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海报。片方供图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3人的故事,怎样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追求产生联结?
——————————
“那些园子里的故事,缠绕了我一生。”导演胡玫在不同年龄看《红楼梦》有不同的感受,但她也注意到,身边愿意静下心来看《红楼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我想在有生之年把《红楼梦》搬上银幕,让它在诞生200多年后再次成为社会热点,只要有人关注,就会有人再次拿起这本书。”
在这个夏天的尾声,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由胡玫执导,林鹏、卢燕、边程、张淼怡、黄佳容领衔主演,关晓彤特别出演。
《红楼梦》原著加续著120回的故事,在120分钟左右的电影里如何呈现?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3人的故事,怎样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追求产生联结?日前,导演胡玫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她以“爱情与阴谋”作为电影的主旨,讲述一场爱情悲剧。“《红楼梦》里对爱情、对生命自由的向往,这样的情感无论什么时代,大家都会有共鸣。”
“金玉良缘”的反叛,创作者与角色共同完成
胡玫从2006年开始筹备《红楼梦》电影。“电影语言需要情节冲突、戏剧冲突,《红楼梦》讲了1000多位人物的命运,电影就要有‘捏沙成泥’的功力,把故事提炼出来,用戏剧化、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我非常纠结,哪一部分都舍不得丢掉。”
胡玫表示,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不可能将《红楼梦》完全装进去,电影的改编必须有大量取舍。为了紧扣原著主题,导演与编剧特意选中了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以年轻人的视角展开叙事,希望赋予经典故事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宝黛钗3人的故事为明线。
原著里,“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盟誓,“木”指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石”指贾宝玉前世为神瑛侍者,同时也是女娲补天所剩的顽石化身为的通灵宝玉;“金玉良缘”象征的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指的是两人的婚姻。
“‘金玉良缘’这一片名就反讽了金玉良缘。”胡玫直言,影片主题为——这是一个世人崇尚和规定的金玉良缘,而年轻人在反抗金玉良缘。
电影的暗线则是“阴谋”:经济利益和家族势力的纠葛,构成了阻碍年轻人自由追求爱情的高高的屏障。
胡玫外化、放大了原著里并没写明的“贾家侵吞林家财产”情节。“即使原著没有明说,但这是符合《红楼梦》逻辑的。这也是第一次用影视的方式把‘贾吞林财’明显再现出来”。
片中宝玉孤独出家,黛玉凄惨离世,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悲剧和反叛色彩浓重。而3人故事里的薛宝钗,如何实现自身的“反叛”?
“从各个方面讲,薛宝钗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传统女性形象,原著里她恰恰没有反叛。”在电影中,成婚夜宝玉揭开盖头,看到宝钗,眼里满是错愕,这时宝钗眼里闪着泪。原著并没有写宝钗流泪,胡玫说这是饰演宝钗的演员在现场提出来的。“流泪是她一点点的反叛,表现了她对自己金玉良缘命运安排的不满和自怜”。
期待年轻人重拾原著,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电影一开头,倒叙讲述了“宝玉出家”的结局,原著里那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得到了影像化的体现。
在“黛玉葬花”这一经典情节中,镜头由近至远,从桃花一直拉到广袤视角,观众能看到远处的雪山,和原著中黛玉在封闭的园子里哭泣哀伤的场景极为不同。“这正好暗合了片头,好像形成了一个文学的呼应”。
桃花与冰雪共存,是主创团队偶然从现实中得到的灵感。团队去西藏林芝拍摄桃花的素材,桃花如海,蔓延到山上,远处还能见到雪山。“黛玉葬花”的概念图由此诞生。
在选择演员时,胡玫希望尊重原著中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年龄,在这个过程中给年轻的演员心里播下一颗种子,去养这株小花,成长为他们的角色。
胡玫提到,大部分年轻演员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封闭训练,让演员阅读原著、观看此前改编自《红楼梦》的其他影视剧、聆听关于《红楼梦》的学者讲解等,得到古典文化的浸润。“他们用了一年时间走进这座大观园。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拍摄过程中用摄影机抓住一些即兴的、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东西”。
她想向观众传达:不要相信一切外在赋予的命定的约束,用青春活力与生命力去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美好,去过自己独有的,而不是别人强迫的人生。
“我们把《红楼梦》拍出来,献给正度过青春的年轻人,告诉他们,这些人类真实的情感是弥足珍贵的,是值得珍惜的,值得为了你自己的爱情去抗争。”
在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首映现场,有观众问胡玫,此次翻拍《红楼梦》,是否担心会引发争议?她回应:引起争议其实“正中下怀”,创作电影的动力本就是希望《红楼梦》能够再次回到现实的热点话题中来,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在看过电影后能回去重新阅读原著,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对《红楼梦》也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既然如此,那么这一版就让它留存在这里,即使有遗憾也没关系,我希望能抛砖引玉,未来能有更多更好的跟《红楼梦》有关的作品出现。”胡玫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