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红学百年误区:史家不但不穷,还再度封爵!避免抄家幸存到最后

5 已有 30 次阅读   20小时前
原创 红学百年误区:史家不但不穷,还再度封爵!避免抄家幸存到最后
阿豆谈历史 2024-10-19 16:30
世人对红楼梦的误读,存在于很多方面,因为曹雪芹擅长正话反说。很多时候,读者需要拥有反向思维,才能读出真相。
比如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他的经济情况、政治地位到底什么样?红楼界普遍的印象是,史家率先衰败。即便说不上破落,起码也是贵族里的穷困户。
打开搜索引擎,只要查找与史湘云相关的文章,不是惊呼“史家的衰败究竟有多严重”,就是感叹“史湘云在家的处境多悲惨”,或者就是什么“一个富贵穷小姐的委屈”。
题目有一万种,核心无非就是1、史家很穷,穷的拼命干活;2、无钱百事哀,史家脱离了贵族生活;3、湘云被虐待
在大家看来,史湘云在贾府是人人羡慕的白雪公主,回到家就是干苦活累活的灰姑娘,就差吃不上饭了。
事实真是这样吗?
四大家族从小说正式开始时,确实已经进入衰败期,但绝不能用一个“穷”字来涵盖一切。
贾家远离了政治核心圈,只剩贾政一人在朝为官,而且只是从五品的小官,管土木工程。
薛家的生意渐已消耗零落。随着薛蟠命案的爆发,特供商资格也要被免除,只不过作者不写而已。
但王家出了后起之秀王子腾,他官运亨通,不断升迁,最后升到九省都检点,也就是禁军统帅。位列一品,权势通天!
可见所谓的【衰败】,没那么简单吧!政治环境在变化,四大家族各自的发展都不一样。
那么,史家到底是啥情况呢?
01史家政治情况
1、爵位不降
四大家族都已经传了三代了。史家祖上被封保龄侯,袭封了三代,到了史鼐时仍然是保龄侯,没降级。
请特别注意这一点哦!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两种。降等世袭就是每袭一代,降低一等,这是指历史情况。书中写的情况还不止如此,是每袭一代,降低若干等。
世袭罔替呢,就是电视剧的铁帽子,可以一直继承下去。这种情况凤毛麟角,整个大清朝算下来,一共才出了12个铁帽子王。
除了以上两种常规操作,还有一种例外,是皇帝恩赐某一代不降级,这叫做恩袭。
那么,史家的爵位为什么不降呢?
要么是当初封爵时,就是世袭罔替的爵位;要么是皇帝恩赐。
无论哪种原因,都是不得了的恩典。他可不是一代恩袭,而是三代啊!连续三代不降低,这跟皇帝老子要有多贴心啊!
2、多出一个侯爵
这还不算,史家又额外被封了一个忠靖侯。
史家祖上只有一个爵位,史鼐袭了爵,他弟弟史鼎应该没爵位的,却以【忠靖侯】的头衔出场。
他家传了三代后,竟然又多出个侯爵。这是什么神逻辑啊?
由此可见,史家后代真不是吃素的,政治地位不仅没缩水,反而增厚了。不禁令人感叹,生孙当如史令公啊!
封爵跟升官不同,对社稷没有巨大贡献,不是皇帝真正的嫡系,不是皇家真爱你,怎么可能给你爵位?
比如王子腾官运虽然亨通,却连个芝麻大的爵位都没,这就说明问题了,皇帝老儿未必真待见他,很可能是权宜之计。
整部书里所有的贵族,三代不降级,史家独有!后代另封爵,也是史家独有的!
偏偏是这个家族,被认为快穷死了,呵呵,搞笑不?
3、身居高位
史家祖上是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后代依然身居高位,并没大滑坡。
湘云爹这一代共兄弟三个,湘云爹是老大,早早死了,剩下两兄弟就是史鼐和史鼎。
这两兄弟都是带爵为官,又是四大家族里独有的情况。
他们都在高层圈里,书中虽然没多写他们的职务,只提到史鼐迁委外省大员,但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清朝的地方大员,无非是总督或巡抚,都是绝对的实权派!
总督和巡抚,官衔为从二品或正二品,一般都是皇帝信任的得力干将。多数还兼有中央职务,官衔有可能更高。而贾政只是从五品,根本没法和他们比!
七十一回南安太妃见了湘云说:
“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
大家仔细品品味下这句话,太妃跟湘云很熟,跟湘云叔叔更熟!但太妃跟贾政却绝不会如此热络。
相比于其他女孩,湘云显然是高档社交的常客,从中既能看出湘云所受的重视,也隐约显露着史家的政治状况。
02势力分布
一家双星闪耀,这种配置不多见。凡出现这情况,都是长期积累下的战果,绝对算是家底雄厚、树大根深,即便王子腾飞黄腾达,也不能与之比拟!
我们回过头看下护官符怎么说的:
贾家:共二十房。宁荣亲派八房在京都,十二房在原籍金陵。史家:共十八房。十房在京都,八房在原籍金陵。王家:共十二房。二房在京都,十房在原籍金陵。薛家:共八房,都在原籍金陵。
这是四家的势力分布,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贾家在京中、老家分布各半。
史家京中占了大部分,老家反而少。
王家在京中只有二房,就是王子腾和王子胜,只占六分之一。六分之五都在老家。
薛家全部在老家,京中无人。
这个势力分配表很有用。在京中分布多,说明族中人才辈出,说明家族已扎根于中央系统,说明树大根深,说明跟皇家关系更近。
在原籍分布多,说明主要在地方上混,政治平台低,政治根基不深。
对比这四家,高下立现。王薛两家是地方上的地头蛇,贾史两家才是混中央的。而贾史两家再对比,史家更优秀!其家族势力更雄厚,人才更多。
总之,史家历史积累不比贾家差,当前政治状态却比贾家好,更关键的是,他不跟王、薛这些惹事生非的家族深交。从任何角度说,他都没理由大幅败落!
03觉醒之家
既然史家并不败落,为什么过的日子跟其他贵族不同呢?书里写到,史家为节约开支,家里的太太、小姐们,都开始动手做针线到半夜了。
这家道紧张的样子,正说明他是最先觉醒的家族。
都说富不过三代,可是史家三代后再次封爵,这是多强大的自律啊——当其他家族都坐享其成时,史家后代却在发奋图强。
同学们,你们以为封爵很容易么?必须对社稷有巨大贡献,万千官员里也出不了一个封爵的。
祖上靠打天下封爵,到了和平年代何其难得!如贾家那样坐吃等死,能出封爵的人物,会吗?只有居安思危,用现代话说穷养,才有可能努力拼搏。
后人把史家的精进奋发当做败落,完全是误读。
贾府的总掌舵人是贾母。一切角色里,她寿命最长、福报最大、见识最多、心胸最广、贵族涵养和气息最深厚!
这位居于贵族顶端的老太君,一棵众多猢狲倚靠的大树,就来自史家。
咋看上去,只是个姓氏。但懂文学创作的人知道,作者在设计时必然包含某种情愫。也就是说,史家一定比其他贵族的眼界更高一层。
红楼梦里一人一面。在同样的环境下,作者一定会写出不同的面目、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生存。
每一场灭顶之灾中,都有幸存者。个人如此,家族也是如此!
王家一心结党擅权,薛家拼命攀龙附凤,贾家只顾及时行乐。这些都是负能量,错误的生存方式。
四家里必须有一个有所觉醒、走正道的家族,这是写书的必然。这个家族肯定是史家。而生存的正法,没什么好讨论的,古今中外都是克勤克俭!
四大家族是四种模式。贾家由盛而衰,王家回光返照,薛家败落不堪,只有史家在韬光养晦。
04生存之道
我们具体来谈谈史家的生存之道。
1、勤俭持家
贾家本来已经远离政治斗争,但对金钱的强大需求,令其一再卷入是非。他败落的最大原因是奢侈浪费,铺张无度。
以贾府庞大的田庄、房舍,只要略微收敛点架子,养活屈指可数的几个主子绰绰有余。可问题是,主子不过十来个,奴才却上千!
不仅主子无所事事,丝毫没有生产力,连奴才都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了,只会陪吃陪玩。
吃穿用度全名牌,斗鸡走狗全报销,娱乐设施超一流,更不用说营建大观园.......这样的日子,无论有多少营收,都会入不敷出。
史家也许曾经跟贾家差不多,但后来却认清了这些问题。不用针线女人,便是开源节流最常用的一招。
针线是女性专长嘛,贵族女性干不了体力活,针线活总可以。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留下《遗令》,当月病逝。他在《遗令》中说:葬礼一切从简,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诸位夫人没事做,要勤学女工,多造丝缕,卖掉换钱以自给。我的遗物可以存放起来,也可以由儿子们都分掉。
有人说,只要对比下曹操和刘备的遗言,就知道蜀汉必然败于曹魏。因为刘备的遗言,全是叮嘱儿子“要读正经书啊”,跟宝钗唠叨的差不多。看似高大上,其实空洞的很。
而曹操的遗言很具体,也很能显示家风。
“勤俭”二字,说说容易,实践起来却难得很。尤其作为权贵阶层,能放下身段、踏实生活,需要极高的智慧!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李商隐的名句,与之相似的警句,多到不可胜数。
每一句,都是前人用血泪总结而来。红楼梦也诠释了这句话。
我们现代人很少听到这种教育,如果你生活的社会,将之树立为最高智慧,就像现代的企业管理学一样普及,再看史家这样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把贵族女性的闲余价值转化成劳动力,任何朝代都大立提倡。所以我相信,曹雪芹写史家借用了历史。曹操不也姓曹吗?
2、与四大家族切割
史家只与贾家联过姻,还是在鼎盛时期。跟王薛两家完全没瓜葛。
自小说开始,史家奉行的就是独善其身。贾家有红白大事时,才有他们的影子,但也只是一句带过。
除了湘云这孩子,其他史家人从未在贾府吃住过,似乎就没什么往来。
王家正相反。政治上拉帮结派,罗织党羽;家属间也最抱团,是关系网最复杂的家族。七拐八拐的亲戚都要住进贾府,一住多少年都不走,如蜂窝似的,团团密密把贾府包围。
王子腾夫妇也经常出现,动不动就来贾府。王家做寿,贾薛两家倾巢出动,连黛玉都要跟去。王家娶亲,凤姐就成天过去帮忙。总之,集体应酬简直不要太多。
但所有这些模式,都不适用于史家。
这些都只是小角度,冰山一角而已。无论是王家的操纵官府、薛家的打死人命、贾家的夺人财物,凡有不法之事,史家都没参与过。
仔细去看跟政治挂钩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发现,史家完全是老牌贵族里一股清流。史家明明处在这个圈子里,但又游离于四大家族之外,这其中难道没玄机吗?
3、谨慎做人、清廉为官
史家才是新皇真正器重的人。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穷呢?
可偏偏是他显得穷,哪里是真穷?明明是给皇帝看。这谨慎做人、清廉为官的样子,是皇帝最喜欢的样子。
做官低调,治家严谨,严格把控交际圈,与老牌势力尽量切割,都是在向皇帝表忠心。
当皇帝向老牌势力开刀时,史家也会受影响,但跟贾、王、薛这些家族会有本质差别。他们是死亡性打击,史家只是被牵连削弱。
05史家结局
书中女子,婚配之路都很坎坷,为什么史湘云早早订亲,为什么只有她能【厮配得才貌仙郎】?
那时候的婚姻无关于本人优秀与否,全是拼爹、拼家族的。
湘云订婚最早,对象优秀,过程顺利,都要归功于史家的政治表现。政治上有前途,才有安宁美好的婚配。
书中众多女子,其实都嫁不出去,至少是都在苦心寻找良配,只有湘云根本不必找,躺赢!
其他女孩婚姻不顺,本质上都是家族不给力。就连贾府的千金小姐们,也是被家族所误。
后期贾家已深陷政治危机,迎春被虐待至死,贾家毫无办法,这是赤裸裸的证据。不要只揪着迎春的性格说事,根本原因是政治好吗!!
只要对比迎春和湘云的婚姻,就知道贾史两家政治情况差异有多大。
如果史家跟贾家一样风雨飘摇,哪来的什么才貌仙郎?即便订了婚,也可以像宝琴那样被悔婚。
可湘云的婚姻不仅成了,而且还有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判词上明确显示的)。这说明,在她出嫁前后,史家没什么问题。
再看时间节点:80回已经暴风雷电,贾王薛这些家族马上就要完蛋了。这意味着,史家必然不受风波,湘云的婚姻才可成。
湘云婚后原本挺幸福的,但丈夫早逝,夫家发生了变故,才造成她不幸的后半生。这不幸跟史家没有关系,史家保障了她的前半生,后半生要靠夫家保障了。
况且,从湘云的判词来看,她余生的痛苦,也都是精神层面的,并非物质层面的崩溃。
所以,种种角度都证明,史家早已跟其他三家割裂,没有经历灭顶之灾。他是四大家族唯一幸存的家族。
四大家族并非绑死,没有什么证据显示,他们结局必须一样。反倒是湘云佩戴的麒麟,以及她的判词,都暗示了史家会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声明】卓语只研究原著,一切观点来自原著,不要拿87版的结局来问我。湘云的麒麟,另文详解。
06宝钗之语不可信
史家“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核心目的是少用奴才。奴才少了,不但开销大幅降低,更关键是少了犯法的机会。这才是长久之道。
史家是众多贵族应当学习和效法的对象,可惜他们都不觉悟。
不觉悟的人太多了!史湘云总想逃离史家,躲在贾家耍,这是公主病,却被后世误解为穷家虐待孤儿。
迎春惜春可没被虐待吧,仅仅边缘化而已,就活的那么压抑,都是重度社恐病人。号称被虐待了的湘云,反而成天大玩大笑,任性恣意到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这合理吗?
我们来看一段评论:【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叔叔婶婶生活,不仅跟黛玉一样寄人篱下,而且身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千金小姐,在史家却过着粗使丫鬟般的生活。好容易熬到出阁的年纪,等来了一段好姻缘,厮配得才貌仙郎,却也没到头。真是命如浮萍的落魄小姐啊】
上面这段就是关于史家、关于史湘云,最广泛的认知。按这说法,婚姻竟然是熬出来的,被虐待的孩子也能等到婚姻的春天,这都什么逻辑啊?
实际上,史家只是避免奢靡而已,贵族该享有的规格一点没少。湘云出门会带一堆奶娘婆子和丫鬟,前呼后拥的。33回里她进大观园,书上说:
众奶娘丫头跟着,到了凤姐那里,说笑了一回,出来便往大观园来,见过了李宫裁,少坐片时,便往怡红院来找袭人。因回头说道:“你们不必跟着,只管瞧你们的朋友亲戚去,留下翠缕伏侍就是了。”众人听了,自去寻姑觅嫂。
这堆寻姑觅嫂的仆人,才是家族财力的真相。
千金小姐身边必须有教引嬷嬷、有众多女保镖傍身。这不单单为了摆排场,而是对小姐的保护。她们时刻监管和纠正小姐的行为,保护小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一切贵族里,只有薛家没乳母,没教引嬷嬷,半个都没有。
贾史两家的小姐,随便动一动,身边都有一群保镖,而宝钗从来都是自个单蹦。
贾家千金标配12个丫鬟,宝钗只有2个丫鬟,从来都不够使。
如果你是宝钗,站在这堆千金之中,什么感觉?可是,偏偏她来说史家穷,这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明明是薛家最先败落,成为破落户,她却说湘云可怜,这是作者对她的巨大讽刺。后世读者却坚信不疑,更是讽刺!
越是不经意的细节,一笔带过的,才越是真相隐藏之地。越是大段大段的表白或抱怨,反而不可信,有很多主观问题夹杂其中。
湘云从小任性恣意,不愿受委屈受约束,所以才抱怨。
从她对黛钗的认识,就能印证她的眼光有多差。以这样的头脑,怎么可能理解史家长辈的苦心呢?
宝钗想拉拢她,当然会充分投其所好,故意夸大她的委屈,营造知心大姐形象。以骗取湘云的好感和信任。
自己是瘸子,反而笑别人腿短,哈哈~
总之,宝钗描述史家的那段话根本不足信,就像她和袭人常常诋毁黛玉一样,需要反向理解。
责任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