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立春 | 最春天的诗“瓷”

4 已有 130 次阅读   2024-02-06 17:36
立春 | 最春天的诗“瓷” 

编者荐语: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02-04 立春

万物随春醒,美自此新生

搜狐文化 × 湖南博物院邀各位读者共赏文物里的春意和诗情

大家好我是唐朝小狮,来自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狮座诗文瓷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文物界也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长沙窑瓷器一定是冠军候选人之一吧!

在当时,陶瓷装饰主要是以单纯的青釉、白釉装饰为主,而长沙窑却另辟蹊径,发挥其“创作担当”的才华,出现了大量以诗歌、警句作为陶瓷的装饰,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长沙窑瓷器让我们见识到了许多和唐代文坛风格不一的民间诗人,这些诗人若生活在现代,肯定也是炙手可热的“草根明星”吧?那他们都写了些什么题材的诗?长沙窑的制作工艺究竟特别在哪儿?就让小狮子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吧!

草根“诗社”长沙窑

长沙窑开创了以诗文装饰瓷器的新风,诗歌平民化是其最大的特征。长沙窑上的诗文以五言诗为主,当然六言诗、七言诗也有少量出现。诗文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离别诗、饮酒诗、爱情诗、劝学诗等,这些诗文大多出自平民工匠之手,朗朗上口,简单而直白地反映了当时唐朝的民俗文化和社会生活,因此备受中下层平民的喜爱。

饮 酒

酒似乎是唐朝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李白作为大诗人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而长沙窑的瓷器上也发现了不少与饮酒有关的诗句,这些诗更多的讲述的是平民百姓的日常饮酒生活。

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酒还逢酒,逃杯反被杯。

今朝酒即醉,满满酌将来。

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

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

【唐】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执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这首诗刚出现,我的脑海中便开始自动播放长沙话版本了,这也正是何炅老师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朗诵的那一首,全诗用八个“春”字来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是一首令人喜悦的、春意融融的春歌。与第一首诗欢乐的氛围形成对比的是第二、三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彷徨和惆怅。长沙窑瓷器中与“酒”有关的诗句大都描述了饮酒时的情境或情绪,一方面体现了这些瓷器很可能具有酒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饮酒文化在唐代的盛行。

【唐】青釉褐彩“去岁无田种”诗文执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离 别

离愁别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见题材,作为草根诗人的舞台,长沙窑瓷器上反映离情别怨、思乡之情的诗同样不少。这些诗词再现了唐朝时官员内迁外放、士子应试奔波、商贾南北贸易等造成的离愁别绪,读之颇为真切、动人。

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

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

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意多离别,临分洒泪难。

愁容生白发,相送出长安。

【唐】青釉褐彩“不意多离别”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这首诗描写远离家乡和亲人数千里,且仍然未知归期,只能天天度日如年,思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挚友。

离愁别绪一直是人类难以释怀的情感,唐代送别诗种类丰富多样,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前期政治相对清明,社会较为稳定,给文人入仕当官、外出游历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因此出现了不少送友人当官和游历的送别诗。“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藩镇割据、朋党争斗、边疆战事频繁,导致不少官员被贬,大量将士前往战场,从而产生了许多离别感怀的诗歌。另外,唐朝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少人选择离开故土外出经商,这也是离别诗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

【唐】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爱 情

唐代民风开放,男女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更为直白和大胆。长沙窑上就出现了许多朗朗上口的关于爱情的诗句。闺中情诗大多从女性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生动描写着思君心切的细腻情感。社会风气开放,方有这么多爱情诗流传至今!

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从君去后,日夜苦相思。

不见来经岁,肠断泪沾衣。

红衫子合罗裙,尽日看花不厌春。

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狮座诗文瓷枕 湖南省博物馆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是早就为大家所熟知了,此诗描写的是一段跨越年龄的爱情,因为世俗束缚才爱而不得,所以诗句充满了惋惜和怨怼,表现出来的是女子的自怨自艾:只怪君比我生得早,我比君生得迟。由这一首诗句,我们也了解到了当时唐代超前的婚恋观。

【唐】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礼仪教化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将儒家的礼仪仁道视为道德文化和诗教的核心内涵。唐朝长沙窑也将礼仪教化类的诗词和名言警句作为瓷器的装饰文字之一。这些古训曾长期流传于民间,书写在瓷器上对使用者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义礼智信

怀舐犊之恩

生麻中,不扶自直

人莫偷盗,行坐饱时酒。

不用说东西,汝亦自涤直。

裳不如法,人前满头修(羞)。

行时无风采,坐在下行头。

【唐】青釉褐彩“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例如长沙窑执壶中就题写了荀子《劝学》中的名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以此告诫人们处在良好环境中受到好的影响,就能健康成长,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除此之外,长沙窑还有书写“仁义礼智信”题记壶,“仁义礼智信”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之一,长沙窑多件瓷器上都书写此“五常”,足见这一准则不仅仅统治者提倡,而且已深入人心。

【唐】青釉褐绿彩“仁义礼智信”题记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劝 学

“劝学”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题材,都是说服和鼓励人们拼搏进取,热爱学习。唐代因为科举取士制度的推行,劝学风气尤为盛行。长沙窑瓷器中就出现了不少通俗的劝学诗,诗句浅显平白,朗朗上口。

有千年鸟,下有百年人。

丈夫具纸笔,一世不求人。

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

意念千张纸,心存万卷书。

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

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唐】青釉褐彩“白玉非为宝”诗文壶 长沙博物馆藏

这三首诗都非常直接地传达了“读书改变命运”这一哲理名言,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另一种表达,非常直接地体现了当时市井平民的人生取向和价值选择。例如“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试图告诉那些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如果想进入仕途,只有读书才能鲤鱼跃龙门,平步青云。隋唐以后开科取士,极大地推动了文化普及,如果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原来只是圣人的思想,科举考试则把这种圣人的理念转化为社会现实。“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唐】青釉褐彩“天地平如水”诗文壶 长沙博物馆藏

列举了这么多长沙窑诗文题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长沙窑的草根文人还是很有原创精神而且十分接地气了!说完了诗文装饰,咱们再来聊聊长沙窑的制作工艺。高温釉下彩是长沙窑的名片,但我们可不是只有这一张王牌呢!

多种色釉,七彩缤纷

长沙窑瓷器从釉色上说有白釉、青釉、褐釉、黄釉、黑釉、红釉、绿釉等多种,一个瓷窑能同期生产这么多颜色釉确实绝无仅有,如此colorful的瓷器必定是舞台上最闪亮的“崽”吧!但极具创新精神的长沙窑的工匠们还把各种色釉混在一起,通过窑变烧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尤以白、绿两色窑变釉为多见,其中也不乏珍贵的白釉红绿彩器,这类窑变釉器釉层比较厚,在焙烧时彩釉流动,相互渗透,形成自然的流动感。这就是长沙窑的一种釉上彩瓷,图案写意性很强,如长沙窑白釉红绿彩写意纹壶,釉色灰白,壶身用红绿彩绘以写意纹饰,一侧为绿彩、一侧为红绿彩,它是一种高温釉上彩,是一次烧成,与两次烧成的低温釉上彩是决然不同的。

【唐】白釉红绿彩写意纹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釉下彩绘,永不褪色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闪闪惹人爱!

长沙窑釉下褐绿彩大多是用褐彩勾纹饰轮廓,再填以绿彩。比如湘博展厅中这件青釉褐彩狮纹壶已经是明星展品了,来打卡的观众总是忍不住在它面前驻足。狮纹壶形体较大,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微黄,曲颈短流,流下绘一雄狮伏卧于地,狮为典型的中国狮的造型,鬃毛长垂,双目前视,以褐彩线条简单描绘,笔触生动,神态毕现,以狮为造型的图案在长沙窑瓷画中较少见。

【唐】青釉褐彩卧狮纹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长沙窑有着高超的制作工艺,也有着接地气的诗文装饰,怪不得既能收获国内市场,还能远销海外得到外国人的喜欢。

好了,本次时间旅行就到此结束,想要了解更多硬核知识,记得来湖南省博物馆找我们哦!

内容转自:湖南博物院公众号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