他病得很严重,常常失眠到四五点,依然没有困意。

他向中央台请求辞职,三年了,台里没有放人的意思。

因为受到特殊照顾,他不用坐班,不用开例会,值夜班就更不用了。

非闲人却是个自由人。

2013年,微博推出四年后,台里要求所有人签字保证在微博上绝不言论自由。

崔永元一想,签了字不跟堵了嘴似的。

不签,就只能走人。

崔永元也没闲着,他成了反对转基因的代言人。

他与方舟子在网上的对骂愈演愈烈,最执拗时能骂两个小时。

他不会打字,只能靠手写输入,简直像个乡巴佬,笨拙又土气。

这时候的崔永元,一身戾气,脏话连篇,渐渐地观众就不怎么喜欢了。

而他的一腔莫名其妙的热血,更脱粉。

为了给反转基因食品站台,他自费50万到美国拍纪录片,采访,调查,兢兢业业。

最后被扣上科盲和现代唐吉坷德的戏谑帽子。

好友出两亿让他代言某家具产品,群众一片哗然。

他却说,

“这两亿分不到我手上的,是分十年,直接拨到公益。”

后来他也觉得十分不靠谱,但当时不过是出于信任,一念之间闪过靠谱二字就代言了。

人们看不懂崔永元,他不会是病傻了吧?

之后,是今年徒手撕《手机2》。

崔永元说,他刚得知消息,便痛心疾首联系刘震云,让他三思。

“已经到了恳求的地步。”刘震云说,新作品不叫手机了,叫朋友圈,与崔目前的职业和作为没有任何联系。

可一转眼,那边冯小刚发微博称,新作聚集了当年的原班人马。

更发出赫赫然标着“手机2”的海报,海报正中央,就是一颗炫彩手雷。

这边范冰冰发微博:

“电影《手机2》拍摄现场!伍月很开心。”

崔永元立刻绷不住了,接下来就是实锤开撕。

聊天记录,阴阳合同,毒舌采访,仿佛一颗惊雷,深炸了娱乐圈。

明星偷税漏税被罚,影视股接连下挫,直至跌停。

正如崔永元所说的,不仅电影要停,有人的事业也要报销了。

此时,人们对他的看法,也从错斗转基因的失智狂人,变成正义的化身,民族的英雄。

04

如果说,123天前,他还是令人错愕的崔永元。

现在,他便成了舆论狂欢中最伟岸的英雄。

123天里,人人都在等待,不仅为了看明星笑话,更为了等待崔永元再出险招。

他确实不负众望。他炮轰大轰炸是大欺诈,已有一人受罚。

他写《一声长叹一声雷》,坚信,

“有一天,这天下还是兄弟们的,只是这个秋天例外。”

这是一个怎样例外的秋天?

崔永元像个玻璃箱里的孤儿,站在那儿,人人都贴在玻璃箱外头看他。

有人威胁他,一高一矮,问他是从哪儿拿的合同。

有人搜查他的公司,能查的人都查了,助理被不断传唤,彻夜询问。

他自然是看不起这些人的,他们喝的是两万一瓶的酒,抽的是一千一条的烟,几十万的现金,看都不看一眼,用包提走,招摇放肆。

他自问,崔永元,你怎么会把一手好牌打成这样?

下一句又自我鼓励道,昨晚,梦见了远在天堂的父亲,他说,记住三个字:不能退。

之后,另一篇头条文又来了。

具体人名,事件,过程都有了,与那封蓝色的通报回复一起,内涵了《一声长叹一声雷》那句:我的危险来自四面八方。

玻璃箱外的人,惊讶不已。

这事有浓厚的江湖气。威胁,恐吓,来自四面八方的危险,这些词,燃透了观众的情绪。

就像最近刷屏的《崔永元病了,还是这个世界病了》意指的,崔永元与这个社会是两个世界。

他一人成一世界,而真正的世界如巨浪,欲鲸吞英雄。

可是,民意沸腾,他能控制多久呢?

05

崔永元,分A、B、C三面。

A面是他自认为的自己,糙老爷们,脾气火爆,对不起别人。

B面是朋友眼中的他,大好人,耿直,病得让人担心。

C面是观众眼中的他,幽默,亲近,是邻居家的好儿子。

今年,有多了一重身份,网民眼中的他,英雄,战士,以一人之力独斗恢恢天网的侠者。

这是四重身份的分裂,与人格无关。

恐怕每个名人都多少有一点。

崔永元又是如何调和这种分裂的?

他很拼命。冥思苦想的选题,却屡次遭毙。

创作角度定下,却因太过即兴,不好掌控,落得个扭扭捏捏。

2002年,春晚高光后,短短三年,一路暗淡,再没亮堂过。

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他骄傲地带着鲁豫逛他的口述历史库藏,他平静介绍自己近年来走过的路。

他说自己失眠,朋友们一见面问的最多,就是“睡的好吗?”他说自己被朋友背叛。

“一次难过,两次,那就无所谓了。”

他说介绍自己身上的名牌。

“都是哈尔滨的朋友给买的,担心我。”

担心什么呢?

他真的接受了观众已离去的事实了吗?

自然没有。否则,他也不会为收视率烦心,以致抑郁。

不会把《手机》的上映说成他一生的转折点,还说一瞬间承受力非常低,觉得全世界有一半都是坏人。

他想过自杀。以至于他总觉得对不起家人,

“她哪顾得上我出轨,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06

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可不像一个斗士说的话,是一个病人说的话。

崔永元的抑郁症,从未好过。

刚开始,他全年发病,现在他只在春天发病,所以工作上的决定都要绕开春天。

他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失眠时,就靠夜里无休无止地看书习字,看老电影,听歌,打发时间。

可以确定,在他大喊“不能退”的时候,在他被群众声浪封神的时候,他生活也是日复一日,感觉很惨。

他的犀利幽默,让位给了某种苦涩。

他总是在道歉,他的锋芒仿佛写不进那张苍老的脸。

他仿佛对一切都无所谓,发生了就发生了,我不过是过日子,不要对不起别人就行。

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崔永元,你就会发现,整个事情到现在,透着一股子令人恐慌的悲凉。

他不能退。面对危险,他不能退。面对群众的抬举,他更不能退。

他以斗士的姿态站出来,不仅是他反抗世界的方式,更是他反抗那个抑郁的,总用幽默来圆场的自己。

此一役,他只能成为群众最看得起的人。

他裹挟了民意,而民意也绑架了他。

2000年,录制《噩梦醒来是清晨》,崔永元与心理学家聊抑郁症。

心理学家举了许多大师级的抑郁症患者,三岛由纪,海明威,川端康成等等。

崔永元回答,抑郁的人当中好像优秀的人很多。

心理学家笑说,“所有天才都是忧郁的。”

崔永元回答,“我最近就特别抑郁。”

说完,大家都笑了。

他活成了大家最想要的样子。

07

如今也是一样。

崔永元真的享受吗?

问这个问题时,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当舆论看得起一个人时,这个人终究会沦为舆论的棋子,任其摆弄,迷失自我。

而没有什么比一个带病的斗士,更让人热血沸腾了。

病,一方面说明了你的坚持来之不易,自带泪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你的特殊。

可那些人,嘴里大喊着正义,双手却高高举起。

在他们眼里,你就是魔幻现实的代言人,是比现实更劲爆的电影男主。

可又有几个弄得清楚《手机》与崔永元的渊源?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或许吧。

但别忘了,眼睛,终究只是视觉享受的一部分。

这是个多事之秋,与2002年那个秋天一样,斗士病重,观者多。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