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的这段话被广为流传,年少的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就被惊艳到了,曾在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人用情如此。让我很是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妙人。
后来听到有人说,这句话是卞之琳为“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充和而写,我一听,不得不佩服卞之琳的文笔之精妙。且不论真相如何,单论张充和本人,足以配得上卞之琳的这段文字。
张充和
真正的大家闺秀
张充和,祖籍在安徽合肥,是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父亲是苏州的一位教育家。这样的身家背景,注定了张充和不凡的一生,一切仿佛在冥冥中就已注定。
张充和出生时,已经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孩了,放在一般的家庭,这是不讨喜的一个孩子,前面三个女孩已经占去了父母对女儿的欢喜,到了充和这里,父母对女儿的那种喜悦逐渐淡化。然而小充和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命中的一位贵人——叔祖母李识修。
李识修是李鸿章的侄女,一位眼界开阔的大家闺秀。出生在世家大族之中,李识修的见识谈吐不同于平凡人家的妇人。有这样一位叔祖母亲自教养,注定了小充和将来的人生必将不同。
出生于世家大族之中的叔祖母,所受教养中蕴含着世代累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于人事物的看法也与一般人不同。
叔祖母曾经为充和请过一位先生,那先生爱教充和骈文之类,叔祖母觉得那位先生科举气太重,后来不惜花重金请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同时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小充和吟诗填词。
如此细心的教养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使得小充和在小小年纪便有了不同于一般同龄人的学识和见解。
张充和
在最爱玩耍的年纪,小小的充和便已开始练习书法,幽深庭院中,小充和站在窗前,窗外是百年梧桐,桌上放着笔墨,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屋内的地上,映出窗格的轮廓,她看着老师给她亲自拓回来的《颜勤礼碑》,一笔一画认真地临摹。
从儿时起,充和的人生就和别人拉开了距离。当其他同龄人还在做游戏的时候,充和已经开始踏上了求知之路。在那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民国,小充和并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心沉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从诗书到器乐,从作诗填词到书法,在那个古色古香的世界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
这种世家大族的教养方式,培育出张充和这位具有古韵美感的女子,她的美不同于林徽因等,是一种从中国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美人,细看她的照片,宛如一幅水墨画,骨子里浸润着诗书意蕴,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张充和再恰当不过。
有人说张充和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
张充和的书法可以称得上一绝。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的她,打下了深厚的底子,再加上名师从旁教导指点,使得其书法兼具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张充和的书法被当时的人们所称赞,美名远播。
张充和的书法
然而,张充和练习书法只为自娱,鲜少与人一比高下,用张充和自己的话说就是“都是玩玩”。
这种淡薄名利的态度,更加彰显了她的与众不同之处。有如此才华,却依然保有一种谦逊、恬淡的旷达态度,不得不令人敬佩。
字如其人,漂亮的书法里面,蕴含着张充和的处世之道,她的书法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那一笔一画里,凝聚的是张充和骨子里的深厚文化涵养和温润如玉的性格。
张充和的书法,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有人喜欢张充和的书法,想求一幅墨宝,虽然自己只当做玩玩,但是对于送给别人的书法,张充和慎之又慎。
在开始写之前,她会先在心中打个草稿,酝酿一番,准备的差不多时才提笔开始写,但是要先写几遍,直到写出气势,排好布局,这才开始正式书写,一挥而就。张充和写书法,讲究运筹帷幄,等到一切都确定了,十拿九稳,才开始动笔。
张充和说她写字、画画、唱昆曲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给别人看。
张充和写书法
是昆曲成就了张充和,还是张充和发扬了昆曲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发源于苏州,一个吴侬软语的地方。昆曲融合了南方人所特有的柔媚,再加上江南女子的身段,给人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深受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喜爱。
张充和的父亲就是位昆曲迷,常请昆曲作曲家到家中教女儿们拍曲,就连张充和的继母也是一位昆曲爱好者。当叔祖母去世后,张充和就被接回了自己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张充和也渐渐痴迷起昆曲来,还常与姐弟们登台表演。
从此和昆曲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张充和的昆曲表演日渐成熟,她逐渐被昆曲爱好者所熟知,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沈从文称赞张充和,说张充和是昆曲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张充和的昆曲扮相
说起张充和的昆曲扮相,可以说是一种带着韵味的美。这和张充和本身的文化修养有着深厚的关联。
常年的文字浸润和书法练习,使得张充和拥有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气质,这种脱俗的气质再加上精美的装扮,打造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形象。照片中的她,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气质。
张充和对昆曲的喜爱,是一种广而深的钟爱,并且贯穿了她的一生。即使到了国外,她依然心怀昆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扬国粹。
为了使外国人了解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张充和到处去举办昆曲表演,甚至为了表演更加完美,她花巨资制作一身精美的行头,在国外各个大学举行演出,由于能帮忙的人不多,大多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那忙,自己录音,自己布置会场等。
张充和把自己对昆曲的爱变成一种对传统艺术的崇敬,而不是仅仅沉迷于自娱之中,反过来,昆曲也为张充和带来了更深沉的文化熏陶,更加丰富了张充和的精神世界。
张充和与昆曲
张充和的爱情之路
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
这首诗是张充和所作,当时27岁的她在云龙庵躲避战争。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超然洒脱的人生境界,不得不让人折服。
多才多艺,聪慧机敏,如此有魅力的一个女子,直到35岁才走入婚姻的殿堂。
才貌双全的她,在北京求学的那几年里,追求者众多,其中不乏才华出众者,文章开头所写的卞之琳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纵使卞之琳苦苦追求,写了数百封情书,最终没能打动张充和的心。
张充和不同于其他的女子,她很理性,知道自己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她的这种自信与理性,是从多年的读书与教养中养成的。
聪慧如她,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张充和并没有盲目选择,而是看清自己的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伴侣。与此同时,她的敏锐的眼光也看到了众多追求者中没有一个能符合她心意的人,即便是卞之琳。
她看中的不仅仅是对方的才华,更看中人品和两人的三观。
在张充和看来,卞之琳与自己理想中的伴侣性格差距太大,所以,即使卞之琳写出了开头那样惊艳世人的句子,张充和也不为所动。
身处诱惑而不为所动,这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做到的,需要有开阔的眼界和坚韧的毅力,还要不被自己的优越感所蒙蔽。这份洒脱与通透,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卞之琳
缘分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有的人近在咫尺,朝夕相处,却依然有缘无分。而有的人,一旦缘分到了,即使相隔万里,依然能遇见。
什么时候确定恋爱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突变。
1947年,张充和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在那极其普通的一天,张充和与傅汉思相遇,一切看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然而又是那么顺其自然。
才貌相当的两人,无形之中被对方的一种气质吸引着,说不清原因,但就是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在见到他的第一眼时就倍感亲切,想要去靠近他。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惺惺相惜。
沈从文写文章回忆说,刚开始自己还以为傅汉思是找自己来学中文的,直到后来才发现不是。
傅汉思去的勤了,每回只要一登门,沈从文的孩子们就开玩笑地叫“四姨,找你的!”
不喜欢一个人,有千万个理由,喜欢一个人,就一个字,好。
张充和眼中的傅汉思,心地单纯,为人老实,开朗活泼,慢慢的占据了张充和的心。
傅汉思的学识可以说与张充和旗鼓相当。傅汉思的祖籍是德国,父亲是一位很厉害的古典文学的教授,傅汉思本人也有很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还通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语言。张充和是诗、书、画、昆曲样样出众,这样的两人,可谓佳偶天成。
张充和与傅汉思认识一年后,便在战火中举办了婚礼。两个月后,两人奔赴美国,张充和永久地离开了中国。
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照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张充和的一生,是精彩而丰富的一生。也是超然洒脱的一生,过得随性自然。她将所有的爱好都当作一种娱乐消遣,玩出自己的新花样。她玩的比任何人都认真,专注,把各种爱好当作一个正经事去对待。
张充和的玩,给我们展示出一种玩的新境界。玩,不仅仅是消遣娱乐,而是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玩的过程中,发挥出“玩”的价值,玩也要玩的有所价值。
如果仅仅把玩当作玩,那你只是获得短暂的欢乐。如果把玩当作一种锻炼自己的手段,你会发现,在玩的过程中,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归根结底,还是在自己如何看待“玩”这件事,不同的角度,大家玩的方式不一样,从而也就成就了彼此不同的人生。
学会在“玩”中提升自己,或许这是玩的最大价值所在。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