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中国画的出路——黄美尧论中国画的创新之路

7 已有 1054 次阅读   2020-07-03 18:15
中国画的出路——黄美尧论中国画的创新之路 

今天讲的是中国山水画创新问题。

所谓的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活动,而是开发,是适应环境需求的发现。

几年前,有人说今天的时代是云时代。所谓云时代,即物理世界与想象世界的结合,也就是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结合。

今天,在后殖民时期的国际文化大潮中,中国山水画之路怎样走,需要站在当今中外绘画现状的层面上才能把握。

《终南山隐士之家》 76cmx69cm 2019年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不远千里到峨眉山观山的人,其行为是:“峨眉尽在咫尺不细看,却到僧房看假山”。面对三千多公尺高的峨眉山,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是“以小观大”,不可能见到山的全貌,回到僧房看假山,则成了“以大观小”,人成为了顶天立地的主人,通过对假山“瘦、透、缕、皴”等形态细节的观察,便能了知整体的结构关系。

就山水画发展来说,需要效以观山之法,在中外现状的比较中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途径。

《绿韵清厚》 113cmx68cm 2019年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种类众多、论说精到、法理高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山水画,从发生、发展历经的千余年中,流派众多,技法多样,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学者提供丰富的遗产。

山水画的兴起,与远古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采集、狩猎、耕种、居住等等,都依赖于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整治和开发,日渐形成了“风水”观念。魏晋时期,在对“风水”的关注中,产生了论说完备的“风水学”。与此同时,有关于风水相关的山石林泉的诗文等也广泛流行,一时间爱山爱水,重视大自然对人生的净化,成为时尚。

《青山万里》 67cmx66cm 2014年

此时,有关山水画的创作,便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走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种。

早期山水画,一般以写字方式,用点线来结构。王羲之以后,有了笔法墨韵的研究,写字变成书法。到宋代,书法与绘画结合,山水画中有了皴法的创新。

山水画进入水墨时代,首先有唐人王洽的“以其痕迹,为山为石”之说启发了后人,到宋时米芾,利用水和墨的关系,创造了“雨点皴”,继之而来“拖泥带水”画法相继出现,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五百年后,才由张大千以泼墨泼彩方式把中国山水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山雨过上溪》68cmx68cm 2016年

纵观历史,中国画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凡的,多灾多难的。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文化随着磐坚硙厉的硝烟,打开了中国大门。到1919年后,在一批“先进分子”的倡导下,以“洋为中用”为旗帜,借“打倒孔家”之名,把中国数千年本土文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要使其“永远不得翻身”。

于是,外来文化以殖民和后殖民形式在中国长期泛滥。到近代,苏俄文化袭来,时髦的“政治波普”、“玩世的山头现实主义”“艳俗媚世”的新作成为无处不在的游魂,缠绕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万古黄山秀》133cmx68cm 2013年

现在来看看声名赫赫的西洋艺术,可做前车之鉴。

十五世纪,欧洲出现了辉煌的文艺复兴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的中晚期),200余年后,到1872年,印象派出现,接着“构成”、“立体”、“点线面抽象”和“表现主义”问世,在后“装置”、“行为”以及把装饰绘画作品的画框、框架都作为艺术来呈现。到如今,欧洲人自己也叹息艺术正走向“终结”。

有趣的是,艺界策展名人杜尚,把工业陶瓷小便池以“泉”之名列于雕塑作品,借以嘲笑和讥讽艺术的当代现状。此时“有想法”的艺术批评家则将其置于博物展厅,以获得“轰动效应”。果然,有人对此称之为当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只有观者自知。

《峡谷帆影》78cmx69cm 2014年

人称21世纪,是中国水墨的世纪。

水墨的最高形式,是水墨自身物性的本质显现,是本土人文精神的展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界奋发图强,努力研习,在画理画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但在“形”和“象”问题上,却有不同看法。

有人说,“当代中国画”,最好的表现就是无表现,因为“曲高和寡”看不懂没有关系,依托物象造形,是不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老子说“大象无形”所以老子讲“无”,佛学讲“空”。

《意在万山激流间》68cmx69cm 2016年

“存形莫大于画”,作画的根本任务在于存形,在于“托物寄形”,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根本。

托物,就是依物取象,进行必要的提炼加工,使之典型化,有代表性,并以“形”反映出“神”来。

老子的“无”,是无中存有,有中藏无,无和有是互证互现,互补互明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大象无形”是指凡大象处处是形,前后左右,多角度、多空间都有象的存在。是物理形象和虚幻形象的统一。

《本是无色界》 102cmx71cm 2016年

至于佛学的“空”并不空,是和“色”的对立统一。所以佛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空是佛法“虚幻”的概念,色是实象,是指各类物质汇集的大千世界。佛学以修心为尚,以和为本,故出家人称“和尚”。

有禅诗云:“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竹黄花,都是指色;法身般若(觉悟、佛和智慧)则是表空,空色是一体两面,和老子的无有说法一样。

《古楼白云中》 126cmx68cm 2014年

绘画中,形和象是统一的,就像有和无,色和空一样。

象是形,依托于物的具体演化、精神的关照和意趣、灵感诸多方面联系起来的整体,所以,离形无象,离象无形。对此,古人以“似与不似”作概括性的说明。

形和象构成的似与不似,而画作中的虚与实,是经验判断,是观者的视觉感受。真实和虚拟,二者接近,有时虚拟比真实显得更加实在。

人说未来30年,是中国绘画的决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追求现代性是共同的,但要明白,现代性离不开对原初性的回归。

《烟云奇观气象纵横》 245cmx123.5cm 2018年

中国画说“六法”中,首先的一条是“气韵生动”。

什么是气?气是一种自然能量。

气在中国关联很广,如神气、精气、灵气、霸气、和气及气功等等。绘画中的气,是指画作中水和墨(色)在彼此交融连接中,构建图象产生的变化关系,同时又指整幅作品的方位、结构、布局、韵律及空间细节的安置与处理的层次组合,及所可能关联到的“画外之意”。

《气运山和》84cmx68cm 2019年

大墨大彩的创作,便是在气的作用下完成的。

大墨大彩,是在文人画“墨戏”的遗风影响下开发出来的。

首先,水和墨(色)在无目的、无规则、无把握、无预见的情况下,由瓢浇、碗洒的游戏行为中,不计得失、不计后果、不限分量、不限时间,随意落纸,在气能量的推动下,浸润发展,呈现出浓淡虚实、大小不等、各有千秋、各有色相的种种图块。这种开放式的自由操作,扫除了“意在笔先”的老套,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穷,永远不会重复的造型方法。

《千山云中大观》178.5cmx96.5cm 2018年

但是,所成就的图块中,能选用者,通常只有一部分。而被选中者,每一件都有“天成”的原形存在。

这些“天成”的东西,只是人选的第一步,随后再与思维库中历年来储存的千山万水、名山胜景,古诗文中描写的大好河山,一一串联对比,寻找可供发掘的形象,在不断淘汰、剪裁、改造中,使无目的原始表现,走向目的,进而不断完善、丰富,达到目的。这是“无法而法”,是虚实互补,是有无相生,是快慢难料的,是在气能量作用下的开发过程。

《大观》161cmx95cm 2019年

对此,有如下三点体会:

一、要重视传统文脉,对过去的笔墨关系,要有彻底的了解,才能不走老路;

二、要重水象、墨象(色象)的特色,要玩物写形,以形参神,以神达意,不空谈形似;

三、要有当代文识观念。重视本土特色和个人风格。取法外来技巧,要改造,使之有自己面目,不能是装置,也不能是拼贴。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