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云里烟雨村 胭脂画牡丹」古代书画发展及鉴赏

1 已有 223 次阅读   2021-11-09 22:02
「云里烟雨村 胭脂画牡丹」古代书画发展及鉴赏 

书指书写文字,画指描绘人与物。在国外任何国家,书与画之间都没有密切的关系。书写是文人的技能,绘画是匠人的技术,书与画本来完全不同,不能够混为一谈。书画对于国家的文明程度、社会的进步程度,其作用很有限,因此外国人并不十分重视,但是在中国则不然。几千年来,所有的中国人都把书画作为国家精神的一种表现,并与个人的名誉联系起来,将书画看得极为神圣,这是许多外国人所不理解的。

中国人所说的“书”,并不是指社会上应用的文书;所说的“画”,也不是社会上应用的绘画。书指文人消遣时所写,是应用之外书写的文字;画是书写的变形,书写的延伸与发展。书与画合二为一,互相融合,不可分割。因此在中国,从古至今书画并称。至于书画之所以受到重视,是以美术眼光、考古情趣、赏玩目的及崇拜先贤几个方面为根据,而并不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如果从实用来说,书写得工整清晰就足够了,画则与文人根本没有关系,更谈不上有什么实用性。书画与文人的关系很有限,似乎没有特别讲究与特别注意的必要。但经过仔细考证,在中国,书画实际上与文人密不可分,是古代文人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中国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文人必须能写会画,而且必须精于书画,这样才称得上一流文人。究竟能写善画对于文人的行为和能力有何用处,对于社会有何贡献,固然没有人考虑,也没有人去研讨。但是,如果不善于书写,也不善于绘画,在文人自己的心里就会觉得内疚,觉得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受到了影响。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理喻的风气,认为文人精于书画,不仅能提高个人的声誉,而且可以使当时的国运昌隆,使国家的声威远播,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都极为重要。

因此,多年以来文人和士大夫没有不努力提高自己书画能力的,这种畸形的现象只有中国才有,也只有中国人才能领会。考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中国几千年来陈旧的社会观念自然演变而成的,并不是人为的结果。因为中国从前的社会制度等级森严,文人和普通百姓的活动范围有严格的界限。文人是普通百姓的表率,文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主意。文人和士大夫受礼法约束,除读书外几乎没有文人应该做的事,允许做的事。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文人们以书写、绘画作为消遣。书写、绘画积累的时间越长,其程度越精。

周宣王在位时开始制造毛笔,秦代蒙恬又加以改造,制成用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的毛笔。但周宣王时仍用漆书写,到了秦代才出现了帛书。汉代时候,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笔、墨也随着纸的出现进行改进,书画发展到此时有了很大改变。

此前因竹简、丝帛成本太高,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所以书画纯粹是为了实用,此后则转而趋向美术方面发展。开始时,书画还是文人的尝试,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同,所以汉、晋五代的壁画、石刻,以及魏碑、墓志等,其造诣虽已臻精美,但都不署作者的姓名。当时社会上不重视书画,文人也不以此为荣,其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到魏晋时期,钟繇、王羲之以后,风气又发生变化,文人把书画创作当成高雅的行为,社会也对此很推崇。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有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四大书家和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大画家相继出现。此后,书画艺术不断进步,杰出的书画家不断涌现。

南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卷 绢本 55.6X341 《江山秋色图》长卷在明初就被认定为他的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纵56.6厘米,横341厘米。

不过,蔡伦所造的纸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在取材方面和经济方面都很合适,但在耐久方面还有所不足。因此,汉、晋及南北朝时的书画作品能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即使是少数流传下来的,是否是真迹还有疑问。隋、唐时佛教盛行,出于写经的原因,纸的质量有很大改进。在史书记载中,南唐李后主时所造的澄心堂纸细薄光润,是当时最好的。纸的质量虽然进步很大,但因天下局势混乱,民不聊生,士大夫也无暇顾及书画,所以当时著名的书画大家并不多见。

到了宋代,社会上已经形成了重视书画的风气,所用的文具及纸、绢质量都很精良,再加上宋代各个帝王都嗜好书画,竭力推动书画的发展,建立画院,设置官爵,延揽名流,招徕学士,重视培养和奖励人才,因此绘画艺术获得长足发展。所以宋代是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是绘画历史上最为发达的时期。不过,书法的用途还没有现在广泛,仅限于书写书札、斗方、手卷、题跋,并没有今天这样的对联、中堂、横披等可以悬挂在厅堂中的作品。

【 清 王武《鸳鸯白鹭图》 】 此图描绘宁静萧瑟的夜景。秋月倒影,夜色澄明,坡岸上芙蓉盛开,鸳鸯双栖,白鹭单足缩头停眠在水中岩石上;荻芦稀疏,花草随风摆动,水波荡漾。画面设色淡雅,鸳鸯白鹭以工笔细描,芙蓉、荻芦以点笔写意,两者互为衬托,相映成趣。

明代中叶之后,书法大家层出不穷,如文徵明、董其昌等,他们喜欢创作巨幅书法,于是开创了今日以字为画的先例。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当初的文人还有怀念明朝的感情,于是很多人埋头于书画创作之中,因此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出了许多书画名家。

乾隆帝继承了前辈留下的丰富遗产,大力推崇奖励文化事业,并且以书画来笼络汉人,跟用喇嘛教拉拢蒙古族的做法相同。而且乾隆本人也嗜好书画,用尽心机使中国的聪明俊秀之士都走入写字绘画这一条路,以方便自己的统治。

《富春山居图》

统治者喜好,下层人士就会追随,于是整个社会都盲目跟进,以致人们无形中都认为书写、绘画是读书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文人必须能写会画。如果能精于其中之一,便可以衣食无忧了。所以,当时的书画大家特别多,车载斗量。

关注了解更多古玩与拍卖知识,上拍私信或留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