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品读文史中国书法文化:五种书体篆、隶、楷、行、草的演变

3 已有 272 次阅读   2023-02-25 15:10
 品读文史中国书法文化:五种书体篆、隶、楷、行、草的演变 

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文字在其中担当了最重要的载体

。在中华历史中,文字并不是始终以一种形态出现的,它在历史长河中也是不断演变的。由最初的象形字,逐渐形成一个一个的文字体系。后世对他们统称为书法文化。在当今的书法文化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文字的创造与使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书法文化大概有篆、隶、楷、行、草这几种中华书法类型。

他们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

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每一个的发展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精简,修改;以求更加方便,准确。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种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篆书

1、 大篆

篆书最开始的发展是大篆,

而大篆可以说是书法最初的形成

。大篆是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统称。

大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

据说是当时周宣王的太史籀根据前期的文字所创造的;在《汉书》中记载:“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它规整了前期文字的形体结构,

使文字的书写渐趋整齐

。大篆的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笔画雄强而凝重。而且大篆的演变可以说是由最初的甲骨文为基础,再逐渐演变成为只出现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和在石鼓上雕刻的文字石鼓文。到后来的秦朝统一时,对前期的文字统称为大篆。

2、 小篆

公元221年,秦朝大一统,在很多方面上加以改革,为了使国土内各个地方交流方便,当时的丞相李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一了各国文字,整理简化成了新的字体。这就是后人所称的

“小篆”

。“小篆”整个的字体微狭长,但是字

形整齐优美,笔画圆匀秀美

。秦代的标准篆书体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整体可以说是整齐和美观的。西安碑林的《

峄山碑

》,虽是宋代摹刻的,但也可以从秦刻石看出小篆作为秦代标准书体的端庄和肃穆。

但是至秦代之后篆书的发展并不是很好,在汉朝时期,基本上就没有

独立的篆书

了,只有在碑文上和一些器具上出现过。但到唐朝时期,篆书再次复出,但是已经没有秦代篆书的端庄、肃穆之气。宋代和元朝是篆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著篆书之人可谓是络绎不绝;但是并没有什么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反而到了

明清时期,篆书进入了繁荣时期,

书法家纷纷倡导以秦篆为本,在清朝钱泳《书学·小篆》中:“学篆书者,当以秦相李斯为正宗,所谓小篆是也。”他也认为只有

《泰山》及《琅娜台》

刻石十二行才是真正的篆书。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篆书的推崇。

二、隶书

1、起源

隶书和小篆产生于同一个朝代-秦朝

,只不过小篆是属于官方文体,而隶书是在下层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当时的人们为了更加方便使用文字,将小篆中的象形部分剔除,只保留字的大体结构。但那时的隶书整体的结构还不完善,

隶书真正的完整形态应该是在汉代时期

2、发展

在汉代时期的一次文字变革——隶变中,

隶书成为了汉代的主体文字

。同时也代表了古今文字的区别,至此文字由古文进入今文。在汉朝时期隶书的字形为方形,笔画平直,偏旁简单,整体结构简单清楚。与此同时隶书书法则被推到了鼎盛时期,但是隶书书法盛行的载体主要是碑帖,其中

《孔庙碑》、《史晨碑》、《乙瑛碑》

可以说是汉碑典型的几个隶书文体。

到了唐朝时期,

由于纸张的发展

,科举制的奉行,帝王的推行,隶书又进入了另一个繁荣的时期。当时的唐玄宗书撰的《纪泰山铭》,成为唐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见当时隶书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这就是隶书的繁盛时期。

到清代隶书得到了一个大的突破,

隶属的创作风格从单一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使隶书的整体更加美观。而且出现了以草入隶,以篆入隶,动静相结合的隶书面貌,例如《曹全》就是以行草入隶。

三、楷书

1、起源

楷书,我们又称它为真书或者正书。它的形体和隶书基本相似,但比他有更加规整,在《辞海》说:“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当然楷书就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汉代时期,隶书的繁荣昌盛,使人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文字形体,他们开始在其基础上在加以创造,

至此汉代成为了楷书的发源时期

2、发展

楷书的发展,除了汉代的起源时期,

发展时期主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的同时也象征了各种文明的不断碰撞,楷书在这一时期从社会上层到社会下层也有发展。魏晋时期的楷书风流蕴藉、圆润遒劲、秀逸多姿。例如钟繇的小楷《

宣示表

》就带有隶书的影子,整个笔锋清劲遒媚,笔法精简;还有王献之的

《洛神赋》

优雅秀逸,整个字空灵动人。隋唐时期社会风气的大开放,各种文化在此繁荣,楷书自然也不例外。

唐朝时期

楷书的

艺术成就

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高的地步,也出现了很多的楷书大家,大量佳作流传于世。也形成了许多的楷书流派。唐朝

颜真卿

《颜勤礼碑》

用笔清劲健硕,易方为圆,老辣自在,结字雄迈清整,

气势磅礴

。这时楷书最繁荣的时期,之后在宋元明清时期,楷书虽然没有没落,但是也极少有创新,基本上都是沿袭唐朝时期的风格创造。可以称为在此时期楷书得到了最大的守成。楷书延续到现在都在被我们广泛使用,我们经常在习字时听到要

以楷入门

。可以看出楷书是经久不衰的。

四、行书

1、起源

何为行书,行书就是一种既不

潦草难懂,

又不

工整规范

的字体。对于行书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故谓之行书。”可见行书应该出现于后汉时期;还有一种说法是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说:“

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可见应是在西汉时期就已有行书的出现。但是虽有不同的说法,总归也是出现在汉代时期。行书是在

隶书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隶书的简便的书体。行书的整体结构奔放自然、潇洒流畅、笔法多变;它的特点在于笔毫的使转,点画之间。

2、发展

行书的发展时期和楷书

大体相同,

都是在

魏晋时期

。东晋以前的行书在形体、点画方面初具规模,但是当时的行书还不够流畅,似于原来的隶书,充满古朴之气。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人将传统的行书写法创新成了“今妍”之风。所以在东晋时行书的字体特征就基本已经确定了。而且行书书写快速,容易辨认,使其在南朝时期的起草文稿或书信往来时运用普遍。

当时的王焕之的

《二嫂帖》

就是这一时期代表作品之一。南北朝至初唐的书坛,基本上都是在二王行书艺术风格氛围之中,所以当时的行书是被大多数人所追捧的。唐朝中期,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使行书的发展又更进了一步。而明代晚期至清代则是

行书发展

飞跃阶段

。那时的行书运用于各个方面,也出现了各类各样的行书流派。

五、草书

1、起源

草书就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出现的一种字体。

战国到秦末汉初

,政治上分裂割据,所以在各类的公务上繁忙,公私文书往来频繁,这就要求书写的速度要快,因此篆书的草写应运而生,逐渐就形成了草篆。

在汉代又出现了章草,

这是一种在草篆的基础上融入隶书,进行统一规范而形成的字体。但是对于章草的来源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认为其来源于西汉史游写的

《急就章》

,这是一本草书教材;另一种认为是由于汉章帝的推行。《说文解释》中:“

汉兴有草

”。可看出草书也是兴起于汉代时期。

2、发展

草书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

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

三个阶段。早期的草书也就是前面所说流行字体的草写。章草在汉魏时期最为流行,它的主要字形是字字独立、笔画勾连,但他盛行时间不长。在元朝时期才有复兴。在汉朝末年,张芝在书法上创法今草,今草就此产生。今草上下字之间笔势之间相连,各方面又做了简化。今草至魏晋时期开始就盛行不衰,到了唐朝时,草化更加夸张,字形也出现了各样的变化。例如唐朝张旭的《自叙贴》。唐代张怀瓘《书断》中:“

神化自若,变态不穷。

”也可看出当时草书的形态变化多样,也象征了它的兴盛。

六、总结

总的来看篆、隶、楷、行、草的起源和兴盛时期主要集中在

汉代和唐代

,可见一个朝代的开放程度对文化发展的

重要性

。他们的演变也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同时这几种书体也构成了中华书法文化的精髓,他们的发展也展示了中华书法文化传承演变的脉络。从此也可看出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史》

2.《汉字与书法文化》

3.《中国书法文化大观》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