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齐白石常说:我有苦禅、雪涛二弟子,吾愿足矣。——王雪涛的“秘密花园”

3 已有 516 次阅读   2021-03-11 13:54
齐白石常说:我有苦禅、雪涛二弟子,吾愿足矣。——王雪涛的“秘密花园” 

王雪涛1903年出生在河北成安,打小在县城外的麦地、菜园长大,与花鸟为伍,与鱼虫为伴,大自然是他的“秘密花园”。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冥冥中就注定了他与花鸟、与花鸟绘画一生的缘分。

16岁,他考入河北直隶师范学习绘画,最爱画的是花鸟。

22岁,他考入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系,后却转国画系继续深造,原因是他想专心画好花鸟。

青年时期的王雪涛与夫人徐佩蕸

北平艺专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设立的现代艺术院校,教育模式“时髦新潮”,课程选择多,涉及面广,师资强大,除当时在北平已赫赫有名的画家,如陈师曾、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外,校长林风眠还专门聘请了外籍教授给学生上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按理说选择多了,人眼就花了。在这里王雪涛学了速写,也画过山水人物,但他选择不忘初心——喜欢的,画的最好的依旧是花鸟。

1979年秋,为即将落成的首都新机场贵宾候机室作画,夫人徐佩蕸在一旁观看。

业余生活也常和花鸟纠缠在一起。他爱看动物影片,爱逛动物园;他把花花草草、小鸟小虫养在家中以便随时观察。

王雪涛爱买菜,天天拎着筐子满市场的转,买回来也不去厨房,直接就原模原样地拎回到书房开始画画。王雪涛从不画没见过的东西,他相信花鸟画的源泉不是想象,而是最生动的自然。

老师缘好到爆棚

全因其有情有义人品好

王雪涛“老师缘”好到爆棚,而且都是名师!就读北平艺专以来,教过他的老师无不对他喜爱有嘉,比如京派大家陈半丁、陈师曾、齐白石、王梦白等。其中,北平艺专的老师中与王雪涛交谊最深厚的当数齐白石和王梦白,可说是情同父子。

王雪涛即拜在齐白石门下,齐白石还将他的名字从王庭均改为王雪涛,以雪喻其人品。

(左)王雪涛 (中)胡佩衡 (右)齐白石

当时的北平正值军阀统治,政权腐败。齐白石想画“不倒翁”以嘲讽为官者,王雪涛即刻领会师父心意,速速画了一幅不倒翁背面图呈上,齐白石看了,觉得难得有人如此懂他,为其题诗曰“相亲寂寞老疏迂,同调忘年德不孤”。德不孤,必有邻,后来齐白石所画的不倒翁和雪涛之作极像,当是师徒同德的见证。

齐白石的不倒翁

在齐白石给王雪涛作品的众多题辞中,我们也能一窥白石老人对有这个弟子是多自豪。比如“吾贤下笔如人意,羡汝成名鬓未丝”,不仅夸赞徒弟画的好,还羡慕他年纪轻;再比如“吾贤早能知觉小人之非,近墨而不黑,即是正大之聪明,其人品足可重”。人品好,画的又好,长的也精神,这样的徒弟你说谁不爱!难怪白石老人常说:我有苦禅、雪涛二弟子,吾愿足矣。

1956年王雪涛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在法国与毕加索相唔,王雪涛(左一)向毕加索介绍赠送齐白石木版水印画集

我们再来说说王雪涛的另一位恩师,王梦白。

现在知道王梦白的人少了,他本人的照片更少,甚至在百度百科上的照片都被误放成王雪涛,下面这张照片还是专门从研究王梦白的朋友那里求来的。

实际上王梦白在当时也是个名人,他是吴昌硕的学生,梅兰芳的老师,在北平艺专任教时,名气大得很。

王梦白

王梦白不仅因其嗜画成癖,更因其性格豪爽,嬉笑怒骂皆形于色,大家都不敢与他接近。王梦白也不太看得上齐白石,齐白石也通过临王梦白的一张仕女图表达了技巧上的碾压。王雪涛能同时拜在两家门下,可见情商不低,人品不俗。

王雪涛喜欢王梦白的原因,在于他性情真,学识好。遗世独立的王梦白难得遇到有人理解自己,也颇觉得珍贵。他对王雪涛是不吝传教,倾囊相授,二人常对坐小酌,同骂贪官,畅谈画理,兴致来了就铺纸研墨,共同创作。

王雪涛

说到这里,我实在想说,最好的师生关系也不过如此,幸运的是,全被王雪涛赶上了。

王梦白晚年窘迫,后因庸医误诊在天津不治身亡,王雪涛毫不犹豫揽下他所有身后事,一时成为艺林美谈。为了让恩师的画作得以流传,王雪涛花大量时间搜集并整理意欲出版一本画集,却迟迟没有机会,最后画稿更毁于十年浩劫,让他直到晚年,都深为遗憾。

学谁像谁,生猛如他

做自己不难

跟了名师,自然要更勤奋的学习。王雪涛学起画来十分生猛,只要是他觉得好的,都会日夜临摹,不得精髓不罢休。齐白石、王梦白便成了他最初临摹的对象。

王雪涛临齐白石荔枝图

齐白石看到徒弟临摹自己的作品,也大吃一惊:“作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

就是说,你这是把我手拿过去画的吗?徒弟临摹师父到这个程度,老师心里是有点胆战心惊的,门内造假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的。

这幅鸳鸯图深得王梦白画中的意境

王雪涛也不是只学齐白石学的像。王梦白就说,“从我学者逾百人,得余衣钵者仅雪涛一人耳”。

学谁像谁,这是王雪涛的过人之处,但他也表示很无辜呀。因为他并不想做别人的影子,他要做自己!做自己!做自己!(重要的事说三遍)

此时王梦白给他指明了道路,告诉他想找到自己,想创新,必先溯本追源,回归传统。通过不断临摹古人画作,慢慢自塑风格。

这一具有转折性的点拨,让王雪涛恍然大悟,这次的学习古人,延续了一生。

他开始四处搜罗名家原作;自己买不起,就向画店、藏家、师友处借;借不到,就拿着小本去画店里看着画。当时的荣宝斋就常常能看到王雪涛拿着小本对着某幅作品专心画画的身影。

王雪涛正在专心作画

对于临摹古画,王雪涛自有一套办法。他在画室里专门留了一面墙用来挂他借回来的画,在那面墙上张挂过的有林良、吕纪、徐渭、陈淳、王武、陆治、八大、石涛、华嵒等明清历代大家的原作,何其荣幸的一面墙啊~~ 可见他涉猎的深度和广度。

拟王武设色

临陆治清供图

每挂一幅,王雪涛那一段时间的创作就都与这幅有关,以便更深入的研习。挂到一定时期就换另一幅,常换常新,以避免泥于一家。他的临摹绝不死板,通过“局部借鉴”,或对临,或背临,或拟,或仿,不断研习古人特点。

拟吕纪喜鹊图

法明人春塘群禽图

墨池春满

这幅“墨池春满”是王雪涛雪夜访友酒醉后法明代大画家陈淳的性情之作,深得陈淳精髓;通篇一气呵成,笔墨运用自然到位,十分精彩!怪不得连半丁老人也为之“老眼一明”,感叹题跋中的辛甫仁兄“墨缘不浅”!

取长补短是临摹的至高境界。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王雪涛不仅对各家笔墨优势熟烂于心,更对诸家之不足有独到见解。

他临徐渭的笔墨,却指出他的石榴造作;他研究任伯年,说其用色舒服,讲究结构,却行笔单调,缺乏变化;他学周之冕画竹,却指出其中锋画竹虽有力量,但缺乏气氛。他说王一清的“双鹰”画的好,笔笔对临,却在最后将分散画面的两个鹰头调整成更合适的角度。

日子在这样反复的琢磨、推敲、临习下一天天过去,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无论顺境逆境,王雪涛三十年如一日,自顾自的画着他的画,看着他的花。王氏独特的花鸟风格终在这份专注和沉静中成形,独步画坛。

下面是福利时间!我们深入研究了王雪涛后,总结出他的独门花鸟秘笈:

1、重视写生,不画没见过的东西

王雪涛很重视写生,从不画没见过的东西,因为他相信花鸟画的源泉不是想象,不是他人的笔墨,而是生动的自然。这点绝对是受恩师齐白石的影响,就像他笔下常有雍容的锦鸡,却从没有同样代表华贵的凤凰一样。

2、速写是必备,默记更重要

王雪涛一生速写数量之多为同时代画家所不及;他强调速写前,要对所画事物进行仔细而全面的观察,对习性和生长规律也要极为熟识。以牡丹为例,他要求学生不仅要观察它盛开时的状态,还要看枝干、发芽、长叶,以及开花各个时期的状态。

但这还不够,善默写、默记才是要道。何为默写、默记?简单说就是凭眼看、用脑记,将事物形、神牢牢印在心里,再默写(画)下来。

速写再快,也还是会局限在一时一面。如王雪涛所说“飞鸟掠目而过,纵然摄影高手也为之嗟叹,何况人的肉眼!画家若不发挥观察、记忆、默写之能动性,哪能用笔捕捉住生动的形象!”

3、只有没画完的画,没有画坏了的画

王雪涛是构图高手,据说与别人合作时,没有什么构图是他不能解决的。他常对学生说,只有没画完的画,没有画坏了的画。任何作品,哪里画错了,不要想着立刻扔掉,而是想着怎么救,这样会学到更多。

他指出草虫在画里的妙用可以是笔画的延伸,是颜色的补充,更经常是作品的情趣所在。

蜻蜓延伸枝干伸向右上角,填补了画面右半部的空白,形成稳定的三角构图

赭色的蚂蚱使画面颜色不再单一,多了些韵律

公鸡与飞虫的互动,使画面更加生动,引人联想

蝴蝶点缀了左半部的空白,让画面有了生气

借鉴西方用色理论

丰富画面色彩效果

看过王雪涛作品的人都对他的用色印象深刻,从早期的清雅甜美,到中晚期的赋色丰富,对比强烈,都堪称精妙。他认为好的用色,是在保持中国画传统用色的基础上,旁参西洋绘画中的颜色规律,在和谐统一又丰富的色调中求对比。

以冷色为主要基调,配以温暖的桃红,使得画面梦幻而甜美

冷红配墨绿,受西方冷暖色理论启发,巧妙避免了红配绿的传统尴尬

橙色配宝蓝,巧用补色对比营造画面整体的明丽感

孔雀羽毛晕染由深至浅,由暗至明,给人视觉上的立体感。画面用色丰富,多而不乱。

晚年的王雪涛经历了文革,被孤立被批斗,迫于时代和大众的需要,他的绘画主题有所调整,颜色趋于浓艳,甚至有些流俗。即便在这样的逆境之中,他的画仍然能给人以希望。

文革期间多以红梅为绘画主题

文革结束,王雪涛画百花齐放图以表达心中的喜悦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