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六家”中,恽寿平最为特殊,他以他对艺术的独特、个性的见解,创造性地发展了“没骨”花卉的传统技法。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花鸟在色彩方面上的突破,他的花卉色彩明丽,以清秀、柔丽代替了浓艳富丽的特点,具有新的风貌。他善于轻描淡写的技法,侧重以水墨、色彩直接在纸上晕染,没有勾线的“骨”迹,创造性的发展了没骨花卉画的传统技法。他借“没骨”花卉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来抒发对美的感受,而且融汇了写意画法,开创了生动活泼、风格秀朗、灵活、奔放的“写生花鸟”,让人看到了写实的魅力。
“人如画,画如人”,恽寿平就是如此之人。他一生坎坷,饱经困苦,以卖画为生,他的气节和人品受人敬重,而他的画也如他的人一样,具有高洁而不流俗的风格。
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江苏武进人。他幼年时跟随伯父学画,对恽寿平的山水影响很大。后改习花鸟,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创造出了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笔调简洁的新画风,时人争相效仿,在常州一带更是风行,人称“常州派”。
“没骨”,“没”其“骨”,将做为“骨法”的笔迹用墨掩盖起来,或者不用勾外轮廓,直接用笔点染,这种画法来源于花鸟画。
在清朝,“没骨”花卉在恽寿平的笔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他抢救了几乎失传的“没骨花”,并为之创造。而且他对自己的“没骨花”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独开生面成为一代写生正派。在他平时的作画过程中,很重视写生,在他所住的庭院里,种了很多的花草,他的写生花卉,简洁精确、赋色明丽,比较有大家的风度。但恽寿平并不是单纯的写生,而是在写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在里面,直抒胸臆。
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们一直在努力追求“雅”和“逸”,避免他们所讨厌的俗气,基本上采用淡雅的色调。恽寿平不仅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又有自己的色彩表现特点,形成了幽淡、明净的色彩特点。恽寿平用色以浅淡为主,但又主张在浅淡中见厚重,在他所处的时代,有的人将淡墨与淡设色与“逸品”等同起来。那么,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画风,恽寿平特别强调在浅淡中体现深厚。同时,他认为不管是淡逸还是厚重,都有一个适当的度,都不能太过,恽寿平还认为,熟练掌握浓淡设色的技巧对画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他本人对浓淡的色彩表现技巧十分纯熟,他的没骨法的具体画法是用毛笔蘸颜色直接在纸绢上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笔触轻快、渲染生动,色彩表现浓中有淡,有浅有深,色彩淡雅明丽,整个画面真实微妙极了。所画的花草好像仙境中的奇花异草,令人赏心悦目。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不着点墨,却无处不洋溢着笔墨的韵味,无处不显露出笔墨的精神,他以色当笔、当墨,行笔线条无不流淌着秀美,色块无不映照出丽质。虽五色斑斓,而无丝毫的火气,无点滴的媚态。他的水墨、淡色等花卉,保持着没骨的那种清逸姿态,笔墨疏朗、轻灵淡雅、不温不火,这样的笔墨修养,清代几乎找不出第二个。
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恽氏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加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用此法。如菊花、凤仙、山茶脂丹皆以瓣头深入,与世人画法不同。”方薰基本上以事实来总结,不过,粉色花卉,以前也有,宋人画花卉,用粉加脂,但不是粉笔带脂,南田在宋人的基础上有所改造,只是感觉更加精妙,更加的潇洒而已。因而他的粉笔带脂画法大部分是自己的独创。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南田花卉十页,画红杏花、秋海棠等,从风格上判定是他的中年之作。其中红杏花、秋海棠都是粉笔带脂的画法。这种画法是先用笔调粉再用笔蘸脂,一笔点下,自有红白深浅的变化,出神入化,又没有笔痕,自然天趣。
南田自称其“没骨花”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法”,其实,恽寿平只是借“没骨花”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来抒发对美的感受,不仅使濒于失传的古老技法枯木逢春,而且渗入了数百年来文人画笔墨的精华,让人看到了写实的魅力,更让人得到了写意的快感。他的“没骨花”受前人影响最大的是沈周,只要比较两人的画迹,他们的师承关系便一目了然。但南田在沈周的基础上更加精进,在淡逸等特点上更有蝉蜕龙变之突出特色。当然南田的“没骨花”只是对前辈先贤大家的画“斟酌”而已,并非照搬。其斟酌乎古今,参之以造化,一洗清人陈陈相袭的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
总之,恽寿平既是一个有独特个性,又有自己见解的人;他学传统,但并不是在传统的磁场之中失去自我;他十分重视绘画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又不为庸俗的时代风格所左右;他能从古代画论去体悟艺术的真谛,去找寻艺术的规律,也能从传统名画中筛取符合自己艺术追求和天分秉性的有益养分加以吸取;既“外师造化”,也“中得心源”,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恽寿平以其秀润、淡逸的没骨花风格而傲视画坛,成为中国花鸟画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他的“没骨花”色彩表现特点有:古澹、幽雅、明净、静逸、简洁,生意盎然,充满天机物趣。他的“没骨花”对清代以及后来都有极大的影响。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