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比尔·盖茨,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钱”。
俗是俗了点,但俗到极致就可登大雅之堂。
这不,前几天比尔·盖茨来中国,央视记者白岩松就围绕“钱”提了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挣钱更难还是花钱更难?
比尔·盖茨会心一笑,说:这是个很棒的问题。
他虽然没提哪个更难,但承认花钱很难。
25号,万科创始人王石在新书发布会上也提到过同样的话:
比尔·盖茨发愁一年几十亿美金怎么花出去,导致这几年衰老的非常迅速,挺同情他现在的处境。
我不禁缓缓打出一个❓
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还是富有使你们狂妄。
为挽回作为穷人的最后一丝尊严、了解花钱到底有何难,我打开了网飞新出的纪录片——
《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Inside Bill's Brain:Decoding Bill Gates
2019.9.20
比尔·盖茨履历惊人:
13岁开始做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20岁创办微软,22岁从哈佛退学,40岁成全球首富。
继而开启屠榜生涯:
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美国富翁榜首富。
但想要定义他,太过困难。
高智商天才、最杰出的商人、损人利己的资本家、真诚谦卑的慈善家,哪一个词放在他身上都有道理,哪一个词又不足以概括他。
关于比尔·盖茨,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也非常感兴趣。
戴维斯曾在2006年凭借《不愿面对的真相》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
这次,他决意要为比尔·盖茨拍一部纪录片,力求真实还原比尔的人生轨迹,探寻比尔内心所思所想。
该片将比尔的过去与现在打碎拼接,朝与夕隔着时空遥相呼应,叙事繁而不杂,节奏快而不乱。
短短三集,一集50分钟。
看完已分不清是被比尔的人格所感染,还是被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而打动。
9.1的高分,名副其实。
>>>>花钱到底有多难?
在接受白岩松的采访中,比尔说他认为的花钱难是做慈善难:
“慈善是一件花钱的事情,然而做慈善很难。慈善的功能是解决市场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没有利润空间、没有公司有动力去解决的情况下,做慈善很难。”
25年前,在父亲威廉·盖茨的建议下,比尔拿出9400万美元成立了威廉·盖茨慈善基金会,后来基金会更名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梅琳达是比尔的妻子名)。
比尔与妻子梅琳达
2006年,股神巴菲特向基金会捐助300多亿美元,使其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慈善基金会。
钱多意味着责任重。
自2008年比尔从微软引退后,他便全身心扑在慈善事业上。
比尔的“做慈善”不止于“掏钱”,而是实打实的“解决问题”。
在这部纪录片,跟踪了两件比尔夫妇正在做的事:
一是改善水污染问题;二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1997年1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在第三世界,水依旧是致命》的报道。
报道中指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正饱受水污染的困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儿童因感染痢疾而死去。
这篇报道令比尔夫妇惊诧不已,难以相信一种日常中可以及时治愈的疾病,竟然可以要了这么多孩子的命。
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比尔发现随地排便、向河流中倾倒污染物成为造成痢疾的主要原因。
但重整贫民窟的供水系统、铺设管道并不现实,只能优化厕所设计并结合污水处理系统,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比尔开始行动了:
拿出700万美元奖金举办系统设计及优化竞赛,并联系专业团队做更完善的设计处理。
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耗费几十位工程师共同心血的处理器诞生,它可以将粪便污水转化为电力、灰烬以及饮用水。
如今,该处理器已真正发挥效能,在达喀尔,它可处理城市1/3的粪便污水。
将一种疾病从世界上消灭,是一项伟大且艰巨的任务。
比尔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其实,早在1955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就已问世,30年后,世界仍有35万人患有该疾病。
在非洲地区,许多儿童因未接种疫苗自幼便饱受疾病折磨。
2013年,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投入近60亿美元,旨在6年内根除脊髓灰质炎。
但事情一波三折,先是地方宗教势力阻拦医疗团队进入,后因战乱四起,众多疫苗接种工作者被恐怖分子袭击。
巨大的付出之下收到了巨大的成效:2018年,全世界共报告33例新增脊髓灰质炎病例。
但比尔并不打算就此放弃。
>>>>家庭教育塑造人格
不难看出,比尔无论是对待微软还是对待慈善,都有一种十分坚韧的品格。
这样的品格与他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比尔与父母、妻子合影
图源:网络
比尔的父亲是当地知名律师;
母亲曾任华盛顿州立大学校董事,而且是金县联合劝募协会的首名女性总裁,还是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总裁。
用比尔的话说: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力巨大。
她就是他的路标。
年轻时的比尔比较内向,父母专门布置一间大书房,里面藏书丰厚,方便孩子们阅读。
同时,母亲会“强迫”比尔参加社交活动,试图激发他各方面的兴趣。
有一件事,纪录片中没涉及到,但值得一提。
当初,比尔决定从哈佛退学从事计算机事业,遭到父母反对。
父母特意请企业家斯托姆来劝说比尔打消念头,斯托姆在认真倾听这位不足二十岁的小伙激情演讲后,鼓励他去试试。
父母思虑再三之后,也尊重了儿子的选择。
自此,母亲全力支持比尔的工作,当初IBM公司有意与比尔合作,又顾虑到他资历尚浅。
他母亲对公司高层说:“这一次我以自己的成就和人格为我的爱子做最好的担保。”
这才有了比尔为IBM研制的第一代PC机。
而与挚交好友巴菲特的相识,也是母亲促成的。
在比尔结婚之前,母亲曾给准儿媳梅琳达写过一封信。
信中提到“爱与珍惜”,并在结尾写道:
“我根本无法设想,如果我没有嫁给盖茨,会是怎样的生活。我祝愿,从现在开始,42年以后的你,也会对你的比尔·盖茨有同样美好的感受。”
我始终认为:
所谓父母能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态度和试错的勇气。
>>>>是怪胎亦是天才
在这部纪录片,你或许可以从比尔身上找到与常人的相同点:
比如爱喝可乐,比如爱吃汉堡,比如不吃早饭。
剩下的,则是专属于“比尔式”的特点:
他可以记下所有员工的车牌,然后到停车场扫视一圈看谁迟到旷工。
与朋友度假时,他可以专心致志的读完14本书,平均每小时读150页,并记住90%的内容。
他会定期前往胡德运河,在一间小房子里独过一周,只用来读书、思考、整理。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同一知识点他会阅读五本以上的书籍。
他喜欢复杂,越复杂的东西越让他兴奋。
他的大脑就是他的CPU,妻子梅琳达笑称,里面东西乱到自己不想进去。
片中还曝光了比尔一天的工作安排:
八点,阅读《人工智能技术评论》;
九点,会见旗下泰拉能源的工作人员;
十点半,参加微软董事会;
接下来是半小时午餐,期间打电话给沃伦·巴菲特;
十二点半过后,是卫生会议、教育战略审查以及接受记者采访;
最后回去高智实验室,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
你看,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但你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弱弱地安慰自己一句:或许是为了在有限的成就与收入下,更好的完善自我。
(爱奇艺,人人视频app均可看)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