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落款“德寿殿书”,作者赵构就是《岳飞传》中提到的康王,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又是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后偏安江南一隅建立南宋王朝的皇帝。
秦桧是宋高宗朝的宰相,岳飞就是他俩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于是,在人们心目中,这个皇帝不是好人。但是,这个皇帝和他爹一样,当不好皇帝,却在艺术上非常有天分,也有造诣。
其实历代帝王中善书者不乏其人,史上有记载的如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等,但宋高宗赵构无疑是一位修养全面且多种书体兼善的重量级人物。
从现存作品看,赵构楷书、行书、草书皆擅长,而且都有一定的水准,诗文也写得好。他的代表作《徽宗文集序卷》、行书《赐岳飞手敕》《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大字行书《七绝天山诗》和草书《洛神赋卷》无疑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
草书《洛神赋》卷是赵构退位隐居德寿殿时用草书书写的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洛神赋》全文,此作曾经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及《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赵构承袭晋唐书风,书体为小草,又有明显的章草意味,有的字颇类王羲之《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帖中的原字,和晋唐及北宋书风不尽相同,个人风貌比较突出。
此作以草书为主,亦有一些行书。格调高古,用笔沉稳圆厚,方圆兼备,笔道粗细变化自然,草法谨严,又富于韵致。几乎字字独立,互不牵连,但笔意贯通,气息洞达,浑然一气。
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又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政务、军务、民务等一定很令人闹心,但赵构还能在公务之暇写诗、作书,也算是“心比较大的”了。
宋高宗留存的作品都是很稳健、很中于规镬的,一方面可以感知到他有着极其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确实有一颗文心,而且在书法上下过很深功夫,有着极其扎实的功力。
赵构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自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赵构又说:“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褉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源,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赵构书法学王羲之、智永、虞永兴、褚遂良、孙过庭、宋四家等,遂成自家面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评:“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
赵构在不同时期因为所习碑帖不同形成的书风也有变化。宋代书法尚意,但赵构非以尚意为旨归,而是典型的复古派,他的书作对古人的借鉴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赵构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元朝书坛盟主、赵氏宗族后裔赵松雪书法被很多人认为是二王嫡传,其实他主要是遵从、借鉴“家法”,尤其是得宋高宗书风遗意。赵松雪又影响了元代书风,乃至明清书风,直至当下书坛。
人们都认为赵松雪开启了元代复古书风,其实宋高宗赵构已先声夺人,而且宋高宗赵构还主持翻刻了遭到大火毁坏的《淳化阁帖》,这本刻帖对后来书法发展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赵构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自然勿需赘言。
文:王荐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