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访谈] 何刚精神,塑造了一种文博信仰

2 已有 1582 次阅读   2017-07-05 14:46

【中华收藏网讯】日前,一位河南普通农民何刚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不幸遇难。6月22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北京为其召开追思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何刚.jpg

何刚,河南省商水县固墙乡固墙村村民。1985年,他在老家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窖藏银器(存放在一个缸中)。他意识到这是文物,在面对文物贩子开出的极具诱惑的条件时仍然不为所动。同年11月,何刚会同村支书等将19件元代银器捐赠北京故宫博物院。令人感慨的是,何刚不图名利、恪守原则,尽管家境困难,但从未后悔捐赠文物。追思会上单霁翔院长指出,何刚不仅是一名饱经沧桑、性格刚强的普通农民工人,更是一位深明大义,既有觉悟又有感情的文物保护者和捐赠者。

翻看近期各界评论,人们无不为何刚的义举点赞和颂扬。一个普通人无私的奉献,闪耀着可贵的人性光辉,令人感佩;一份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悼念,体现了温情与关怀,令人动容。何刚不为私欲所累,让文物获得传承、文明得以彰显;北京故宫不忘功臣,为何刚举办追思会,不仅是对其义举的肯定、品德的礼赞,更是对其美德的回应、对民间人士捐赠文物的鼓励。捐者有义、受者有心,这正是一种良性的互动,激发良知,劝人向善,传承义举,弘扬善行。再小的善行,都能获得尊重和感谢,每个人才能感受到善行义举带给内心的温暖,才能坚定人们做好事的决心。

“出土文物要上交”,这是每一位公民都明白的道理。可是面对经济利益诱惑,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像何刚一样做到不为所动呢?仅从近年来频见报端的“某地出土窖藏古钱遭民众哄抢”等事例看,就足以令人深思。尤其近年来持续火热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众多普通民众对艺术品收藏的关注,既普及了文物知识,也扩充了收藏群体。这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讲,一方面能够让更多民众在了解文物价值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但另一方面,经济利益的诱惑同样也容易触发一种隐忧,让一些心存歪念的人迷失方向,私藏或者哄抢出土文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干出盗掘古墓、贩卖文物的违法勾当。面对“诱惑”,每一位公民应当冷静面对,自觉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从这个程度上讲,我们十分有必要积极宣传“何刚”精神——他,是一座丰碑,塑造了一种文博信仰!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