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能力,就是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即艺术家的想象书写和组织想象语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印迹是艺术家与所要创作描写物像的非常联系:关注与被关注,感知与被感知,传移与被传移,写生与被写生,从造型的一幅幅见神见韵的物象,又蕴韵艺术家聪慧之智的作品。邓维东的新疆山水题材中国画作品,就有这种倾注了真挚情感又具精神蕴韵格局的造型语言。
一、新疆山水题材绘画的现状
“你不知道新疆有多美,你不知道新疆有多么神奇,这才是我乐此不彼地画它们的原因”。邓维东接着说:“新疆山水有北方的雄峻,有南方的秀雅,有雪域高原的苍凉,还有许多它自身的奇特地貌。这里有我一辈子都画不完的题材,有我抒不尽的情思。没有这片土地,也不会有这里永续的生命。作为新疆人,我没有理由对此视而不见”。
在新疆美术家协会做了多年主席的邓维东,谈起新疆美协的工作成就,说起对绘画事业的孜孜以求,聊起对写生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新疆山山水水的浓厚情怀,看不出他是一位老文艺工作领导者、实践者的半点疲惫与消极,而是铮铮掷地:“再有十年,我们让新疆山水题材绘画以崭新的面貌展示予人,也不枉我们在新疆大地从事美术创作前几十年执着”。
邓维东除做好大量的美协组织、协调,各种展览、采风活动外,还担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十多年,在培养新疆美术事业接班人上,不遗余力,呕心沥血。同时,他坚持写生,画室里的几十本厚厚的速写本,就是邓维东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最好见证。
从中国艺术发展史来看,中国山水画,自宋、元、明、清以来,多数是对我国东部、南部或北方地域客体的审美、挖掘再创作,而对西部特别是新疆山水的描绘,可谓是聊无几人,不成气候。到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快速形成风格并得以在广大范围审美客体延展之际,那么西北的黄土高原,东北的林海雪原,乃至青藏高原等,都成为山水画家探求的审美空间,以及确立艺术个性的审美客体,而新疆的山山水水仍没有纳入艺术家的描绘视线。新疆山水题材绘画长久缺失于广袤的中华艺术的视野,不得不令人扼腕感叹。
诚然,也有个别艺术家以“天山映红”符号化作品影响美术界。但是,拘泥于单体的尝试和局限于个人局部创作,不足以映像新疆山水的雄浑厚壮、苍莽博奇和玄华丰姿。
开拓新疆山水绘画的崭新时空,以前人少有的审美观念去体悟感知和描绘大美新疆的自觉行为,自新疆本土画家们的足下,开始了艺术的漫漫长路。邓维东的足迹走过天山南北,踏遍新疆大地,以一册册、一页页的写生,描绘着天山的雄奇浑厚,构勒出天山青松、牧民粘房、草原湖泊、雪域苍莽,将西部山水美景尽纳笔下。
邓维东长在新疆,志在西部,自小接受美术教育在新疆。他对这块热土的真情厚义表现在他的画笔之下,体现在这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领导者的情怀中。作为美术教育家、国画家、美协领导的邓维东,兼顾美术教育与研究,组织美协工作两不误。近些年,他带领新疆各族美术工作者,让新疆美术之花开遍全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相继组织了“新疆国画全国行”赴北京、广州、长沙、郑州等地展出各族艺术家的新疆题材作品,以及“西部大地情”全国美术作品展,引起广泛影响;组织“新疆风情美术摄影展”赴澳大利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宣传新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出了积极努力。当下,一批新疆各族美术工作者,在挥洒笔墨描写大美新疆、表现壮美新疆,用审美眼界绘画语境讲述大美天山。这样一群以新疆山水为题材创作的画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逐渐汇聚艺术力量,聚集艺术智慧,形成了以天山南北人画天山南北的特有创作风气和学术氛围。
“新疆美术的发展态势好,与全国的文艺形态好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几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开展的艺术交流活动多,新疆也比较受到关注。中国美协组织知名艺术家来新疆采风、写生活动,仅这几年就有上百人。这些书画名家到新疆采风,为新疆美术界带来了新鲜的创作氛围。”邓维东如是说。这些年,新疆美协自身也很努力,除了在新疆本地举办许多展览活动外,还相继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文联展览厅等全国着名文化场馆举办过展览活动。新疆美协除举办走进内地省市、走出国门等系列展览活动,还在疆内举办诸如“美丽新疆--走进博尔塔拉、走进巴音郭楞、走进塔城、走进伊犁”等系列活动。
可以说,新疆美术,特别是新疆山水题材绘画创作确实处在一个活跃期和上升期,乃至处在一个发展成熟期。
二、新疆山水绘画题材写生创作新常态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②“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③
30多年前,邓维东的国画创作以花鸟为擅长,特别是他擅长画葡萄,画界称之为“邓葡萄”。基于对新疆山水的深厚情感,作为在新疆成长起来的一代画家,后来他主攻山水画创作,并有所收获。
春着天山云水间
邓维东作画善于用心思考,表现在作品的精神内涵、绘画语境饱含深厚学养和技法功力独到。他除创作,还坚持习练书法,章法独到,风格纯厚。同时,邓维东还写了许多诗歌,散文,还着书立说。他的文风更蕴涵于厚积薄发的绘画创作之中。特别是几十本写生册子,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画家,是在勤奋中走出来的,是用心力垒起的艺术之厦。在邓维东看来,写生与创作密不可分,写生是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正值创作旺盛时期的画家,更应当注重写生。
邓维东从事过多年艺术教育工作,对艺术学子的最基本要求,是重视和倡导造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艺术训练和收集艺术创作资料的要务。人们的社会实践,客观世界以及画家的思维观念,精神状态等,都在随时代发生着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不断地到社会实践中去写生,这不失为观察和顺应时代变化的一个好办法。
邓维东认为,写生需要精神面对。精神面对,就是写形更重写心,山水写意,还要写志抒怀,留露心得,阐发生动与精神。长期坚持写生,在画家的创作中就有执笔临篇,落笔立就,胸有成竹和意在笔先之功,即作画草稿早在心中立就生成,下笔流畅通达,应势而成。心中有大量创作素材在握,可以在创作时随机调动,关键是画家内心存储了大量时鲜的厚重信息。“这种信息资源来自于继往专研前人的艺术修炼,源自于画家平常日积月累,对社会生活对自然状态的观察理解,更重要的是创作实践”。④
到邓维东的画室“点点斋”观摩,只见偌大的画室四周墙上挂满了新疆山水作品,其创作源泉就是平时的写生心得。信手翻看写生册子,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跃然纸上;天池、喀呐斯、赛里木湖倒影如形;巴里坤、巴音布鲁克、库尔德宁、唐布拉、喀拉峻大草原跃马由缠;叶尔羌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曲蜿若游龙;木垒胡杨、哈密胡杨、塔里木胡杨虬龙盘节,千年不倒的精神各有流芳。
邓维东写生以水墨为主调,自觉遵循“传移模写”的丹青之法。他的作品,讲求意境与构线,注重墨与色运筹技法,形求真求境,笔讲线走如韧,墨论神韵精到。山峦、河溪、草木、宇筑等物象造型达意,用笔走线练达,深谙内心与存在的精神贯通之妙。邓维东用墨,淡浓焦湿设色得法,变化多样,使作品画面整体层次感强烈,简繁得宜,空间感与画面的节奏表现恰到好处。笔墨技法是国画艺术内涵最深奥、精神表现最丰富的艺术手法,这种形式语言,也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气质所在。董其昌所言“画岂有无笔墨者”,正是说笔墨作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蕴涵极大的精神意境。一是描摹状物,显现画面疏密节奏、空间转换和色彩构成;二是表达人文意境,代表和阐释画家的心态、境由以及审美修炼。作为绘画艺术表现手段,运笔用墨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墨由笔成,笔因墨显,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邓维东创作工于刻划,用笔细腻精到,画面饱满润泽,刻划入纸三分。这种创作方法,有赖于大量的速写资料的存储与筛选。他将写生作为创作的必由之路,调动着从写生中获得的局部造型训练和强记能力,以及在不断历练的笔墨变化掌控能力,让作品透彻干练,圆润含蓄,兼具清雅和风。他认识写生,着重从创作要素强调,使写生的艺术内核提升并完善作品的艺术价值。到了耳顺之年,邓维东对艺术表现力的认识,写生不再是原来的描摩再现,创作状态也进入自由挥洒阶段。他不仅自己极重视写生,还着力强调写生对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积极作用。作为新疆美协主席,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在他职责范围内力主写生必修课,引导画家、美术学子重视写生、力行实践,组织画家、学生外出采风,奠定了美术创作基础性工程,推动了新疆美术创作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他积极倡导创作和写生者主动反映民族精神、本土文化和人文特色,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个画家、美术教育家、活动组织者的心血和硕果。
邓维东作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发展成熟的画家,有其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探索。处于新时代的各族艺术家都将面对外部文化形势的变换,面对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在绘画艺术领域,更是遭遇多重艺术现象的包围,特别是在各种纷繁信息风潮对艺术理念的冲击下,中国当代艺术语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来自于西方艺术思潮与观念的迭加,刺激着中国艺术在创作思想方法上的变革,让艺术思考和创作实践走向多元和包容。在其力主下,使美术教学实践回归于理性、务实,并让原创的旗帜亮出来,树起来。邓维东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艺术语言,锤炼出内在的艺术思维,贯通在教学实践中,成行在绘画创作上,使不断的思与行化作引导美术教育的艺术风格,汇聚为他的艺术品格。
三、新疆山水题材绘画独有的地域人文特色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⑤
邓维东从表现新疆当地本土艺术学习再到创作实践,总是追随时代的脉博,跟随社会的发展,追求博大的意境,调动宏观视野和微观技法,表达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书写新疆大地山水之美好,体现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冀,可谓“为时代奋笔丹青,为人民造像传神”。
画山水笃行“沧桑之变”。画家写生必须观察山水,得从满满当当、密密实实的风景中发现体悟到空灵生动的山水精神和筋骨所在。新疆山水的雄浑奇峻、神韵律致,于邓维东作品中详略可见。
《天山晨曦》(300*1100cm,2013年),设色纸本中国画,尺幅巨大,由邓维东、王钧兵、郐振明三人合着,主要表现新疆天山风光。朝霞辉映天山之巅,壁立万仞,莽莽苍苍;天山雪水汇聚激流,曲蜿如龙舞,蜒延似飞瀑;红叶绵延飘彩带,云蒸霞蔚山际间,一派无限风光,大美天山一览无余。
《云横天山》(362*144cm,2012年),作品用墨只黑白两色,笔触苍劲有力,具焦墨特色。经这是一幅全景式的大山大水,艺术风格雄奇浑厚,由远及近,逐层表现。远眺天山主峰博格达,白雪皑皑,高耸云际;中景天山雪松林立,郁郁葱葱,生机无限;近景褐色山峰崖壁磷峋,重峦叠嶂,苍莽浑厚;白云如流绕山涧,动若飘带静若溪;画面黑白相濡,对比强烈;留白与焦墨凸显新疆天山雄浑峻朗、博大沉远与林海松涛、蕴韵生机的大自然之美。
《祥云飘过山谷》(145*145cm,2001年)表现吐鲁番风情,通篇以褚红表现火焰山和民居。山谷白云如流,火洲民居也如火茶,错落有致,其间树木葱郁,葡萄干凉房耸立于房顶之上,每扇窗户里似有无限的甘甜隐于其中。
《大漠胡杨》(125*240cm,20009年),以焦墨技法表现胡杨生长三千年,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的“千年精神”。胡杨生长了几千年,仍然挺拔苍劲,干似蛟龙,叶密繁茂。整篇只有黑白两色,把胡杨扎根大漠,生命顽强不息,并留给人间荫凉和薪火的精神风貌展现致尽。
邓维东认为,新疆可以说是“艺术的富矿,”丰富多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非常适合绘画创作,各类画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主要表现在,新疆历史厚重,古丝绸之路有三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南北,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新疆独特的地理特色,可以看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景象,冰川雪山、森林湖泊、草原戈壁、沙漠绿洲、雅丹地貌等自然奇观交相辉映,还有许多原始神秘的天然地貌未被画家们所发现和所表现;新疆有地缘优势,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有5500多公里边境线,形成了文化交汇、融合、多元的人文环境;新疆有13个主体民族,47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各不相同的生活习惯,体形外貌、服装风格、民风民俗、文化特征等,为艺术家们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创作资源。
20世纪中叶以来,先后有赵望云、黄胄、叶浅予以及哈孜。艾买提、牧歌等一批艺术家为新疆的美术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新疆的独特地理人文资源,让艺术家们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让画家们有机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也更有希望造就一批特色鲜明、独具风格的艺术家队伍。
绘画是精神产品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画家得以寄托和默写个人艺术理想和人生情怀的存在方式。人们期冀通过艺术家的作品,领悟和感受作者的创作理想和艺术情怀,还原艺术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追求。我们面对邓维东以新疆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强烈地感受到了他那种对新疆的炽热之爱,对国画艺术的孜孜以求,以及对艺术精神理解和艺术创作的契而不舍。
邓维东生于湖南,自小随军举家来疆,长期生活工作在新疆。他早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之后留校任教;又先后到西南师范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进修深造。近年赴意大利、法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办展。邓维东的绘画创作,经常在纷繁的日常工作之余,利用晚上夜深人静之时,挥笔抒怀。他能够把握契机调动创作激情,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投入创作常常彻夜未眠。他坚持画家的主体情感体验净化现实,在对精湛技法驾驭得手的同时,关注对真善美的艺术表现。邓维东这些主题作品在绘画语言上强调自身风格独到性,注重发挥个性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度,把这些作品作为开掘创作空间的实践机遇,对作品表现情景倾注极大的热情与真挚,又不失时机地把握自己国画艺术语言的深化和延展。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中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邓维东和新疆的这批艺术家,他们既关注天空,又关注脚下,脚踏实地去创作,把艺术的精神写在新疆大地之上。
国画创作,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精神表现所在,一代有一代的时代风格与人文地域特征。这就是应时代而变,随社会发展而生的艺术创新变革。否则,就会被时代被社会所淘汰。当下这个世界,特别是盛世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日新月异,既是艺术的革命时期,又是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倡导中国画新疆山水题材突破,已如蛹化蛾之变,吐丝破茧,进而化蝶应该是应时应势而为。“天山画派”也好,“新疆画派”也可,“西域画派”也罢,总之,发展趋势是明朗而确定的,势必为发展中国画的重要构成。这是新疆艺术界为此不懈追求和付出智慧与努力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⑤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北京)。
④邓维东,《速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
胡中平
2015年6月12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