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讲座 | 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讲述“有颜色的中国故事”

2 已有 1052 次阅读   2020-05-04 23:11
讲座 | 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讲述“有颜色的中国故事” 

关注

孔子学院

日前,在“中文联盟”系列直播课中,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应邀为全球汉语教师及中文学习者讲述《有颜色的中国故事》,围绕中国艺术经典作品,开启一场中国文化之旅。

讲座回顾

《女史箴图》

故事从1600年前,东晋顾恺之开始,顾恺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被誉为“画祖。同时期,东晋还有一位艺术家叫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们两位一书一画,交相辉映,是那个时代中国艺术领域很重要的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女史箴图》这个是摹本,原作经过1600年的岁月早就湮没了。大概在唐宋时期,有人把《女史箴图》重新临摹了一遍。

画面中是一个家庭。有位女士的头上有非常漂亮的簪花。这在当时叫“华胜,就是魏晋时期女士们,为了给自己装饰,在头上插的花。顾恺之画画有个特点,很注重眼神交流,在这幅图像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这幅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袖子上的线条,粗细一致,而且连绵不绝,一点都没有中断。在美术史上被称为“春蚕吐丝,是顾恺之所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语言,也是中国画远古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有人称之为高古游丝描,就像流动的蚕丝一样。

最后还有一个特点,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的红色与黑色。红与黑,在古代把它称之为丹青,是中国绘画起源的颜色。

《二十八宿神形图》

到了大约1500年前,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国有一位大艺术家叫张僧繇,他有一幅《二十八宿神形图》。这个也是摹本。张僧繇也是成语“画龙点睛”的主人公。

上图截取的是局部。图中这个人物是头驴,但是他有很多手臂,拿着各种各样的武器或法器,这就是传说中的火星神。

千年之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农耕社会,人们要通过观天来判断时令,决定耕种,判断收成。在远古时期,每个农民都是星象学家,他们天天仰望星空,一方面是敬畏老天爷,另一方面期盼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张僧繇的绘画据说是从印度传来的一种绘画方式,就是“凹凸法画面中的人物身体上有一些线,有的密,有的松,有的粗,有的细。

这些线跟顾恺之的线有一点不同,它明显有了一些粗细的变化。还有重的颜色、浓的颜色和淡的颜色,形成了一种凹凸感,也就是立体感。

《供养菩萨》

到北魏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在敦煌开凿洞窟,供养佛像和菩萨,画了很多的壁画,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敦煌壁画。

这幅北魏时期的254窟的《供养菩萨有几个特点,一是很明显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二是人物身上有线条粗细的变化以及墨色线条的浓淡,形成的凹凸感;三是颜色变了,以蓝色或绿色为主。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天空是一种璀璨的蓝绿色,而且人物的造型非常粗犷,非常有力气。

《狩猎图》

西魏时期的敦煌壁画《狩猎图》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左边骑手骑在马背上,回身把弓拉满,要射击一只追赶他的猛虎,右边一位骑手在奔驰的马上举起长矛,投射出去,狩猎前面三只逃窜的黄羊,整个画面都充满着奔驰的动感。

画面中还出现了很多像小梳子一样连绵起伏的群山。这些山都是蓝色的。山上还有一些树,这些树画的很可爱,像一个手掌张开的样子。 这是早期中国画里山和树的一个常见样式。

《五百强盗成佛》

在西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还有《五百强盗图》。持着长矛的战士骑在披着铠甲的战马上,跟这些强盗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强盗们手持刀盾弓箭,跟骑兵对峙。

有意思的是,战马的铠甲是蓝绿色的,还有这些强盗的盾牌上也有很多蓝绿色,但是又跟中国画的红与黑结合了起来。

《福田经变图》

西魏灭亡后进入北周,在敦煌壁画《福田经变图》中可以看到无边的沙漠与戈壁中,行走的人们非常艰难。他们突然遇到一个绿洲,于是赶紧去喝水,人们也得到了休息。整体画面是以青绿为主的。

《明皇幸蜀图》

到了唐代,中国青绿山水画最著名的一幅作品是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通幅都是青绿色,而且他在石头背阴的地方会画很浓的颜色,向阳的地方会画偏黄色或者金色。

美术史上也把这种青绿山水叫做金碧山水。这是唐代宫廷绘画中最流行的一种色彩方式。在画面中还可以看到一马当先的唐明皇,以及他的众多随从围着他。

《明皇幸蜀图》还有一个时代背景。大约在1200年前,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明皇不得不带着他的随从逃往四川,这个画面正好就是在蜀道的山路上盘旋曲折行走的一个状况,也可以看到什么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张议潮统军出行》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势力范围明显向南收缩。在这一次的事件中,西南的吐蕃占据河西走廊。直到在沙洲出现了一个大人物,他把自己的家财散尽,组织了一支军队叫归义军,跟吐蕃进行了战斗,收复了河西走廊,收复了沙州和敦煌。把敦煌重新纳入唐朝的版图范围。

这幅《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很好地展示了归义军那种千军万马的行军阵仗。马儿们按照号角的声音有节奏地行军。画面中一支乐队在给行军的队伍伴奏,有人在载歌载舞。

《宫乐图》

在这幅晚唐时期的名画《宫乐图》中则是另一番景象。后宫中的这些唐代仕女们围坐在一个桌子边喝茶。她们先在一个大锅里煮茶,然后再用勺子分到每个人碗里,这是唐代的分茶制。她们一边喝茶,旁边还有人伴奏。

《捣练图》

这幅是1200年前唐代有名的《捣练图》,图中人物的衣面上有非常漂亮的花纹,服装也是红、黄、蓝、绿,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还有她们头上的发饰、妆容,穿的襦裙都很美。

《韩熙载夜宴图》

顺着时间的线索,在大约1100年前,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南唐有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表达了韩熙载放浪形骸的生活。

韩熙载为什么要这样呢?据陆游在《南唐书》里记载,当时南唐已国力衰微,北方宋朝兴起,而南唐后主李煜想任命韩熙载做宰相。韩熙载并不想做,所以通过这样一个纵情声色的场景,实现自己的明哲保身。

《写生珍禽图》

在五代时期还有人去画很小的虫子、花鸟。在五代十国的后蜀国,有个叫黄筌的画家画下了这些,虽然是很小很微观的世界,可是却栩栩如生。 这是中国画的写实主义。中国画家至少在1100年前就可以画得非常写实。

《千里江山图》

在900年前著名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可以看到 中国绘画的许多画法, 在一幅绘画中同时具备平视的视角、仰视的视角和俯视的视角。中国绘画的视角是随时在变化的,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切换。

《五台山图》

北宋时期这幅敦煌壁画《五台山图》很像话剧效果,有人赶着驴、骆驼上山,重重叠叠,但是时空被压缩了,画面中体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三个时间段都被压缩在这样一个时间的隧道里。

《清明上河图》

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北宋的众生相,画里分别将600个人物的特征都表达了出来。画面中这座官署的朱门前,百无聊赖的差役们在晒太阳,反映出北宋武备的松懈。

《胡笳十八拍》

大约在850年前,北宋被金国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袭,持续千年,可以参考这幅《胡笳十八拍》,它是南宋画家的画作,这是一个明代的摹本。

《秋庭婴戏图》

《秋庭婴戏图》展现了南宋这些士大夫的家庭里,孩子们在后园做游戏的场景。

《果熟来禽图》

南宋画家在画花鸟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图中的三只苹果,一只正、一只侧、一只背,很好地展示了一个立体的透视空间。

《蒙古国供养人》

大约在700年前的元代有一幅壁画非常有意思,就是《蒙古国供养人》。左边几位是穿着蒙古族服饰的男士,他们是供养人。右边是典型的蒙古族女士。

这个壁画很单薄,因为时间的腐蚀,元朝的壁画腐蚀之后,隐隐约约透出了北宋时期的供养人图像。可见是元朝时,工匠们把宋朝的壁画糊住后,重新画上了壁画。

《溪山渔隐图》

大约600年前的时候,中国进入了明朝,明朝有很多著名画家,在唐伯虎的《溪山渔隐图》中,可以看到有人在吹笛子,旁边有一位隐士与他的好友,靠着靠枕,听着笛声的同时打拍子,他们背后是一棵枫树,红叶点点飘荡在水面。

《文姬归汉图》

明朝还有一个大画家仇英,画了《文姬归汉图》,反映了中原和西域胡人之间千百年来,不断征战,也不断交往与融合……但明朝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就是明军封锁了嘉峪关。嘉峪关封锁以后,整个丝绸之路彻底中断了,敦煌也就湮没在黄沙之中。因为闭关锁国,中国开始走下坡路。

《桃源图》

仇英的另一幅画《桃花源》,使用的是青绿山水画的做法。仇英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画卷中充满着非常鲜艳的红、黄、蓝、绿,把中国画的色彩推到了极致。

《百骏图》

300年前西洋传教士郎世宁 把中国绘画跟西洋绘画揉合在一起,画下了《百骏图》,它明显具有西洋画焦点透视法的影子,但同时又有很多中国绘画的情调。

《纸鸢图》

100年前,齐白石将他心底的那份天真、纯净,展现在纸上,做出了《纸鸢图》这幅画,画中展示的是4月放风筝的场景。画面看起来很像漫画,飞上天空的风筝与画面右下方的儿童呼应,不禁让人童心萌生,复归于“天真”岁月。

从1600年前到100年前,通过跨越中国1600年历史的很多五颜六色的画卷,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绘画中明显的时光流动,这也是中国绘画独有的一种美学观念。

曾孜荣

中信美术馆馆长,兼《东方艺术》杂志主编。具有20年艺术普及工作经验,资深艺术出版人。长期在豆瓣网、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平台开设艺术专栏。风格简练、有趣而引人入胜。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有趣内容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哦~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