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封建社会的“三个代表”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化”

6 已有 2681 次阅读   2018-12-26 04:26

       在《红楼梦》中具有众多个性突出的经典人物,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以及贾探春等,更是在人们心目中,耳熟能详,但同样入选其中的贾迎春、贾惜春在小说前八十回中的出场次数却并不多。但是,为什么她们两位却能入选其中,想必其中自然是有个缘故的。

       因此,再结合前面对于贾探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贾府大观园里面的三位小姐在进行人物设计过程中,各自都有某种使命,以便于作者表达某种思想。

封建社会的“三个代表”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化”

       首先说一说贾迎春,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无为而治的结局只能是任人摆布。

       在《红楼梦》中最没有“小姐主子”架子的便是迎春。尽管贾宝玉对待身边的下人比较随和,但是不高兴了,还要嚷嚷着把自己曾经的奶妈李奶奶撵出去,结果把茜雪撵出去了;对于迟开门的小丫头一上来就是一记“窝心脚”,结果踢了袭人。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迎春,对于聚赌的奶妈,任意放纵,甘受手下人摆弄;就是偷了自己的首饰,也不予追究,真是好到家了!这是什么道理?正所谓“君子处无为之治,行不言之教。”结合具体的人物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在迎春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典型的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例如,在《红楼梦》的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一旦遇到纷争的事情,贾迎春都会拿起《太上感应篇》来读,全然将那些纷扰,都抛诸脑后。同时,回过头来看,在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其中迎春的灯谜中有一句:“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提到“阴阳”二字,便有典型道家的思想了。再一个在第七十九回中,贾宝玉得知迎春将要出嫁,陪嫁的有四个丫头,搬出紫菱洲,更是跌足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净人”。这“清净”二字,何尝不是作者对于迎春身上“道家思想”的感受。由此可以看出,在迎春居住的紫菱洲,恰恰成了道家思想的代表,结果在外人眼里她却是个“二木头”。

封建社会的“三个代表”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化”

赵富忠书法

       同时,我们看到迎春身边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丫鬟绣橘,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淮南子》上面的一句话:“橘在淮南则为橘,橘在淮北则为枳”。橘自然是甘甜可口的,而且还是“绣”(五采备也)橘,由此可见,作者在迎春这个人物设计的过程中,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其所表达的思想就是,道家思想就是在相对于清净的大观园,也行不通。最终,通过对于贾迎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我们可以发现,贾迎春是受到中山狼的迫害致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失望!

封建社会的“三个代表”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化”

       其次,贾惜春最后选择出家,更是佛家“空寂”思想的典型代表。

       在《红楼梦》中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送到惜春处,这时惜春和智能儿在玩耍,她便说将来也要剃了发做姑子去。而其真正作为主要人物来表现的章节,就是第七十四回贾惜春“避嫌隙杜绝宁国府”。在这回中,尤氏与惜春发生争执,尤氏先说惜春是状元才子,可是惜春并不认同,却说:“据你这话就不明白,状元难道就没有糊涂的?可知你们这些人都是世俗之见,那里眼里识得出真假、心里分得出好歹来?你们要看真人,总在最初一步的心上看起,才能明白呢!”后来尤氏又说她是大和尚,讲起参悟来了。由此可见,“天性孤僻”的惜春代表的佛家“空寂”思想,结果在外人看来却是“心冷嘴冷”、“年轻糊涂”。

       同时,我们再想想惜春身边的丫鬟叫什么名字——“入画”,和“入化”读音何其相近,刚好可以印证惜春对于佛教的“入化”境界。最后,结合“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句话,我们看到作者对于惜春的惋惜之情,也是对于佛教思想的否定。

封建社会的“三个代表”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姐妹,再结合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刚好与“四书”对应,尤其是探春在治理大观园时的兴利除弊措施,如同宰相政治改革一般。这三姐妹恰好似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三个代表”,但是三个人的命运都不好,足以看出在作者眼里这三种思想已经没落不堪,不能够保住“大观园”,也就是贾宝玉心中的“女儿国”。在此,我想可能就是因为迎春、惜春代表着释道思想,所以才入选金陵十二钗的“正册”。

封建社会的“三个代表”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化”
(赵富忠书法)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