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仿古成就一代大师,是隐忍与内化的孤独

5 已有 184 次阅读   2023-02-02 21:59
仿古成就一代大师,是隐忍与内化的孤独 

清代,有一对画家好基友——王翚和恽寿平。王翚是清初“四王”之一,地位自不必说。

恽寿平有多好呢,我只举一个栗子:巨爱凑各种“四家”的艺术史,遇到了恽寿平,都不说清四家了,而说清六家,“四王吴恽”,吴是指吴历,作品不多见,恽,就是鼎鼎大名恽南田。

摹古大牛王翚,也爱秀晒炫

王翚的这套《仿宋元山水巨册》作于1706年,这一年王翚已经七十五岁。这个时候的王翚已经是书画江湖上的宗师级人物,但依然仿古不辍。

清代画坛正脉之“四王”,其实是一家子亲戚师徒朋友。这四个人的风格,互相影响,猛一看都差不多,初学的人挺难分辨的。但是四个人的画挂在一起,一下就看出来了,王翚的画与其他三王相比,是很明显的小清新风。上博书画展厅有一面墙,就挂着四王四幅山水,很难得。

所以,王翚这套册页,虽然画于75岁,可风格看起来还是嫩中见苍。

还要解释一下,中国传统画家画面上落款的所谓“仿古”,“拟古”、“摹古”、并非是要和古人一模一样,而是一定要有自家面貌。中国人太注重孝道,祖宗是必须戴的一个帽子,仿古是一个由头,但更重要的是借古开今,画出自己的东西。

王翚《仿宋元山水巨册》册页12开

这一本《仿宋元山水巨册》,在我看来,也是一本赤裸裸地炫技之册。此册页十二开,每开都是仿自一个古代大师,技法有别,门派相异。

我感觉王翚画完在得意地笑:你能仿一家,我能仿一打!

更重要的是,这十二家迥异风格,在王翚笔下,都打上了王翚的商标——清润典雅、不疾不徐。

比如他仿元代大画家王蒙的一开,虽然皴法有王蒙牛毛皴的影子,但更有一种蕴藉平和的感觉。王蒙牛毛皴的繁复和密集在王翚的笔下转化成温和典雅。

《仿宋元山水巨册》中王翚仿元代王蒙的作品

再来看王翚仿高克恭的山水画,高克恭是元代的山水画大家,他的作品风格很突出,基本是以点法攒成山水,接续了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两人的米氏云山画法。

王翚仿的高克恭虽然也是以点法为主,但不似高克恭那样厚重,更显清雅醇和。

《仿宋元山水巨册》中王翚仿元代高克恭的作品

高克恭所画的云山比王翚要显得“笨”一些,当然,这种“笨”味儿在很多人看来是要更有意趣和深度的。所谓“古拙”,意在于此,王翚仿高克恭的云山,恐怕少了些许古拙,而多了一些巧劲儿。

超级大藏家的累世递藏

王翚的这套册页是他的炫技之作,自然不会随便予人,因此它的收藏者也不简单。根据题跋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套作品曾经被宛平查氏收藏过,宛平查氏史称北查,以巨商文宦载入清史。说一句人话来一言以蔽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四次住在他家。

吴大澄像

后来,这套册页又落到了晚清大文人吴大澄的手里,吴大澄就不用说了吧,他的孙子是我们跪着瞻仰的吴湖帆。吴大澄把这套册页传给了吴湖帆。

吴湖帆题包袱皮,耕烟散人就是王翚

吴湖帆对这套册页喜欢的不得了,他也是名门之后,在这样的超级炫技大册页上不能丢脸。于是他在册后用“如此江山”的词牌,串起了二十一个宋人词的词句,合为一首词,来配此册山水清晖。

吴湖帆集宋人句

不过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这首集句词:

楼前芳草年年绿,栏杆又还独凭。十二金钗,三千珠履,试问几番花信。残妆胜粉,看人间俯仰,小园香径,画戟移春,翠囊空叹梦无凖。蓝桥云树正绿,望一川暝霭,犹带离恨。酒杯清愁,词翻古调,识尽江山好景。移场换境,更底用林泉。倩谁题咏,玉管秋风,日迟帘幕静。

“十二金钗”暗指十二幅册页,“识尽江山好景”是点赞画中山水已经囊括世间美景。虽然每一句都是从宋人词中抽取出来的,但却全部合乎“如此江山”词牌的平仄曲调,这种对宋词信手拈来的熟稔,真叫人叹为观止。

恽寿平,其实从来就没有怕过王翚。

终于说完了王翚,我们再来说恽寿平 。

在一些清代人看来,恽寿平的画当真是不输王翚的。清代画家盛大士说:“南田花卉写生,空前绝后,然其山水飘飘有凌云气,真天仙化人也。”

“天仙化人”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通俗来讲,就是男神。

恽寿平像

他的画,太超尘了呀!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简直不像花,而干净地像一个花影。花非花,雾非雾。

而他的山水,也是“飘飘有凌云气”。在我看来,比王翚要更加能称得上是逸品。

但是,清代人张庚在其著作《国朝画征录》中的一段记载,给恽寿平的山水下了一个永远不如王翚的定论。大概意思是:

恽寿平是世家出身,会写诗,会画画,爱好画山水,水平很好。然鹅,他遇到王翚之后,整个人就怂了,因为他觉得王翚的山水画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恽寿平耻于当全国第二,从此就不画山水,专攻花鸟了。

我的翻译有点戏说,原文在这里:

“(恽寿平)本世家子,工诗文,好画山水,力肩复古。及见虞山王石谷(王翚),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则谓石谷曰:‘是道让兄独步矣,格(恽寿平字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独开生面,为写生正脉,由是海内学者宗之。”

对于《国朝画征录》这一段记载一直觉得很纳闷。为什么莫名其妙来这么一段跪舔王翚的话呢?

后来我就去找资料,才发现,实际上,恽寿平确实佩服王翚的山水画,但他并没有因为王翚画的好而放弃自己的山水画创作。而学术界早就证实,至少在恽寿平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是画了大量山水画,而他早在二十四五岁就认识了王翚。

而今年的保利春拍,真太巧了,一套是王翚的《仿宋元山水巨册》,一套是恽寿平的《仿古山水册》,两套类似题材,都是仿古山水册,且都是二人成熟期的山水代表作品。

看完两套册页后,顿时对《国朝画征录》表示鄙夷,胡说八道!

但因为这套说辞,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觉得王翚的山水要比恽寿平高一截儿,其实在很多真正懂行的人看来,恽寿平的山水并不比王翚差。

天仙化人,恽寿平的《仿古山水册》

看恽寿平的《仿古山水册页》,堪称“飘飘有凌云气”的天仙神品。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册页10开设色纸本27×38cm×10

丹崖逼天起,花潭下澄碧。长林蔽霜岑,危磴盘翠壁。梯云上百仞,溅瀑泻千尺。排烟出遥青,中藏羽人宅。岂与尘寰通,不见春秋易。临洪谷峭壁飞泉。

这本册页共计十开,是恽寿平临仿董源、曹云西、陆天游、张居贞等宋、元、明诸家山水作品。

恽寿平也并非是摹古,而是借古人笔墨来表现自己的秀骨清幽,文人之气,根本就是恽寿平自己的面貌。

这十处山水,看上去真的是非常平淡,一点也不刻意,但那种随意和安静,就像飘飘的白衣,就像梅长苏在一叶扁舟上缓缓驶来。

比如下面这开《仿大痴沙碛图》,一片平沙阔野,碮石间杂树丛生,树下屋舍掩映。笔墨松弛,又秀气,设色古雅,格调却又清新。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仿大痴沙碛图》

又比如《竹溪图》一页,丛丛绿竹,并不萧疏,翠嫩安静,山石勾勒用笔很松,仿佛笔尖在跳舞一般。远山更是像柔和的波浪一样。

恽寿平题诗曰:爱汝溪南竹千挺,碧岩高山风净净。群飞好鸟似人语,一片春潮如掌平。

在没有看到这首诗之前,南竹,碧岩、风净、春潮,我都已经感受到了。

这套册页,最早是山西商贩手中之物,后来经过清宗室盛昱、清末军机大臣孙毓汶等人收藏。解放后,曾经入藏故宫博物院,又经过《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恽寿平精品集》等十多次出版。

清末的金石学家、大鉴藏家王懿荣题写签条:“南田草衣山水十幅真迹第一”。第一哦!

王懿荣题跋

根据册后王懿荣的题跋,我们可以知道,这套册页卖给盛昱后,盛昱很宝贝它,后来因为嫁女儿没钱买嫁妆,于是就将这东西卖给了孙毓汶才凑够了钱。孙毓汶也爱的不行,想写几个字在上面,但又觉得自己写得瞎,不敢写。孙毓汶是清末军机大臣,面对恽寿平的墨迹,都会觉得自己羞耻,而今天有些人偏爱自比乾隆,就敢到处瞎写霍霍好画。

王懿荣签条

恽寿平的好处,是一招走到极致

清代书法家王澍评恽寿平山水时说,

“南田以绝世之资,辅以卷轴,故信手破墨,自有尘外远致,无所用意而工益奇。正恐石谷绝胫称力,未能攀仰也”。

可见,王澍认为恽寿平的山水远超王石谷,王石谷面对恽寿平,才是“未能攀仰也”。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信手破墨”四字,道出恽画技法的精髓。

恽寿平善用破墨,所谓破墨,或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要点在于趁湿而作,一气呵成。这样的画法是需要极高的笔墨控制能力的。比如他仿大痴的一幅中对远树的描绘就显示出超强的破墨技巧。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仿大痴《沙碛图》(局部)

清代戴熙在《习苦斋题画》中说:“三王皆喜用渴笔,唯南田喜用湿尖。空灵妍妙,着纸欲飞,可谓别开生面。”

戴熙像

戴熙此言,真行家之语。恽寿平笔头水分大,画出的线条氤氲滋润,灵气十足,他的色彩也用的很漂亮,颜色雅淡至极。这套《仿古山水册》中的仿米南阳的《大翠黛》,以米家的点法,画出层次不同的绿色,有种“空翠湿人衣”的感觉。

还记得前文中提到的王翚仿高克恭的米点云山吗?如果拿王翚的米点山水和恽寿平比较,更喜欢恽寿平一些,总感觉恽画更有灵气。

《仿宋元山水巨册》中王翚仿元代高克恭的作品

真要比较恽寿平和王翚的山水画,他们两的路数还是很不一样的。二人虽然都以元人为宗,但王翚却结合了很多宋代北方山水画的元素,因此在王画中可以窥见王翚欲图将南北宗大一统的野心。而恽寿平却专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画法虽然单一,走的是一招到极致的路子。

也并不奇怪,王翚经常给乾隆画画,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注定不能太过轻松和恣意;而恽寿平远离皇家贵胄,又以明代遗民身份自居,所以画得轻松自在,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所以二人出现这样的差别也并不奇怪。

从古至今,庙堂之作远不如江湖之作自由和洒脱,你看人民大会堂里面挂的山水画,一笔一墨,老老实实,难觅一丝一毫文人的潇洒和淡泊。严肃的政治场域,怎容文人的戏笔挥洒呢?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之仿巨然《烟浮远岫》

恽寿平虽然是我男神,但生平其实很惨。幼年随父抗清,父亲兵败后失踪,被人收养,若干年后又在杭州灵隐寺偶然找到了父亲。他一辈子的经历很传奇,甚至被人写成剧本。

这样的艺术家的生命,注定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的厚度,反映在绘画中,却幻化为轻灵的神妙之笔,成了一种凡人达不到的干净。

这是一种隐忍和内化的伟大力量,它们安静地隐藏在恽寿平笔墨之中,在你看到它们的一刹那,一击即中。

这才是真正的“百代标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