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环球国刊9小时前193评论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作者:大亮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林语堂先生曾写过一篇《今人的十大恶俗》,京博君觉得在当下社会依然适用: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遇美人必急索登床;
见到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
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
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
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
与人交谈便借刁言以逞才;
借人之债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偿时则其态如王;
见人常多蜜语而背地却常揭人短处。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腰有十文钱
必振衣作响
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说明没有什么钱,这是典型的自大。
可能是古时人们普遍贫穷,难觅富者。所以,兜里稍微有几个小钱,便有意识弄得衣兜像小河流水哗啦啦响,以引起别人的羡慕。
古时候,石崇、王恺斗富,绝无仅有;现在,斗富、炫富的成批成堆。
比阔斗富之风甚嚣尘上,攀比心理日盛,流风所及,连城镇、农村亲朋邻里之间送礼随份子,也水涨船高,逼得人们要面子不顾里子,打肿脸充胖子。
“哎呀,年收入才一百多万,还不够买房呢!”每逢朋友聚会,总会有类似这样的声音,我买的房子又赚翻了多少倍,股票又涨了多少点,讲的不亦乐乎。到了买单的时候,却不见人。
谈钱,其实很恶俗。你又不分给别人,说出来无非是显摆自己。
林语堂这句话,在今天其实稍微有些改观。应改为:腰有十文钱,必朋友圈显摆。分享生活、分享心得都可以,唯独没必要的就是“穷得只分享钱”了。
为人,最好还是尽量保持低调。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2
每与人言
必谈及贵戚
“唉你知道吗?我有个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老厉害了。”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说明这个人很没有什么地位。
一个人往往只有觉得自己份量不够的时候,才会喜欢拉别人来“垫背”。
每个人身边总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家境平平,没啥才华,机缘巧合认识或者间接地认识几个大官或者土豪,于是聊起天来,三五句必言“昨天我和某某局长在哪里吃饭。”“昨天我和某某土豪在哪里嗨皮。”说的眉飞色舞。然而靠近权力不代表拥有权力,靠近权力财富不代表拥有财富。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如果总拉别人出来以显示自己,万一有一天别人遇到事情,需要你的“贵戚”或朋友帮忙,你这牛都吹出去了,帮还是不帮?喜欢吹嘘卖弄,不实在,不靠谱。
"缄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3
遇美人
则急索登床
现如今,很多人精虫上脑,张口闭口就是约,但“性”毕竟还是一件特殊的事情,把“约”这件事情大张旗鼓宣扬出来,这真的是挺低俗的。
社交工具泛滥的时代,认识人越来越容易。曾经谈恋爱,先是小暧昧,然后辗转反侧想怎么发出一条短信;见面手心出汗,在初春的某个下午她故意摔了一跤,才终于牵手……
今天这社会,很多人刚认识搞清楚性别,就开始问到底去哪个酒店。如果对方拒绝,立刻就把同样的话去问另一个。其“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色欲是人之本性,再怎样存天理灭人欲,难免一时半会少有松懈;只要不行差踏错,就不是恶,无罪。
衡量恶行的,是结果,是形迹。因此,法律允许人的内心有触犯的想法,但只要没有付诸行动,就不为恶;而一旦行为越界,那就触犯了法律,会遭受惩罚。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4
见问路之人
必作傲睨之态
这句话,主要是说对陌生人的态度,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外来的吧?第一次来吧?来时候怎么不查查地图啊?”他很讨厌这一部分的自己,所以会把这自己身上的这个阴影投射到问路人身上。以一种傲慢的姿态来对待路人,其实也是以傲慢的姿态对待内在那个无知的自己。
毕竟只有当你的力量足够强大自信的时候,别人才有尊重你的理由。
苏轼游玩时,曾进入途中的一座道观进香。
道士以貌取人,看他穿着朴素以为他是寻常百姓,便冷漠招呼:“坐!”然后吩咐童子看茶!
期间苏轼和道士聊了起来。言语间道士发现来客气度不凡,马上请苏轼进入大殿:“请坐!”然后又吩咐童子敬茶!
苏轼在接下来与道士的聊天中更是展示了自己的才华,道士连连称赞,这才发现原来苏轼是当官的。道士立即请他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恭敬地说:“请上座!”再次吩咐童子敬香茶!
最后苏轼写下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以讽刺道士的势利眼的嘴脸。
试想,如果这个道士聊天的对象不是苏轼而是其他一般人,他怎么可能改变自己傲慢的态度呢?
面子,从来都是自己挣的,而不是别人给的。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5
与友人相聚
便高吟其酸腐诗文
这句话说的,就是无时无刻不忘记显摆的意思。与朋友相聚便喋喋高吟其酸腐诗文,动不动就“子曰...... ”其实这才是没有才华。
每个人身边或多说少有这样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虽然讲的漏洞百出,索然无趣,却也不允许他人打断他。
这种人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属于极为自负之人,他们一直觉得别人傻,时时刻刻被自己的才华给惊呆。可实际上,这些人多半没读过几本书,学历也低,在生活中也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但他们却并不甘心这样,通过一种虚假的想象,把自己臆想成一是个有钱的,有地位,有才华,有能力人。他们幻想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像尊重有钱、有地位、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那样尊重自己。
现在倒是很好,因为大家聚会没人聊这个了,只是低着头看手机。所以这句话,今天应该改成:与友人相聚,便低头看朋友圈点赞。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6
头已花白
却喜唱艳曲
这里讲的“唱艳曲”并不是指真的唱“小黄歌”,也不是指年纪大了就不能想“羞羞”的事情了。林语堂说的是关于为人师表的问题。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
如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
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则地说,吃饭不该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头啄米,立时挺胸抬头,坐时身板端正。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有很多老人骂街、碰瓷、猥亵却还觉得自己是老人、是长者,所以一切都要让着我,头已花白却寡廉鲜耻,这就是所谓的为老不尊。
在《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翻译过来就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7
施人一小惠
便广布于众
没有什么真正的实力,这种人,其实是非常自卑的人。
帮人这种事情,就是图个自己乐意,甭想着别人感恩戴德。最好帮了就忘记,否则老惦记这事给别人很大压力,到最后甚至讨厌见到你。因为一见到你,就觉得亏欠你。
最美好的情景莫过于,若干年之后,一个人说“当年如果不是你帮我……”,一个说“你要是不提,我都忘记了……”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8
与人言谈
便刁言以逞其才
“刁言以逞其才”,就是嘴贱的意思。
“你这么说不对!你难道没听过谁谁谁的那个理论吗?”
你辛苦努力工作获得的奖赏,有人在午餐时冷冷的说“其实谁遇到这样的机会都会做得不错。”你会不会立刻想把对方变成午餐?这不是率真,这是嘴贱。
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掩饰,当他用这种刁言恶语,显示自己的强大,实则是外强中干。其实他很害怕别人看到他内在那个卑微的自己,那个弱小的自己,他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别人,我很厉害的,你们别惹我。
一个人只懂得表达自己,那是专断和独裁;一个人只体谅别人,那是懦弱和虚无。而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也就如同挥拳出去的那一刻,也懂得控制角度和力道,这才是真正成熟的人。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9
借钱时其脸如丐
被人索债时其态如王
这种人在自卑和自大两个极端摆荡。
当他向人借债时,内在是一种无力,无助的状态,像乞丐一样没有任何尊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采用讨好别人的模式。暂时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底下的位置,但是当这样做的时候,他内在是不舒服的,会压抑很大的愤怒。
当别人向他索偿时,他就把自己曾经压抑的愤怒表达出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自大的姿态来对待对方,他借债时有多卑微,被人索偿就有多自大。
真正有良心、有理智的人,从来不会靠借别人的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更愿意以自己的奋斗,来改善自身的生活。
当下中国人最没品的十大恶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0
见人常多蜜语
而背地里却常揭人短处
“你别看他生活的挺好,你知道他背后多少…… ”最讨厌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
当他和人交往时,并不敢明目张胆的与别人发生冲突,在他看来,一旦发生矛盾冲突那是相当可怕事情,自己会束手无策,会害怕对方的攻击。
明代晚期思想家吕坤《呻吟语》中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处小人,在不远不近之间。”
小人往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他们擅长搬弄是非,喜欢挑拨离间;与他们相处,我们不能与他们议论,不要轻易吐露自己的想法。
我们自身更应避免做这样的人,对朋友应该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有不爽当面讲,而背后要维护朋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