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什么让贾宝玉与贾府“非暴力不合作”?》
作者:赵富忠笔名破石
读完《红楼梦》以后,男主角贾宝玉荒诞不经的言行举止,着实让人感到十分的怪异。一个贵族公子哥,成天间的鬼混在姐妹丫鬟中,不思读书进取,这样的人物不论置身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容易招惹许多非议。难怪他父亲贾政,作为一个比较“正经或正派”的人,每每想要对其训斥和责罚。故而,每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总是想对于贾宝玉的种种乖张行为进行分析,搞清楚作者曹雪芹这样编排人物,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具体情况,且听赵富忠细细道来。
小说中,作者本有借助贾宝玉的活动,衬托女儿等一切的美。可最后纵然有千百种好处,终究无可奈何的都被世俗社会所吞噬。
(赵富忠书法)
在《红楼梦》中,作者着重笔墨描写的便是贾元春省亲过后的大观园生活,除了宝玉是男性以外,其他都是女性,俨然如同一个“女儿国”。在其中这些女孩子们才华惊显,如擅长书法的探春,精于绘画的惜春,会写诗的林黛玉等,就是那些丫鬟如小红、晴雯、莺儿等,他们都能一手“绝活”。由此可见,这些女孩子们,其实也是很有作为的,只是在那个时代,没有给过他们太多的机会,便匆匆凋谢了。尤其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便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如此的远见卓识,见识远远超过“一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王熙凤了。故而在小说中,贾宝玉“偏袒”女儿们,不仅借助贾宝玉之口“荒唐”说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儿是泥作的骨肉”,而且在外面写诗联对中不让须眉,却在大观园诗社中每每名落孙山,处处彰显女儿们的“能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女儿”们渐渐长大离开“大观园”,开始谈婚论嫁、融入世俗的时候,也正是那份“纯真”、“清爽”毁灭之日。诚如梦游太虚化境中的一副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所叙述的。
面对如此,就是作者也感到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只能让最信任的晴雯,最最钟情的林妹妹相继“夭亡”,希望她们能够以这种方式“质本洁来还洁去”,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她们被世俗所吞没,“染了男人的气味”,变得比“男人更可杀了”。故而在小说的开端,作者意味深长地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赵富忠书法)
人生在世,有时候免不了陷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呆傻”窘境,作者面对社会的无望,自然会产生叛逆过后的“幻灭感”,自然想借助贾宝玉来诉说心中的伤离情愁。
在整部《红楼梦》中,存在很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着实让人看出贾宝玉的“呆傻”,也可说是一种“痴”。其实在贾宝玉心目中,一心想维护的大观园女儿国,逐渐随着贾府的衰败而风雨飘摇。但是,宝玉却是极不愿意看到,他要挽救“女儿”(“青春”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美好),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因而这份“呆傻”或是“痴情”,便着上离愁和伤感的意绪,不论是“香藤异蔓”变得“凄凉”,还是“对杏流泪叹息”,这些都深刻折射出作者曹雪芹想通过贾宝玉的看似“呆傻”行为,抒写自己的“一腔悲愁”,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了。
想想贾宝玉人生道路的选择,恰恰是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决绝抗争的折射。
说道《红楼梦》不得不提贾宝玉对于林妹妹的“痴情”。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于人生而言,“痴”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抗争”。如《红楼梦》第五回写到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在太虚幻境中偏说贾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是“古今第一淫人”,而且还是“意淫”,必然遭受“百口嘲谤,万目睱眦”。这“意淫”与虚构何其类似,想必也是作者对如此遭遇的切身感受,才有创作《石头记》的动机。再说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之《终身误》借着贾宝玉的口吻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结果是“到底意难平”。纵观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仿佛贾宝玉似乎早已经预感到爱情的悲剧结局,却总是有意无意地跳出来,通过打、砸、扔“劳什子”,诅咒说出家当和尚等,进行反抗。如第二十八回中娘娘赏赐端午节的节礼,偏偏宝玉和宝钗的一样,这就让宝玉很犯嘀咕,要都送给林妹妹。再一个就是第三十六回中写道:“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到:‘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如此之类很多,这些分明就是贾宝玉的一种抗争,与天理、命运、人情、世故等那个时代的一切都要抗争。
贾宝玉的很多抗争都是对应着的恰恰是人世间的伦理纲常,但渺渺人生,一个人如何能够在一个封闭、保守的环境扛得住“集体”的力量?!可贾宝玉却不可为而偏要为之,故而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经常“不可理喻”,时而也就显得格外“呆傻”了!当然,贾宝玉是“富贵闲人”,生存上是依赖着贾府的权势和财富,自然不能明面上表现出来,只能通过这种“呆傻”的言行,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争,这就如同曹雪芹一样,对于社会有着深深的悲愤,却只能用委婉的“笔触”,款款道来,真是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从小说中的第五回《飞鸟各投林》这一首曲子,我们可以看出将来贾府是彻底败落了,“好一似食尽鸟头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既然命运世道等这些要贾宝玉选择“德言工貌”的薛宝钗成就“金玉良缘”,好继续家业。最后可见贾宝玉却偏偏不走仕途经济道路,成为个“不肖子孙”。从前八十回的内容可以大致推断贾宝玉日后沦为乞丐,或遁入空门等,真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抑或是对于当年辜负林妹妹的誓言,而作的印证。
这也就是《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希望通过贾宝玉的所做作为,展现出一种“玉石(宝玉、黛玉)俱焚”的决绝抗争态度,真可谓是那个时代的“弥天大勇”。同时,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名字为何叫做《石头记》,结合小说中宝玉与石头的关系,也很好地印证着作者的“铁石心肠”,犹如顽石一般,顽抗到底!
(赵富忠书法)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