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想到,有一天会因为佩戴口罩而遭受歧视。
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公告结论中写到,不建议各国“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同时“ 请各国不要采取可能助长侮辱或歧视的行动”。
然而事与愿违,不但有一些中国留学生遭遇因航班取消而无法返校的困难,更有新闻报道中国学生因佩戴口罩而遭受歧视,一时间中国人乃至亚裔在海外屡屡遭受偏见与歧视。
▲澳洲《每日电讯报》发表题为“中国小孩在家待着”的文章
在此,我们想提醒每一位身处海外的中国学生,疫情只是暂时的, 偏见与歧视其实是人们面对恐慌的保护伞。
当你出离愤怒的同时,也请尝试去探寻什么是“歧视的根源”,以及我们该如何消除它。
■ 歧视,是一些人的强心剂
在 1968 年 4 月,马丁路德金遇害的后一天,一位美国小学教师珍 · 艾略特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歧视”,做了这样一个试验。
她将班级里的孩子通过眼睛的颜色分为蓝色和褐色两组。在第一天,褐色眼睛的孩子被绑上一条褐色的领巾作为弱势组的象征。
蓝色眼睛的孩子们被告知他们更加聪明、干净、友好,是比褐色眼睛的孩子更棒的人,褐色眼睛的孩子则被艾略特不断地批评和嘲讽。
第二天,艾略特将规则反转,蓝色眼睛的孩子被绑上蓝色的领巾,成为弱势组,而褐色眼睛的孩子则被归为强势组,享受比弱势组更好的待遇。
两天试验结束后,被归为弱势组的学生在测验和学习中表现都不理想,相反,被归为强势组的孩子表现优异、自信,并“团结”起来,区别看待弱势组的同学。
“我亲眼看到平时富有合作精神、友好而体贴的孩子在短短十五分钟里,变得令人讨厌、凶狠并且学会歧视。”
珍 · 艾略特说,她意识到她在一个三年级的班级里,创造了一个微缩的社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在人类社会中,歧视是可以通过组织划分而人为创造的。
歧视中强势的一方,会因为拥有更高的地位而产生积极感受。
■歧视,是另一些人的保护伞
在非洲爆发埃博拉病毒期间,著名的南非脱口秀演员Trevor Noah,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崔娃」,从非洲坐飞机去美国。在飞机上他遭受了种种异样眼神和言语攻击,一咳嗽就被怀疑携带病毒。
事实上,不只是新型冠状病毒,在非典、埃博拉、MERS病毒爆发期间,也出现过群体歧视现象。为什么在爆发疫情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在疫情面前,“ 我们”感到消极、恐慌、无能为力……
但 “我们”想让自己的感受好起来,于是 “我们”通过认同某一个有着更高地位的群体,就能获得更加积极的自我感受、自豪感、权力和安全感。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和“他们”的区分就产生了。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把不安的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那会更加缓解“我们”的焦虑。
所以,歧视的行为产生了。
▲推特上一位名为「Lou Chengwang」的用户发表「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是病毒!我知道大家都害怕病毒,但请不到对我们有偏见!」,这条推文获得了3万多的点赞和1万多的转发。
■消除歧视,我们可以做什么?
信息不对称会加重偏见与歧视,媒体公正客观的报道有利于消除歧视。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同学们也可以在社交媒体发布一些有利于消除大众恐慌的新闻,帮助他们了解真实情况。
最近,一位中国男孩走上佛罗伦萨街头,树立“我不是病毒”的标语,最终被很多人摘下口罩拥抱的视频,相信感动了很多人。
还有同学向全球华人征集视频素材,剪辑宣传短片,也是非常好的宣传方式。
■不舍自信,拥抱爱与和平
1938年,犹太人没有因为纳粹的迫害而放弃爱自己的民族。
1968年,马丁路德金没有因为种族歧视而放弃争取自由和平等。
今天,尽管我们可能因为疫情而遭受偏见、歧视,但是这不能动摇我们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每一位王府学子、中国留学生,都应该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发生疫情并不是某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民所犯的错。长久以来人类面对种种灾难,都是靠团结一致最终共度难关,而不是靠歧视就能消灭病毒。
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或八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当疫情过后,希望我们能更多反思,包括对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不平等、偏见、歧视等现象的反思。
也希望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那些人性中的弱点,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文章
《新冠疫情被定为PHEIC,但一些歧视才刚刚开始》
《知道了歧视的根源是什么,就明白了该怎么消除它》
《歧视可耻但有用?| 寻找替罪羊是人类自我保护的快捷方式》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