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生活·感悟] 修行语录

7 已有 2417 次阅读   2017-10-11 18:53

修行语录

高雄净宗学会辑录

目录

缘起

修行十大要点

一、净土五经菁华

二、诸经菁华

三、历代祖师开示菁华

缘起

    佛法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宝藏,佛陀将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报应的原理与追求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解脱六道轮回,了生脱死的方法,以究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觉悟者的实证体认,全盘托出,教育一切后学,在现世得到安乐,临终得以解脱。

    然而,佛法从二、三年千年前在印度的正法时代,到东汉传入中国以后,进入了像法时代,到明末清初,进入了末法时代,佛陀早已预见了佛教的法运将会日趋衰败,因为末法时代人心更败坏,伦理更浇薄,天地世间的乱象将愈演愈烈,佛门的弊病更将每况愈下。然而,佛陀的教导并没有问题,佛法的精神与本质一点也没有改变,只是末法时代的众生业深障重,福薄慧浅,根机陋劣,弘法的人不识根机,教学有问题,学佛的人盲修瞎练,学习有问题,甚至邪魔外道混迹佛门,以似是而非的佛法,行沽名钓誉,搜括敛财之实,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学佛人稍不小心,就容易悖离了佛教的精神与本质,掉入了邪恶的陷阱,沦为魔子魔孙而不自知。

    末法时代善知识难逢,明师难遇,到处是外表光鲜,言行不一的邪师,到处是以盲引盲,招徒蓄众的邪魔,学佛人如果不能明辨正邪,有所定见,就容易人云亦云,沾染魔见,走火入魔,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地步,这一点大家千万不可轻忽。

    其实,末法时代学佛最安全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以古为师',以志节高超,名耀千古的历代祖师大德为师,以祖师大德的珍贵开示作为我们修行的座右铭。而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又最受大众景仰的首推—印光大师,因此,‘印光大师全集'、‘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等书,为有志学佛者当奉为圭臬,日日温习的宝典。常读印光大师文钞并依之努力实践,即是常亲近印光大师,即是印光大师的入门弟子,如此学佛,必能日起有功,稳操胜算!

    这本‘修行语录'是希望透过撷录佛陀在经典中开示的最要精华,配合历代祖师大德教诲的最要叮咛,让末法时代的吾辈陋劣凡夫,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住佛法的修行要点,依之实践,即可跟随佛陀与历代祖师的步伐,成功地走向安乐解脱的康庄大道!

修行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件,试想连乌鸦尚知反哺报恩,如果我们不能孝养父母,岂不是连禽兽也不如吗?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福田,孝养父母与孝养佛的功德无二无别,不能孝养父母是人生最大的过错,不孝之人是一点也谈不上学佛的资格。

    此外,劝父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永脱轮回生死之苦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孝道。

二、恪尽本分

    人生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学佛人应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进努力,做家庭、社会、国家的模范榜样,能孝顺父母,教育子女,爱护家庭,利益社会,报效国家,方是真学佛人,逃避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不能恪尽本分,侈言学佛,都是自欺欺人,学佛不可能有所成就。

三、深信因果

    整个佛法的核心就是‘因果'二字,种了善因必得善果,种了恶因必得恶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学佛人当深信因果,以戒为师,日日反省,随时改过。

    此外,念佛人深信种了念佛的善因,必得成佛的善果,这是最最深奥的因果。

四、戒杀吃素

    学佛人当诸恶莫作,将一切的罪恶行为努力断除。而所有的罪恶中,以杀生吃肉的罪恶最重,因为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杀它吃它,它最恼恨,怨仇结得最深,将来杀债杀报,血债血还,恶果最为惨烈,因此,诸恶莫作中以戒杀吃素为急!

五、放生救命

    学佛人当众善奉行,任何的善事,只要有机会当努力实践。而所有的善行中,放生第一,因为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功德最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而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放它救它,它最感激,善缘结得最深,未来福德善报最不可思议,所以,众善奉行中以放生救命为先!

六、竭诚尽敬

    诚心敬意是成就天下任何事业的基础,印光大师更教导我们要竭心尽力地把诚敬二字做到了极点,有一分诚敬,就有一分功德,有十分诚敬,就有十分功德,这是学佛成功与否的绝妙秘诀,大家绝对要谨记在心!

七、发菩提心

    学佛的功德大小与自己的心量成正比,心量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因此学佛人的心量一定要大!做任何事绝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一定要从内心发真诚心,真实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上求佛道,发心成佛后有能力要普渡众生;我们下化众生,发心有机缘一定要把佛法最精要的重点传播大众。

    此外,真正愿意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八、拜佛忏悔

    我们累世以来所造作的罪业,若是有体有相,是尽虚空也装不下,我们其实只不过是个业障深重的浊恶凡夫罢了。因此,学佛人当发惭愧心及忏悔心,勤行礼佛,因为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拜佛忏悔是表达我们诚心敬意,惭愧自省最好的方法。

九、信愿念佛

    净土法门是依靠佛力救拔,信则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愿则愿意速生极乐世界,厌离此苦世界,行则老老实实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就可当生倚仗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救拔,超生脱死,永断轮回,是佛教一切法门中最深奥最奇妙最特别最方便的法门!

    照理说,一句‘阿弥陀佛'是靠佛力救拔,是绝对绝对保证往生西方的,但为什么当令念佛的人多,而真正往生西方的人却很少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关键的问题,当今念佛人无法往生的关键在于—‘缺乏信愿,怕死,根本不愿往生。'当令念佛人念佛只是求长寿求健康求平安求富贵求顺遂,求世间一切利益,但绝不求往生西方!

    ‘死'之一字即可勘验念佛人是否具足信愿。扪心自问,你怕不怕死?如果现在马上得死,马上阿弥陀佛就接你往生西方,你愿不愿意?一个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真念佛人,一定是视死如归,随时愿意早点跟随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是绝对不怕死,马上愿意死,马上愿意随时往生的。至于表里不一,假信虚愿的假念佛人,则是贪生怕死,不愿意死,不愿往生,求多活几年,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牵绊敷衍。要知道,只此一怕死,不愿死,不愿求往生之心,即与阿弥陀佛的心相违逆,信愿行三资粮不具足,如何成功地往生西方呢?

    当今念佛人千有九百九十九多为假念佛人,‘死'之一字,当时时刻在心头,时时检验自己,只要念佛人不怕死,喜欢死,随时愿意死,随时愿意早一点往生极乐,就是真正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真念佛人,这种人千念千生,万念万生,绝无不生西方之人!

十、实践力行

    佛法最重要的是实践,一个一字不识,完全不懂经教,只会吃素拜佛,老老实实执持一句‘阿弥陀佛'的老太婆,学佛的成就往往远胜于辩才无碍,精通三藏的大通家,关键即在于是否能够实践力行,能知不能行,犹如纸上谈兵,说食数宝,只是惘然!

总而言之,学佛但求专精,最忌夹杂,只要掌握住要点努力实践,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实益。

一、净土五经菁华

佛说阿弥陀经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令现在说法。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一、国无恶道愿。 二、不堕恶趣愿。

三、身悉金色愿。 四、三十二相愿。

五、身无差别愿。 六、宿命通愿。

七、天眼通愿。 八、天耳通愿。

九、他心通愿。 十、神足通愿。

十一、遍供诸佛愿。 十二、定成正觉愿。

十三、光明无量愿。 十四、触光安乐愿。

十五、寿命无量愿。 十六、声闻无数愿。

十七、诸佛称叹愿。 十八、十念必生愿。

十九、闻名发心愿。 二十、临终接引愿。

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二十二、国无女人愿。

二十三、厌女转男愿。 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二十五、天人礼敬愿。 二十六、闻名得福愿。

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二十八、国无不善愿。

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三十、乐如漏尽愿。

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三十二、那罗延身愿。

三十三、光明慧辩愿。 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三十五、一生补处愿。 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三十七、衣食自至愿。 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四十、无量色树愿。

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四十四、普等三昧愿。

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四十六、获陀罗尼愿。

四十七、闻名得忍愿。 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十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十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涂恶脑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

※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报应。善恶会当归之。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

※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令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二、诸经菁华

大集经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华严经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离菩提心。一切所作。皆成魔业。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即得现前。

※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中。三恶道受苦毕。转生人道。还得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义。示现开发无上道。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菩萨布施。一切财物。等施众生。不望果报。不求名誉。

梵网经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

※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

※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楞严经

※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一切世间诸修学人。若不持戒。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十劫。常在生死。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观佛三昧经

※文殊菩萨偈: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

佛遗教经

※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无愧者。与禽兽无相异也。

金刚经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涅槃经

※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

※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无有法常者。一切皆迁动。

※众生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见于佛性。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金光明经

※所谓金光。灭除诸恶。千劫所作。极恶重罪。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众罪。悉皆灭尽。我令已说。忏悔之法。是金光明。清净微妙。速能灭除。一切业障。

药师经

※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楞伽经

※食肉与杀同罪。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做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杀之而食。

契经

※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放生。可解怨释结。长养悲心。润菩提种。

四十二章经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

※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证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者。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大宝积经

※宁受智毁骂。不受愚称赞。

※诸佛如来大悲常转。何以故。诸佛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

妙法莲华经

※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月灯三昧经

※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

大方便佛报恩经

※父母众僧是一切众生二种福田,所谓人天泥洹解脱妙果。因之得成。

※众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大日经

※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以大慈悲为根本。

优婆塞戒经

※慈心即是一切安乐之因缘。

长阿含经

※布施者得福。慈心者无怨。为善者销恶。离欲者无恼。

杂宝藏经

※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

圆觉经

※爱欲为生死之根。

正法念处经

※死王吞众生。衰老饮少年。病至强健减。世间无知者。

※第一胜念。所谓念死。以常念死。则怀怖畏。以怖畏故。不造恶业。

地藏经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

※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闻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大智度论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佛法贵行。不贵不行。但能勤行。纵寡闻。亦先入道。

※庄严佛国大事。独行功德不能成。故须要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还须御者。能有所至。

※若离惭愧。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本事经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而不暂舍。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

心地观经

※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父母在堂。名之为富。父母不在。名之为贫。父母在时。名为日中。父母去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法句经

※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神。象马以祀天。不如行一慈。

未生冤经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

无常经

※假使妙高山。劫尽皆败坏。大海深无底。亦复有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法。不被无常吞。

八大人觉经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说千佛因缘经

※施为妙聚。受报无穷。诸天世人。因施得立。是故智者。应行修施。

佛治身经

※己身如得教。则教他不难。欲教他人。先须自教。

观音经

※菩提心者。大觉心是。平等心是。普遍心是。

阿含经

※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华不著水。

三、历代祖师开示菁华

善导大师开示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凡人临终,须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若得舍此幻身,超生善道,乃是称意之事。

※凡有疾病,但念无常,一心待死。

※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

※或问:‘念佛生净土耶?'师曰:‘如汝所念,遂汝所愿。'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永明大师开示

※四料简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真修行之士,端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专一诚意,念持一句阿弥陀佛。

  只此一念,是我本师。

  只此一念,即是化佛。

  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

  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

  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

  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

  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慈航。

  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

  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

  只此一念,是唯心净土。

    但只记得一句阿弥陀佛在心,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何必问人更觅归程乎。

莲池大师开示

※生死事大。

※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

※龙树于龙宫诵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星。

※若夫聪明才辩,妄谈般若,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者,魔也。愚贵安愚,吾诚自揣矣。宁为老斋公老斋婆,勿为老魔民老魔女也。

※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

※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

    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樵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然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

  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

  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

  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

  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

  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辩融大师教导莲池大师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

※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久病非片剂所能疗,积妄非暂念所能除,莫管他妄念纷飞,只贵在念佛精切。

※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遍重放生也。

※戒杀之家。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陈。若更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施皆有报,事匪无征,载在简编,昭乎耳目。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行方便事,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若惠及一虫,亦何非善事。

※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珂,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岂望报乎!不望报而报自至,因果必然,辞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得速到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

※梵网以放生为常住法。常住者,金刚身,无量寿也。

※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之恩,不可不知此。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教人放生,使彼悟生生不息之理,而得金刚无量寿之身也。

蕅益大师开示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

※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记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能持者,即是始觉。所持者,即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无持,能所不二,则始觉合乎本觉,即究竟觉矣。

※吾人从无始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录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余曰,心要莫若念佛。

※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

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

※此持名法门,虽似曲为中下,仍复最顿最圆。所持之名,无论解与不解,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无论达与不达,当体无非一心三观。

※名字即法界、中道、实相,举一全收,无一法在名字外。

※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扩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唯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往不能真为生死者,眼前活计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与同生,死与同死。

※专求己过,不责人非。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慧。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厌娑婆苦,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

※只深心持戒念佛,果持得清净,念得亲切,自然蓦地信去。所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也。

※学问愈多,我慢愈炽,习气愈长,去道愈远。惟益多闻,增长我见,可惧也。

※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

  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法门不衰于无外护,衰于无内守。

※稍涉世间名利心,佛法止成世法,深可悲也。

※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记数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碍记,下根必须记,故总以数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钝者亦不失缘因善根,倘托言事理一如,不须记数,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几希矣。

※忏悔、回向、再加念佛,无有不成就者。

※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

※只今持名一法,亦止蓦直持去,不用三心两意,深信净土可生,发愿决定往生,以持名为正行,以六度等为助行,万修万人去,断断可保任者。

※佛法盛时,人争务实,逮其衰也,众咸竞名。是故超生死证菩提,名必争人我,长魔业,志士不可不熟审也。

阿弥陀经要解菁华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

※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

※华严所禀,却在此经。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其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

※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

※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

※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

※愿者,信之卷,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行策大师开示

※修行别无要术,但真信愿生,一向专念,则一切行履,无烦改辙。

※真歇和尚云: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惟此一事,更无余事。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独于净土之教,谆谆赞说,是为超凡入圣之捷径乎!

※凡我同伦,宜各痛念娑婆险恶,早求出离六道,舍秽取净,毋骛虚名、毋执空见、毋受高帽禅和口头三昧惑乱、毋求旦夕速效,动诸魔事。恒以念佛为正行,勉修众善为助行,净念相继,愿行相资,自然千稳百当。

※若不专念,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

※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安养。

※华严末后处,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惟令生安养世界,惟愿见阿弥陀佛,其专切劝发,反覆叮咛,具在行愿品中。

※专念西方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发愿,决定得生,永不退转,亲近弥陀。

※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具真实愿,发忻愿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鸩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信速舍离,惟以一心念佛,愿共同生净土。

※如囚赴市,步步近死,直需孜孜昼夜,矻矻暑寒,一句洪名,无时间歇,净土决定可生,慎勿锐始怠终。

※专求出离,不求世间福报,亦不求功德智慧辩才悟解。与夫世世为僧,兴显佛法等愿。惟愿命终得生彼国,脱生死苦。

※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矣!

※念佛一门,藉彼佛胜愿力故,不论有智无智、上中下根,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即蒙弥陀圣众接引、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护念,是为不可思议异方便,惟其异故胜也。

※如此最胜异法门,释迦殷勤示劝,恒沙如来广舌赞扬,岂欺我哉!

※佛法有无量门,有难有易。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佛名号,疾得无上菩提。

※五浊恶世,求阿鞞跋致(不退转)甚难。若信念佛三昧,乘彼佛愿力,摄持接引,决定往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生生不退,佛阶可期。

※净土广摄诸根,咸登不退。

※当念流光如驶,衰老日侵,勿虚度好时节。定课外有余暇,但只加持佛号。若楞严咒、大悲咒等,客路俱不必也。

※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

※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一切观门,无不从兹流出。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智觉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佛是本觉之理,念即始觉之智。故知正念佛时,始本会合,理智冥契,能所俱忘,自他不二。无念外之佛为念所念,无佛外之念能念于佛。超情越见,离句绝非,直捷圆顿,无过此者。除却念佛外,岂别有妙观可成耶?

※余光有几?至稳至易之途,仅以六字真言劝勉。此是海上奇方,能疗急病。标本齐治,缓急咸宜,贵在深信、力行、专持耳。

※诸经广赞净土,曰:不可思议功德。曰:世间难信之法。曰:一切佛护念。曰:无上深妙禅。曰:胜异方便。曰:三昧中王等。奈末世众生,偏于念佛法门,好起疑惑。乃至破他净信,障他善行。薄福少智人,往往习气如是。

※萧然若寄,长斋事佛,淡泊无欲,操修问道。

※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

彻悟大师开示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若真为生死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

※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

※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入道根本。

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验证。

以上八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

※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 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以凡在有心,不能无念。以无念心体,唯佛独证,自等觉以还,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

※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哉。

※一是祖语,一是佛语,何重何轻,何取何舍,学者但当尽舍旧习,虚其心,平其气,试一玩味而检点之。当必首肯是说为不谬矣。

※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合互照,此横遍十方之相也。若约竖穷三际,则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此理,悟之最难,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当,终必全身受用。

※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但发愿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见之境界。非彼三乘贤圣所能知见也。但当深信佛言,依此而发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不必别求悟门也。

※余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国土。

※惟修净业,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土,生彼同居,一生彼土,则生死根株便永断矣。

※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为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为要。

※以持名念佛,乃诸佛甚深行处,惟除一生所系菩萨,可知少分,自余一切圣贤,但当遵信而已,非其智分之所能知,况下劣凡夫乎。

※智者大师云:‘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既举,则言外之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九界,心是九界。心不作九界,心不是九界。等义俱彰矣。噫。果明此理,而犹不念佛者,则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

※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

※吾人现前一念能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不二,生佛宛然。本离四句,本绝百非,本遍一切,本含一切,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但现前一念心之自性,即本有真心也。以现前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离此现前一念之外,岂别有真心自性哉。

※求其直捷痛快,至顿至圆者,无如持名念佛之一行矣。

※以能念之心,本是全真成妄,全妄即真。所念之佛,本是全德立名,全名即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两忘,心佛一如。于念念中圆伏圆断五住烦恼,圆转圆灭三杂染障,圆破五阴,圆超五浊,圆净四土,圆念三身,圆修万行,圆证本身,而圆成无上妙觉也。

※以是全佛之心,念全心之佛,实有自心果佛,全分威德神力,冥薰加被耳。

※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但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若见思二惑,毫发未尽,分段生死,不能出离。此所谓竖出三界也,甚难甚难。

※果以深切专勤之心,信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而为知见。亦即是念念中,以佛知见,治众生知见也。

※炽然时使心中,但置一信愿持名之心,即转生界缘起,为佛界缘起。此于修道门中,乃点铁成金极妙方法。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

印光大师开示(一)

※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此一名,即摄十方三世一切佛号。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

※念佛求生西方是最方便最稳当的法门。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唯一无二之决定良策。

※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

※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

※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外,别无有满其所愿者。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

※如无信愿,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

※念佛法门,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

※念佛一法,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生富贵。

※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

※净土中人,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匪仗佛力,实难解脱。

※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仗自力,于若禅,若教,若律,若密中,得其指归,尚不容易,况由此证无生而了生死乎。

※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可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

※仗自力了生死之难,真难登天矣。

※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净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

※凡禅宗典章,概勿研究。以禅宗意在言外,若按文解义,则错会佛法,以善因而招恶果。

※参禅一法,非现今人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决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实为误会。

※凡宗门中语,概勿理会。以意在言外,非汝所堪。又须自己参究,而始得悟。此事勿道不能悟,即能悟,亦难了生死,以仗自力故也。若不知妄说,则其罪极大,为妄谈般若,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切戒!切戒!

※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外行人,多多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往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

※念佛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参禅唯究自心,念佛兼仗佛力。

※明心见性,只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

※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

※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念佛用功最妙之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

※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根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

※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

※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

※以观音反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印光大师开示(二)

※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种种灾难,皆是过去恶业所招,以致感受现在苦果。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

※由其杀业固结,以致发生刀兵之人祸,与夫水火旱潦,饥馑疾疫,风吹地震,海啸河溢等天灾,各各相继而降。

※种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惨烈。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杀生食肉之业所结,现生自私自利之心所致也。

※刀兵匪寇,水旱疾疫之惨灾,多皆由杀生食肉而得。

※由杀生故,大干天和,戾气所感,至有水旱瘟蝗等天灾。杀业所结,发生彼此战斗之人祸。究此灾祸之由,总因宿世现生杀生食肉之所致。

※食肉之祸,极酷极烈,不但害及现生,而复累及多劫。

※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

※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

※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

※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灵。

※杀种种众生,以悦口腹,彼等岂是木石,不知疼痛,不愿生而愿人杀而食之乎?汝既杀食他,他将来也必定要杀食你。

※何苦用钱买祸(以食肉欠杀债,故云买祸)。

※肉食有碍卫生,素食有益卫生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设法救护,尚恐不及,何可为悦我口腹,以杀彼身躯乎。

※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

※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

※欲令长寿安乐,不罹意外灾祸者,当以戒杀吃素为挽回天灾人祸之第一妙法。

※既欲修持净业,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

※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

※凡怨业病,医不能愈者,至诚念佛,念观音,即可速愈,乃怨鬼蒙念佛恩,得善道而去耳。

※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音圣号,最省心力,最有感应。

※既皈依三宝,必须要戒杀、护生、吃净素。即一时不能吃净素,亦须持十斋,或六斋,必须深知食肉之过,即非吃素日,亦须极力减少食肉,更须一心念佛。

※现今世道人心,坏至其极,天灾人祸,时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

※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能消除奇灾横祸。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至诚念佛,久之皆得痊愈。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当知无论何肉均有毒,由于杀时恨心怨气所致,虽不至即时丧命,然积之已久,则必为疮为病,自爱者固宜永戒。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既久,不知其非。

※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

※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

※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即回机,不久自愈。

※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

※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

※常行放生,常行杀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余向提倡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事理,以期挽救天灾人祸。

※医病,宜于难愈之怨业病,令其称念观世音圣号,并劝令戒杀护生,爱惜物命。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

※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

※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

※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

※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

※蔬食卫生,肉食伤生,杀时恨心,其毒非轻,勿贪吃肉,吃了须还,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凡属动物,皆有知觉,贪生怕死,唯命是惜。若戏顽杀,及杀而食,现生后世,决定报复。

※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以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若推究灾祸之来由,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

※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将死也。哀哉痛哉。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

※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

※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现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无不提倡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以阐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乐,同得解脱也。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

※凡生欲放,若夏日当宜速行。倘泥于等齐,按仪式作法,或至久经时刻,有碍生命。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

※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逐其生。

※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见,阻人戒杀放生之善,后来做了物类,决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时之苦,皆今日邪智所培植也。

※吃素不难,贪口腹,而欲吃素则难!三净肉,及肉边菜乃为下根人所立之法。

※佛制斋期吃素,原为永断杀业,与令人永断食肉之方便法耳。

※蛋亦不宜吃,以有生机。又且有毒。

※蛋不可食,邪见人云:无雄之蛋可食。此切勿听信。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

印光大师开示(三)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

※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做土木铜铁等看。

※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

※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

※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

※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

※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足,乃世出世闻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

※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

※因果为入道之初门。

※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

※善教儿女,令知三世因果,实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

※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为要。

※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

※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以为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

※提倡因果报应,莫善于教人受持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以善恶分类,一目了然,易于获益。

※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则系示人克己复礼之宝鉴。

※安士全书,为古今善书之冠。

※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

※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

※欲挽回世道人心,当从根本上解决,则用力少而得效巨。

※所言从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

※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

※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

※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

※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

※既欲修持净业,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

※孝公婆,敬丈夫,教儿女,惠婢仆,教养恩抚前房儿女,实为世间圣贤之道,亦是佛门敦本之法。

※固宜尽我之职分,以期佛天共鉴也。

※须知佛之教人,以力敦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为事。

※汝应著重于敦伦尽分,信愿持名。

※念佛人,要各尽己分,不违世间伦理,所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学佛者,必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尽己分,以身率物,广修六度万行,以为同仁轨范。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

※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求得佛感应加被,断无是理。

※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为净业正因。此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女人受孕不可生气,生大气则堕胎。

※喂儿奶时,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

※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就无祸殃。

※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

※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杀儿女,不知有几恒河沙数,可不哀哉。

印光大师开示(四)

※死——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

※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发大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 (饬终津梁此处原文有‘时间愈多愈妙'。近代大德普遍提倡续助念八小时至二十四小时编者敬注) 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但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上,挂在眉毛上。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可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

※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直须将一个‘死'字 (原注云:‘此字好得很。') ,挂到额颅上。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

※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人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

※将一个死字挂在头颅上。

※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别念可得。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

※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

弘一大师开示

※念佛,是佛学里最切实,最简单,最生动的门径,可是却为了他的简单、切实,没有深奥的玄理,使知识份子怀疑。对这门行径,用直觉比理解更重要,你先不要问‘极乐世界在何处',你要先肯定是否能虚心接受这项法门,当你走进这个门里,才感觉这个世界不是单纯,而是深奥、华丽。

※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往生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易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身体悉皆放下,专一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

※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一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冀病愈,妄生忧怖,不但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

  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被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

※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健康时书写,付人保藏。

※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苦,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更当加剧。

※世有发愿往生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至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

※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嗔心,而牵入恶道者。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瞻视。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预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

※今见助念者,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急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愿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 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 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著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犹如生人。

※吾人修净土宗者,以往生极乐为第一标的。故其现在所有讲经撰述等种种之事,皆在其次,时节到来,撒手便行,决不以弘法事业未毕而生丝毫贪恋愿惜之心。

道源老法师开示

※我们来研究研究‘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这八个字的价值。这八个字的确是佛法,而且是佛教的成绩,也是佛教的精华。

※佛法最重修行,什么叫修行?就是修正罪恶的行为。杀生即是最大的罪恶行为!

※众生皆有求生欲,被杀是何等痛苦!而竟忍心杀之,是身、口、意三业俱恶,与佛的慈悲本怀恰好相反。造此恶业,必堕地狱,焉能成佛!

※我们奉劝佛弟子,第一步便要消极的‘戒杀'。进一步就要积极的‘放生'。自己既能不杀,则见众生被杀而起悲心,用种种方便免其被杀之苦。

※自己不造杀业,叫别人造杀业而自己吃肉,合理吗?所以不吃众生肉才是彻底的戒杀啊!

※戒杀、放生、吃素三善业是前方便,还不能了生死,断业才能了生死,末法时代,众生业重难断,唯有‘念佛'一法,不待断业,可以带业往生。

※前三善都是助行,念佛才是正行。

※在十法界中,念佛念的是佛法界。一念佛,一念现佛法界;念念佛,念念现佛法界。久而久之,心佛一如,其余九法界统不现前,还有不见佛,不生西、不成佛的道理吗?

※念佛要老实念,从最低浅处入手,而得最高深的功效。千万不可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自力难断烦恼,仗佛力则能带业往生。自力魔多来扰,佛力能以却魔。自力法门义理高深,普通根器不易理解,念佛法门平实浅易,且不致错误。靠佛力比自力稳当容易。

※念佛,念的不是九法界,而是念佛法界的法身。在这一念佛号之中,即是全体法身现前之时,其中绝对不容烦恼存在。

※念佛即染佛的法身香,以法身香来启发智慧光,同时以香光来熏染自己的本觉理体,就叫做香光庄严。

※此土浊恶不易修行,西方清净才好用功。

※西方得生或不得生,但看有没有信愿。换句话说,只要有信有愿,无论念佛多少,西方一定得生。足见信愿二字,是何等重要了!

圆因老法师开示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师,是诸佛之王,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阿弥陀佛所证得,所成就的果实结晶,就完完整整地浓缩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换言之,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所证得所成就的一切。

※一句‘阿弥陀佛',俱含所有一切功德,六度万行无所不包;一句‘阿弥陀佛',俱含所有一切义理,三藏十二部经论无所不摄:一句‘阿弥陀佛',俱含所有一切法门,禅教密律无所不括。

※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禅,而且是最最深奥的禅。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密,六字洪名,皆依梵文,未翻一字,是至简至真之咒。

※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浓缩起来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等于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

※念佛是最胜异不可思议的无上大法,此法门唯佛与佛能究竟明了,等觉以下只能知其少分,何况吾辈业力凡夫。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一切圆满福德,俱摄一切深妙智慧,但只执持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法大海,包摄净尽,无有缺憾。

※佛教的一切精髓俱摄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换言之,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足以代表佛法的全部。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世尊出现于此五浊恶世最主要的目的,是究竟畅佛本怀的无上大法,是所有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极致精华。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高超一切禅教律密,统摄一切禅教律密。所以印光大师云:‘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说尽天下一切好话,倒不如一语不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学尽世间所有学问,倒不如一字不识,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若是真正在学佛,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单纯;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谦卑;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惭愧。单纯到了最后,生活中只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充盈其中;谦卑到了最后,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惭愧到了最后,好事完全向别人,过错总是向自己。

※真正念佛的人是一定每天要拜佛的,试观华严经贵为经中之王,一部大经的重点就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居首第一即是‘礼敬诸佛',可以想见礼佛对修行的重要性。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我们多生累劫以来所造作的恶业,浩如虚空,如果不拜佛忏悔,如何消除如山似海的恶业呢?

※侈言念佛不用拜佛,就是懈怠因循的懒人自欺欺人的邪言邪语,大家千万不可依从。

※所有的罪恶中,以杀业最重,因为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杀了它,它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血债血还,未来果报最惨最烈!

※万病的根源,均来自杀生。一切天灾人祸,癌症瘟疫种种的不幸,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感召而来的杀报。

※楞伽经云:‘食肉与杀同罪。'因为肉皆从有命众生遭受屠杀而来,吃肉就等于杀生,我们天天吃肉,就等于天天造杀业,三餐吃肉,就等于三餐欠杀债。

※涅槃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佛心就是慈悲心,奈何吃肉的人早已断了大慈悲种子,慈悲心无由涵养滋长,悖离了佛心,所有的修行都是惘然!

※楞严经云:‘食肉者,所求功德,悉不成就。'吃肉造杀业,招揽杀罪,是绝大部分学佛人障生净土的最大原因,吃素这一件事正是我们上升或下坠的绝大关键,大家千万不可轻忽!

※大慈大悲的世尊在梵网经菩萨戒中开示我们:‘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放生就是发慈悲心,出钱出力去解救受困受难,临被宰杀的物命。因为所有的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所以放生的功德最大,所结的善缘最深,是念佛正行以外,超生净土的最胜助行。

※梵网经菩萨戒云:‘常住之法,教人放生。'因为佛菩萨的慈悲,绝不会因为环境时空任何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因为天地万物一切众生向往自由,求生求存的希望,绝不会因为环境时空任何的因素而有所改变。所以,放生是常住的方法,是永远不变,永远可行的,绝不会因为环境时空任何的因素而有所改变。

※一生极力提倡放生的一代大德莲池大师训勉我们:‘梵网以放生为常住法,常住者,金刚身,无量寿也。'

※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放生是长养慈悲心最好的方法。

※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造新的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进一步积极地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吃素与放生是一体的二面,需要相辅相成,并行并进,效果才会显著。

※随著每个人心量的大小,智慧的高低,对于放生就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与见解。心量愈大,智慧愈高的佛菩萨,愈是清清净净,单单纯纯地起一念慈悲心救赎生命,没有考虑,没有目的,没有分别。凡夫则是妄念纷飞,分别执著,畏缩犹豫,甚至讥讽批评,心量愈小,智慧愈低者,意见愈多,毁谤愈深,阻挠愈烈!

※即使遇到再恶劣、再危险、再污染的环境,不管任何时间,不管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看见物命危急受困,痛苦有难,有慈悲心的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见死不救,绝对会尽心尽力救助物命。而没有慈悲心的人却只会推三阻四,犹豫畏缩,永远不肯伸出援手,眼睁睁地看著物命惨遭杀害!

※放生这个问题,其实就不过是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的问题。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放生,都批评放生,我还是坚持一辈子要放生,而且一辈子要提倡放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见死不救,任其遭受杀戮,愧为人矣!

※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放生中的的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义!

※学佛的四大要点是:‘老实念佛、拜佛忏悔、戒杀吃素、救命放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