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贯彻刘云山部长关于“建设新农村、要有新文化”的指示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具体落实中国文联“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的活动举措,进一步推进农民画的发展和繁荣,提升农民画创作水平,确立中国农民画在当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构建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做出新贡献,作为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活动之一,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共同筹备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筹备了“农民画时代 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作品展”。展览于7月6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期30天。
本次展览在凸显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农民画家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注重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双重探索,从“农民画时代”与“时代画农民”两条主线入手,针对一个宏大的时代与农民、农民画之间潜移默化的联系深入,聚焦新时期下中国农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览由3个特色展览及一个研讨会共4个部分组成:
一、“农民画时代——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展示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400幅经评选选出的优秀的农民画作品。其中获优秀奖作品46件
二、“时代画农民——新中国农民题材美术作品展”:展示近现代美术史上表现农民题材的经典作品100件,其中包含了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知名美术馆的馆藏及当代著名美术家的精品力作。这其中既有表现中国农民的个体形象,探讨农民个人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作品,如凃克的《老农民》、叶浅予的《夏天》、罗工柳的《延安人》、刘文西的《祖孙四代》、赵延年的《隔代亲》、罗中立的《父亲》、杨飞云的《期待》、冯远的《雪山祥云》、李翔的《父老乡亲》、徐唯辛的《农民李富国肖像》、王玉琦的《田野》、徐芒耀的《回族老大娘》;也有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心境的作品,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全山石的《维吾尔拖拉机手》、李子侯的《入仓》、徐启雄的《五月杨梅红》等;更有表现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农民位置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演进影响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潘天寿的《杭县农民争缴农业税》、姜燕的《考考妈妈》、陆俨少的《教妈妈识字》、吴作人的《农民画家》、王玉珏的《山村医生》、高潮的《走合作化道路》、王少伦的《1978.11.24小岗》、李节平的《泥水夫妻》等。
三、“来自画乡的报告——全国农民绘画文献展”: 展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由专家实地走访农民画乡,收集的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画从起步到发展到成熟的第一手资料。其中10个有代表性的画乡各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作品100件;代表各画乡农民画发展的图片约300件;农民画乡大事记、调研报告、农民画乡研究性论文共18万字10个农民画家代表作品100件以及农民画衍生产品、实物等。
四、全国农民绘画展览秀洲研讨会:农民画组织者、辅导者、农民画作者与美术理论家,共同探讨农民画的理论基础,从专业的角度对农民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论述和研究,同时交流各地农民画发展经验。
研讨会现场
同时本次展览还将出版《“农民画时代”全国农民绘画作品集》、《“时代画农民”新中国农民题材优秀作品集》、《“来自画乡的报告”全国农民绘画展文献集》三本大型文献资料。
当代中国农民画,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当代中国农民时代精神的反映。当代中国农民画产生自上世纪50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农民画发展呈现出来蓬勃生机,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创作队伍,并于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民画乡。
农民画家们喜用绚丽的色彩描绘新时期、新农村、新变化,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展现了新时期下农村农民文明和谐的新气象。与传统意义上绘画相比,发源于民间传统艺术的农民画不乏写实的一面,同时具有夸张、离奇的想象力,写实的造型加以夸张的、强烈的表现,正是农民艺术家质朴生活与满腔热情的释放,因而有着“东方毕加索”的美誉。
本次展览从去年开始筹划,经过近一年的时间筹备组织,可以说打造了目前国内在参展范围、学术性、权威性等方面最高规格且集农民画展览、研讨、文献、宣传出版于一身的大型综合美术活动,是全国性农民画交流的盛会,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兼顾了学术性的特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此次展览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历年来尚属首次。展览启动以后,全国30多个省市区美协积极发动各地区农民美术家参与,有的省级美协在组织创作之外,还专门组织专家到农民画乡指导创作。广大农民画作者踊跃投稿,初评共收到稿件1300余幅。初评结束,又根据各地送稿情况,为送件数量不多的四川、安徽、新疆、西藏、青海、重庆、内蒙古、云南、甘肃、宁夏等地区预留了参与总评的作品名额,通知当地及时送件。
第二、关注老、少、边、地区的农民画作品,关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作者。总评评选时,仍有新疆、青海、西藏、安徽等地作品在运输途中,评委们再次决定为这些地区预留名额,由浙江省美协组织省内评委评出优秀作品。
第三、作品艺术水准高、贴近民生、异彩纷呈。展览共评选出400件参展作品,其中优秀作品46件。作品内容大多体现农民的切实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颜色绚烂、生动活泼,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以至于评委在评选过程中赞声不断。
第四、展览内容全面,既关注现实作品又关注历史传承,既关注作品创作又关注学术研究,既关注民间艺术又关注专业领域,这样纵横交加的集中展示史无前例。最终选取的参展作品,一方面是农民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另一方面是专业领域艺术家的创作,特别是其中不少艺术家毕生都将农民题材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二者间共通与呼应,构成了本次大展遥相呼应的精神气质。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整个展览从方案设计到作品展示、展厅的布置、研讨会的发言顺序以及画集的编排,组委会一直秉承的一个理念就是要突出农民画作品、突出农民画作者,让农民唱主角,精心为广大农民画家“搭台唱戏”,专家甘心退居其次,充当绿叶。
因而,这既是农民画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农民画产生、发展过程的一次系统梳理,文献展图文并茂集中展示了50年来农民画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的状况,许多珍贵的具有史料价值的作品、资料,重新得以重视、保护与传播。
这也是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首次为农民画家举办这样大型的展览。为了此次展览的顺利开展,主办、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中国美协分党组研究决定批准此次优秀作品40件作为加入中国美协的一次资格。总评结束,又根据评选结果增加优秀名额至46名,这样的力度在专业展览中也并不多见。中国美协、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浙江省美协、浙江美术馆、嘉兴市秀洲区委区政府都将此次展览作为2010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全力以赴,力争为农民画作者搭建一个最好的展示平台。
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举办此次展览的作用就已经有了初步显现。得知农民画创作得到了来自专业领域的关注,感受到了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切关怀,农民画作者信心大增、创作激情高涨,许多已经改行做生意、打工的农民,又重新拿起了画笔。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一定会推动中国农民画的交流与研究,促进其产业和市场化进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农民画创作的新高潮,也必将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民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